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基层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分析

2014-07-24贺小艳李小亚

中国药业 2014年13期
关键词:指征青霉素儿科

丁 玲,贺小艳,李小亚,胡 毅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 402260)

目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较突出,对于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感冒、发热患儿常常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我国7 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造成耳聋的多达30 万例,占总体聋哑儿童比例的30% ~40%,而发达国家仅有0.9%[2]。为了更好地监控与管理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笔者对我院2012 年下半年儿科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2012 年7 月至12 月的儿科门诊处方,所抽取处方的时间为每月第2 周的星期二,每次抽取150 张处方,共抽查900 张处方。处方合理性判断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同时,计算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处方总金额、药品总种数、抗菌药物种数,从而计算出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单张处方药品种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儿科门诊处方基本信息:本次共抽查处方900 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08 张,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11%。儿科门诊处方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12 年下半年儿科门诊处方抽查情况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抗菌药物处方208 张中,其中抗菌药物单用183 张(87.98% ),二联使用25 张(12.02%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49.04%),其次是青霉素类(22.60%),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16.83% ),大环内酯类(9.62% ),氨基苷类(0.96%),抗真菌药物(0.96%),详见表2。五水头孢唑林钠针使用频率最高(14.90%),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1.06%),美洛西林钠(冻干粉)针(10.58%),详见表3。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处方情况:抗菌药物处方数208 张中,应用不合理处方21 张(10.10%),详见表4。

表2 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n=208)

表3 各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 n=208)

表4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处方情况

2.2 分析

我院在2011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根据《2012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院儿科2012 年7 月至12 月的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则不需要联合用药。儿科门诊患者主要以轻、中度感染为主,使用抗菌药物时主要以单一用药为宜。本调查结果显示,2012 年7 月至12 月单一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逐渐上升,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逐渐下降。

本次抽查的抗菌药物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类、大环内酯类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等均有效,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中头孢唑林钠针使用频率最高,其为第1 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多种感染,临床应用广泛[3]。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临床抗菌药物中重要的一类,在其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衍生物成为抗感染的重要药物。在本次抽查的青霉素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美洛西林是一种酰脲青霉素衍生物,抗菌谱较天然青霉素广泛,对肠球菌、肠杆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均有抗菌活性。随着抗菌药物的长期、广泛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成为影响抗菌药物临床效用的一大威胁,其中常见的耐药机制为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β-内酰胺环水解破坏,从而使此类抗菌药物失活。为此,研究者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成复合制剂,使其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中、重度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本次抽查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方占10.10%,其中选药指征不明确或无用药指征表现突出。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缺乏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而应用抗菌药物。但在抽查处方中发现多张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腮腺炎”等病毒性感染者使用了抗菌药物[4]。其次,给药频次、单次剂量在儿科处方中问题也较多,由于儿童依从性差,很多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采用“增大单次给药剂量,减少给药频次”的方法,如“头孢唑林钠”在抽查的处方中用法为每日1 次,由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半衰期短,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因此,除个别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其余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建议每日剂量分2 ~4 次给药[5]。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若每日多次输注,依从性较差,为了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建议口服给药来补充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或换成口服剂型,按时按量服用,充分保证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此外,由于静脉输注抗菌药物起效迅速,无首过消除效应,在临床上静脉输注使用率较高,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因此,临床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药物吸收的不同特点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3 结语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其解剖特点及身体机能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许多器官及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对药物也有特殊反应。因此,儿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更值得关注。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有用药指征不强或无用药指征,选用抗菌药物种类或给药方法不当等。因此,要求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严格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提高给药的准确性。同时,医院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电子处方的功能,建立“用药咨询系统”嵌入医院HIS 系统中,自动审查药物配伍禁忌、用法、用量,发现问题可提示或警告,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保证用药安全、合理。

[1] Grant CC,Harnden A,Mant D,et al.Why do children hospitalised with pneumonia not receive antibiotics in primary care? [J]. Arch Dis Child,2012,97(1):21 -27.

[2] 方 峰. 儿童医院感染现状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2):88 -91.

[3] 蒋绍艳,常 宏,宋丹妮,等.2011 年下半年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3,6(3):77 -78.

[4] 曾文谊,林 颖,陈 莉,等.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药业,2013,22(5):91 -92.

[5] 曾宏辉,吴秀萍,方忠宏. 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13,31(3):239 -241.

猜你喜欢

指征青霉素儿科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我院2012年剖宫产临床分析和研究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我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