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

2014-07-19刘欣欣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贫困大学生社会实践

刘欣欣

摘要: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受到的制约因素多,受家庭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挫折甚至愤恨等心理,政府和高校必须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并从自身角度采取合适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就业心理。本文以河南省的贫困大学生为例,分析其就业心理和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情感教育;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编号:2013-GH-332.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众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多,而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也比较突出,其能力与其他普通大学生并没有明显差距,就是其意志力不坚定,面对挫折时容易退缩,容易对自己产生自我否定心理,这不利于其顺利就业。而贫困大学生要保持较好的择业心态需要高校、政府的共同努力。

1.河南省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

1.1焦虑心理

焦虑是河南省贫困大学生最常见的就业心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贫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在网络、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就业统计数据,还未毕业就对自己的前景忧心忡忡。贫困大学生天天想到毕业就是失业问题,久而久之就无法凝聚心神到学习中,产生焦虑心理,进而造成失眠等问题,严重的还发展成障碍性焦虑,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疾病。

1.2悲观心理

贫困大学生面临较为窘迫的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和情绪压力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不知如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释放压力,时间一长,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缺乏奋斗的动力,没有自信,整天自责,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无是处。与周围同学一比,认为自己学习、社交、生活作风、才艺等都比不上旁人,对未来惶惶不安,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1.3愤恨心理

河南的许多贫困大学生遇到挫折容易退缩,对自己产生怀疑;而焦虑、悲观、担忧等情绪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一旦这时候学习、生活、找工作等都不如意,就会产生愤恨心理,对老师、同学、社会产生愤恨心理,认为是社会不公平造成自己的处境,以愤恨武装自己,看不惯身边的一切,将一些小事扩大化,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暴力事件。

2.对策

河南是农业大省,贫困大学生多,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未来,于是许多贫困大学生都非常努力,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当无法达到目标时容易产生挫折感。经济压力又使得贫困大学生必须放弃许多课外实践活动,去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减轻经济负担,这样使得他们的能力较为单一,缺乏特长,社会适应力低。所以说,政府、高校要积极为贫困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为其创造优良学习环境,促进其形成健康择业观,确立合适的就业期望值。

2.1大学生:自我拓展,开阔视野,确定正确的职业期望值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自我拓展,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文艺活动,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正确评价自身能力,然后再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确立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体育拓展训练,培养坚强的意志力。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河南的旅游、酒店、保健、广告、网络媒体等行业发展起来,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尤其是旅游行业,其人才缺口非常大,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考导游证,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时做学生导游带团,这样既能获得一定的报酬,还能提高自己的社交、随机应变、协调各方矛盾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总而言之,贫困大学生要立足自身素质,积极为自己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汲取知识,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

2.2政府:健全资助体系,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

对于政府来说,应尽快健全资助体系,积极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健全相关的资助文件,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促进其成长和顺利就业。除了减轻贫困大学生学习时的经济压力,政府还应加强市场引导,监督劳动力市场情况,加强对私营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的监管,减少企业对贫困大学生的歧视,积极为其建立公平、健康的就业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鼓励其到基层去锻炼,引导大学生加入到西部大开发的队伍中等等。

2.3高校: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加强情感教育,以情感人、教化人,加强心理咨询辅导。一般的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主动为其开展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电话、网络等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发泄情绪,舒缓心情。倾听贫困大学生的想法,通过平等交流,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使其以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面对生活、学习。

第二,开展丰富的心理知识教育活动。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积极为其开展专题心理教育活动,如:法制与道德活动、诚信活动,让贫困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学会更多调控情绪的方法。

第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深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为贫困大学生创造更多实习机会,使其在实习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第四,组织“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得到锻炼,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使其自觉成才。

3.结束语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高校、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共同责任,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是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并聚合社会力量,促使贫困大学生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瑞锋.地方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58-159

[2]杨树亮,刘烨.河南省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166-167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贫困大学生社会实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