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问题意识推开问题大门——“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的教学实录及其点评

2014-07-25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黄玉华执教

中学数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端点射线线段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黄玉华(执教)

☉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德前(点评)

在江苏省第四届“心桥杯”六校教改联盟(黄桥)——“推开问题的大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的课题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赢得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在此与各位同行分享交流.

一、教学实录与点评

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章头图、旗杆、探照灯发出的光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铁路,你能从图中找出哪些熟悉的图形?

学生1:线段,射线,直线,三角形……

教师:很好!本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板书课题)

教师: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各画出一条线段、射线和直线,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议一议它们的区别.

学生2: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学生3: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只能向一个方向延伸,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线段有长度,射线和直线没有长度.

教师:那么如何区别黑板上两条不同的线段、射线、直线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们的表示.

点评:通过对章头图和生活中常见图形的阅读,让学生从中发现许多他们所熟悉的图形,体会生活中的许多美妙的图形都是由一些简单图形构成的,进而激发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的兴趣;通过设计如何区别线段、射线和直线的问题,调动学生如何表示它们的学习激情,又自然过渡到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新课学习的任务水到渠成.

2.问题引导,探求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46页最后一段内容到P147页第3行结束,尝试完成屏幕上的几个问题,并将刚才你画的线段、射线、直线用符号进行表示.为了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及要能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本,教师在投影幕上先给出学生自学时的导学问题.

问题:(1)怎样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表示的字母有什么注意点?有几种表示方法?

(2)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射线?直线?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吗?

教师:请同学们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交流也很激烈,下面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线段怎样表示?

学生4:线段可以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甲同学画的线段可以记作线段AB、线段BA或线段a.

教师:对,所以表示线段的两个字母没有顺序!乙同学画的这条线段如何表示?

学生5:两个端点字母可以用大写字母C、D来表示,记为线段CD或线段DC,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b来表示,记为线段b.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用语言描述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吗?(屏幕上展示的是将线段AB由A向B方向延长时得到一条射线的动画)

学生6:延长线段AB.

教师:描述很准确,这里延长线段AB是指按从点A到点B的方向延长.这条射线如何表示呢?

学生7:射线AB.

教师:能记为射线BA吗?

学生8:不能,因为表示射线的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另一个字母的前面.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用语言描述这一条射线怎样得来的吗?(屏幕上展示的是将线段AB由B向A方向延长时得到一条射线的动画)

学生9:延长线段BA.

教师:还可以怎样描述?

学生10:反向延长线段AB.

教师:对,反向延长线段AB是指按从点A到点B的方向的反方向即从点B到点A的方向延长.这条射线如何表示?

学生(齐):射线BA.

教师:那么同学乙画的这条射线如何表示?

学生11:端点字母设为M,在这条射线上另取一点记为N,表示为射线MN.

教师:很好!如果再在这条射线取一个点为E,怎样表示?再取一点F呢?

学生(齐):射线ME、射线MF.

教师:表示同一条射线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呢?

学生12:有无数种,只要用射线的端点和它延伸方向上再取一个点就可以表示.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用语言描述这一条直线怎样得来的吗?(屏幕上展示的是将射线AB反向延长时得到一条直线的动画)

学生13:延长线段BA.

学生14:反向延长射线AB.

教师:同学们描述都非常正确,那直线怎样表示?

学生15: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点A、B,记为直线AB或直线BA,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m表示,记为直线m.

教师:和表示线段的两个字母类似,表示直线的两个字母没有顺序!

点评: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串时感受提出问题的方法,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经验;在检查自主学习的成果时,教师再次精心设计问题串,引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用运动的观点来理解这种联系与区别?突出了数学的本质,为下面应用它们去解决有关问题奠定了基础.

3.练习巩固,应用新知

学生口答,教师追问.

(1)如图1.

图1

①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吗?

②射线OB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吗?

③射线OA与射线AO是同一条射线吗?

(2)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3)如图2,在直线m上有3个点A、B、C,图中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哪几条?

图2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其他同学吗?

学生16:图中以B为端点的线段有哪几条?

学生17:有线段BA、线段BC.

学生18: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学生19:共有3条,线段AB、线段AC、线段BC.

学生20:图中以A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不仅学习了线段,还有射线和直线,谁来解决一下?

学生21:两条,从点A向右的射线可记为射线AB或射线AC,但向左的……(犹豫不决)

教师:从点A向左的是一条射线,但要表示它还需要再在点A左侧的射线上另取一点,才可表示,直线上的一个点将直线分成几条射线呢?

学生22:两条.

教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23:图中以B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

学生24:图中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

学生25:图中共有多少条射线?

学生26:图中共有多少条直线?

……

(教室里沸腾起来了)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如果在直线m上有n(n≥2)个点,那么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多少条射线?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

点评: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强化,这里教者设计了一组问答题和判断题,有效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来强化对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对同一条射线必须满足两同(即端点相同,从端点射出去的方向相同)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图2,在教师先示范性地提出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提出不同的问题,来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并将问题的探索延伸至课外.

4.回归生活,深化新知

活动1:

教师:如图3,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较近?

图3

学生(齐):路线2.

教师: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最短的路?如果能,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样修?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

学生27:从甲地到乙地修一条线段.

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同学们能概括出一个结论吗?

学生(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师:今后我们可以将这个结论作为说理的依据,下面我们来看它在生活中的应用.2005年之前,我们台湾同胞要从高雄机场赶到北京机场需要绕道香港机场,全程约为2654km,同学们觉得应该怎样设计航线行程最短呢?为什么?

学生28:从台湾直达北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师:对!经多方努力协商,2005年开通了台湾与北京的直航,全程约为2098km,不仅仅缩短海峡两岸的距离,更拉近了同胞们的心灵距离.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来刻画北京与高雄两地的距离更为合理?

学生29:2098km.

教师:对,我们把连接两点所得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北京与高雄的两地的距离就约为2098km,要注意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它与线段是不同的.

活动2:

教师:在纸上画出一点A,过点A你能画几条直线?

学生30(动手操作):无数条.

教师:在纸上画出两点A、B,经过A、B两点你能画几条直线?

学生31(动手操作):一条.

教师:我们也可以从生活经验中感知这一点,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学生32:两个.

教师:所以经过两个点的直线有几条?

学生(齐):一条.

教师:由此,我们又可以概括一个结论?

学生3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师:这里的“确定”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表示存在;另一层含义是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表示唯一.这就是数学语言的简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应用,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植的树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33: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点评:这里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来感受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应用这个基本事实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得出了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水到渠成;活动2则通过操作和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受得到了直线的基本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并应用这个基本事实解决了如何将“植的树在一条直线上”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综合拓展,活化新知

图4

出示三道练习题.

1.做一做:如图4,已知点A、B、C.

(1)画线段BC(连接BC);

(2)画直线AB、AC;

(3)在线段BC上取一点D,画射线AD.

2.如图5,看图说话.

图5

3.赛一赛:看图、说图、画图.

比赛规则:同桌两名同学,一人面向屏幕,另一个人反向.其中一名同学看屏幕上提供的如图6所示的图形说给另一名同学听,另一名同学在纸上画出大致的图形,看哪一组完成的既对又快,然后两人互换角色.

(赛一赛,教室里再次沸腾)

图6

点评:这里,第1题是读句画图,训练学生由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能力;第2题是看图说话,训练学生由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能力;第3题是综合运用题,考查学生三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6.小结交流,感悟新知

学生自主小结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符号表示、两个结论,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在回顾和感悟中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师:本节课的内容可提炼成“3332”,即学习了3种图形、3种概念、3个语言和2条结论,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34: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那么过3个点,4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呢?

教师:你提的问题真好!请大家课后去思考一下.本节课同学们不仅仅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推开了问题的大门,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培养问题意识,勇于创新,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大家.

点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在学生自主小结的基础上,抓住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教师及时进行了提炼,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3332”;利用学生谈收获体会的契机,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要求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总评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总体目标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这个要求呢?这节课给我们以下很好的启示.

1.在研读教材中挖掘培养问题意识的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素材从哪里来?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素材.只有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才能从教材中挖掘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素材,这样才可以驾驭教材,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出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预案.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培养问题意识的素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研读、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线段、射线、直线的知识,以问题为载体,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地建构了知识.

2.在学情分析中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梯度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全面掌握学情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是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梯度的基础.因此,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的备课及课堂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不善于发表独立见解,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小学里关于“线段、射线、直线”的知识掌握较好,对线段、射线、直线这些图形的生活原型很熟悉,所以教者在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模型为抓手,抓住前后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学会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在多元情境中提供培养问题意识的契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需要有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的定向、激发欲望的作用.什么是好的问题情境?裴光亚先生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愤、悱是对“问题情境”的恰当描述.愤,就是想求明白而感到困难;悱,就是想说出又说不明白.它不只是“问题”,在问题的背后,还有一种内在需求,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好的数学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1)应该是学生熟悉的;(2)应该是简明的;(3)应必然地引向数学的本质.应该说,这节课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使学生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了创新精神.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2.

3.章建跃.数学教学目标再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1).

4.陈德前,徐秀峰.精心设计问题载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课堂实录片段与点评[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3(10).

5.刘东升,符永平.在“核心主线”规则下预设“生成”的自由——“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J].中学数学(下),2013(3).

6.陈德前.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数学(下),2012(1).

猜你喜欢

端点射线线段
非特征端点条件下PM函数的迭代根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话说线段、射线、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