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014-07-19王仲平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王仲平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的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影响,进而使学生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策略,不同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生本教学观。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呆板和僵化的模式。这是主体性教学对现代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数学基础,参照学生平时学习数学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接受与学习知识的快慢速度等综合能力,把班内学生大致分为攀峰组、前进组、励志组三个群体,其中励志组为最基础的组,前进组为中等成绩组,攀峰组为成绩优秀组。分层是手段,前进是目的。教师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只有对每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学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励志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浅显的问题,不论他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高、能力较强的攀峰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可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第一层次的励志组学生,要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对于第二层次的前进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他们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第三层次的攀峰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第三层次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励志、前进组学生的作业要格外改得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攀登组学生可个别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检测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检测内容着重在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也可以采用同一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附加题形式等。

实践表明,分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学改革发展至今的一大飞跃。分层教学使师生建立了感情,学生有了上进心、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可以说这是分层教学的结果,也相信这一改革最终会硕果累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发展空间,这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更多的机会。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总结。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