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刍议
2014-07-18李大为
李大为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育观念,同样体现在班主任领域。面对着接受全新思潮的高中生,班级文化也生发出新的内涵。从理论指导到具体实施,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班级文化;素质教育;人性化管理
班级文化的内涵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人性化管理为保障,以身心健康为后盾。秉持“新三”思路,当纵横于教育界。
在创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做法。
1.我们班级决定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由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期从理性的高度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目前此项活动已成功开展,效果比较显著。
2.每周有一天“Open Day”,放飞学生的心灵。“Open Day”无疑是舶来品,但我希望这种先进的企业文化会成功地停泊在学校的港湾。
3.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要想真正地征服一个人,只有走进他的心灵深处。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渐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思想比较矛盾,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因而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引之如东则东,引之如西则西。就这一点来说,高中班主任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课前朗读。课前朗读是学生自创的班级文化活动,此项活动是最具实用性的,它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全班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前的准备活动中,有效地避免了呆坐、说话的现象。同时,它可以创造一种非常好的课堂气氛。
5.良好的班风。要想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这样说,这个教育那个教育,新理念旧理念,无论什么教育,归根结底,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习惯。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一种自律意识。用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道德法则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最终就会形成一种整体上和谐的氛围,从而推动班级各种活动的有效运转。
6.目标激励精神。在班级组建之初,我就给全班确定了最高目标:七成学生考本科,这七成中有三成是重点本科,全班升学。建立了目标激励制度后,全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成效显著。在以后的历次考试后,我都重新给划分他们可能考取的批次,甚至给他们制定将来要考取的学校。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潜在的能量。
7.责任意识。此种意识源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相信学生只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但前提是班主任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真正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班级事事有人管。让每一名学生都把管理班级当成自己的责任。如此,才能在内心深处体会到作为管理者的难处,更好地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8.“小老师”授课制度。我班尖子生比例相对较大,所以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以先学带动后学,最终达到全面开花、欣欣向荣的目的。具体做法可以灵活多样,如,在“Open Day”的时候,让他们到同学中间解决疑难,或在自习课上集中讲解同学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因为讲授形式比较自由,学生可以随时就“小老师”授课的内容提出疑问,并提供更好的讲解方式。也可以把不会的问题事先告知“小老师”,让他们集中讲解。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
“小老师”授课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创设了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有效地辅助了教师的常规教学。
以上八点是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经验之谈,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起到了良性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良好心理素质,充分体现人的主体精神,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 吉林省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