高考方案初定之我见
2014-07-25文/杨有平
文/杨有平
摘 要:通过对目前高考改革方案初定的分析,对“3+3”高考模式表示肯定;同时,从社会、家庭、学生等方面对目前这种高考改革方案初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教育改革的展望。
关键词:高考改革;教育模式;改革建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在南京举行专题报告会,解读中国教育的发展新动态。他透露,中国的高考方案已经初定:考语数外三门,英语采取社会考试,一年至少两考,其他学科让学生选三门去考,选三门最好的按等级计分。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网友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一网友认为:越改越乱、越学越浅、越学越少,长江后浪是细浪。相反,另一网友指出:语数外必考比原先教育部说的只考语数两门好。另外,让学生自选三门学科来考的办法也很好。高考新方案简称为“3+3”方案,这根指挥棒,能起到推动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作用。
对此,谈谈本人的看法:首先,对于这种“3+3”的教育模式我表示赞同,因为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压力。同时它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们学生学习多而杂、杂而乱的学科设置。
一场教育改革,还有许多缺陷需要我们去更加深思,在此,我简要地谈一下这种模式存在的缺陷,即教育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对于英语
对一年多考的考试模式而言,如果在我们的高考中实行这种考试模式,很多高中生一定会出现各种“刷分”和“碰运气”的状况,这并没有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反而弄巧成拙。对于社会而言,由于学习考试的次数频繁,可能会使家庭的经济成本增加,经济负担必须值得考虑。
二、偏科现象将会更为严重
由于我们是除语数外三科以外任选三科,这种考试方式可能会形成“考什么”我就“学什么”的现象,对于我感兴趣的,考试考的简单的,自己考的分数高的科目,我就多学习。反之我就“滥竽充数”。导致偏科的现象在中学教与学中普遍出现。
三、主科竞争激烈,副科边缘化
“3+3”的考试模式,倡导学生可以选自己最拿手的科目参加高考,导致学生在各种副科中精挑细选,副科的考试分数不相上下,从而,决定命运的在于主科,这样就会导致主科竞争激烈,副科会被处于边缘化的处境。
四、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
“3+3”的这种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它的存在不利于高校对于专业人才的选拔。比如,一考生在高考时,考试的科目是物理、历史、生物,且考试分数达到了重点线,如果他想报他这个分数范围内的大学的化学专业,对于这种情况,高校想检查其化学学习能力就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
以上是本人针对该初定方案而提出的几点拙见,但对于整体而言,我认为我们还是处在以前有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学什么”的考试模式,并且针对这次改革,我们主要谈论的是考什么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怎么考”,是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还是按地域来划分考试内容。我们主要谈论的是科目、分值、计分方式的变化,没有谈论怎么录取的问题,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还是采取其他方式呢?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说:“现在的教育改革还停留在治标的层面。”因此,我希望今后的教育改革方案的出台将更多地提出一些治本的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中国60年教育历程及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09(11).
[2]陈平原.中国教育改革初探[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杨有平(1993.2— ),男,侗族。湖南省怀化人,本科学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