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文化成为魅力学校的底蕴
2014-07-25郭志洁
郭志洁
我校结合“以国学文化奠基,打造高品质学习型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出了“加强课程文化建设、关注学习情感兴趣、追求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指导思想。我们运用国学积淀涵养课程建设,把国学经典和精髓融入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为各年段学生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课程文化育人目标。低年级段:好学勤思、举止有度;中年级段:会学善思、推己及人;高年级段:乐学深思、正直坦荡。
我们文化育人的魅力课程体系,以国学积淀为核心理念,通过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带动三级课程整体和谐推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不是被动地把国学内容照搬、照抄,以“选择、适合、生动、精典”为主要原则,明确了学校国学校本课程的定位。2008年,学校成立了国学校本课程研发小组推进校本课程实施,以课程纲要为依据着手编写各校本课程教材。教材研发采取边编写、边试验、边听课、边总结、边修改的方式,增强教材的实践性、针对性,保证教材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教材编辑组结合《登莱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纲要》及各年级课程设计框架,编撰了供1—6年级上下学期使用的教材与学材。教材在编写上以学校自主开发的“新六艺”为单元框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选择了生动的学习内容。每课时教材体现对学习主题的要素分解,并借助精炼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呈现学习资源。同时研发组还提出为了辅助学生学习尝试设计开发与之配套的学材,学材在设计上更着重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课后延伸等形成记录学习过程的档案。学生们借助学材反馈学习信息,丰富学习实践,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结合学生发展需求,选择适合学生持续性发展需求的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学校国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古代六艺之学(礼、乐、射、御、书、术)是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是文武并重、知能兼求。我们在国学校本课程教材中,适当补充了“奕”和“武”,借棋道与武德涵养身心。我们结合学生发展,为“六艺”做了注脚:“礼”突出以“敬”为主旨的道德素养内涵,引导学生掌握做人基本道德观。“乐”强调体悟,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其涉及古乐、京剧、国画、园林建筑艺术等内容。“书”囊括了古代经典著述,培养学生崇尚热爱知识,通过主动学习、晨读吟诵等,让学生对话先贤,扩大文化积累,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术”将古代算法、计数等原有内容合并为“古代数学”,同时又纳入刺绣、中医等华夏独特技艺,使这一内容更为丰富,让学生领略祖先精妙技艺的同时,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并形成严谨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国学校本课程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建立起一个适合自我发展、可观、可听、可触、可赏的立体国学系统。国学课程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经典文化知识积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国学文化知识的魅力海洋中,学生尽享求知的乐趣。
学校努力营造国学氛围,借助一系列具有文化馨香的国学活动激发学生“学国学、品国学”。2009年9月1日,学校首次组织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开笔礼。典礼整个过程分为: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茶敬亲师等五个部分。隆重的开笔仪式,让学生在踏进校门之始便感受到厚重静雅的古代文化氛围,从心理上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满怀期待,而其他年级在观礼过程中也受到了一次文化的熏陶。
学校定期召开“开心学国学”知识竞赛,激励学生们更多地走进国学精粹,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在校园文化周,学校推出了“国学课堂”这一主题活动。活动中,以“六艺”为依托的“京剧”“围棋”“诗社”等七个国学课堂均由学生精心设计、自主策划,课堂的讲解员也是由学生自己担任。它的开设一方面是对国学校本课程的丰富和拓展,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梳理。一年来,学生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传统文化追求上,处处可见的是“交流知识、谈论历史、阅读书籍、探讨才艺、安静做事、相互帮助、助人为乐”等良好的学校氛围,丰富的国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更多的接触中华文化实践中,点亮智慧童心,成长为儒雅的现代人。
学校还结合社会需求专心办学,教师针对学生发展慧心施教,学生悟道求知静心发展。我们将一如既往“踏实、扎实、真实”地走自己的基础教育办学之路。
■ 编辑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