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4-07-18杨振宇
杨振宇
摘 要:当今社会,人际交往尤为重要,而“交往”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并适应这个社会,老师、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大班幼儿实施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生活化、个性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究,使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语言,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交往;语言运用;表达
一、一次谈话活动引起的思考
(一)孩子的话
周一的晨间谈话,我们讨论了周末做了些什么,不知不觉,话题就到了怎样过一个“健康”的周末……
生1:“我玩玩具、画画。”
生2:“做操。”
生3:“我星期六不睡懒觉,先早早地起来,然后去做操,然后我去学画画,然后我就和妈妈回家吃午饭睡觉了。”……
4:我……
(二)教师的思考
当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想在集体面前表达时,往往会碰到一些麻烦,诸如:
1.语言跟不上逻辑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随着逻辑思维的萌芽,思维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但是语言发展却跟不上思维发展的步伐,因此,有些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完整,只用一些简短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来想好好说点事情,但回答时却忘了大半,只剩下几个词了。
2.条理不够清晰
一些孩子虽然能把想表达的事情说完整,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将语言组织起来,他们会用很多重复的连接词,如“然后……然
后……”并且表达缺乏一定的条理性。
3.语言发展的差距
有些孩子很爱表达,有些孩子却羞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还有的孩子虽然有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一发言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些现象都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活动中渗透并引导幼儿学习的一些词有还有我们一直提醒幼儿要“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到最后却收效甚微呢?怎样才能让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并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他们的交往沟通能力呢?
二、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培养其交往沟通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使幼儿都想表达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出现各种各样不合“规矩”的举动,我们对于幼儿的这些举动,经常会给予否定性的语言指令,如“不许说话”“不许争吵”“不许……”等等。专制性的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教师高高在上的不平等的师幼关系,有专家说过:“3~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逆反心理,越是不让他们做的事他越想做”,而我们专制性的语言,又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产生消极后果,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给幼儿营造宽松的心理气氛,在这样宽松无压力的环境下幼儿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语言,感觉到表达语言时的自由、无压力、不紧张,也就不怕说错了。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方面,老师应该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支持者,要充分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体现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1.平等对待幼儿,给幼儿表达想法的机会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他们学习语言的途径之一,他们的谈话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交流时所用的词汇、句子,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一次午睡后的安静活动,孩子们都在认真的画画,宁宁对轩轩说:“上星期我和爸爸妈妈去玩,我们看到地柳树上的叶子不全是绿色的,也有些是黄色的,而且我看到的柳条也是卷来卷去的,也有几根柳条断了,没有老师画的柳树那么漂亮,是不是老师骗我们的?”“对,那天我和妈妈去阿姨家玩的时候也看到过柳树,都是在摇来摇去的……”这时我听到了,我肯定了他们的观察入微,我告诉他们可以把观察到的柳树画下来,然后和同伴分享一下,说说自己看到柳树都有哪些动态。幼儿无论是与同伴还是与老师进行交谈的过程中,我们都应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认真倾听或参与他们的谈话。让幼儿感受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耐心对待幼儿在表达中的“错误”
由于追求表达的完整性,我们有时会在幼儿回答中或者回答后,要求幼儿“说完整”“用好听的词说”等等,实际效果却往往是幼儿的交往愿望在这样的“打断”过程中受到了挫伤。我们在有关幼儿语言交流行为的研究中发现,没有交往的愿望倾向就没有交流行为的产生,也谈不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我们可以也应当允许幼儿说得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幼儿会在交往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是积极互动的,也是允许出错的,“在全语言教育者的眼中,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没有“错误”可言的,有的只有他们的“尝试”和“创新”,孩子们只有不断地尝试了,才会获得正确的表达方式。”对于幼儿来说,“错误”是正常而暂时的,教師更要有一颗理解“错误”的平常心,多一些接纳的耐心,少一点功利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语言。
(二)做幼儿交流的鼓励者,促进幼儿去表达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的时候,老师常常有意或者无意地忽视幼儿的说话愿望,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老师点名发言的被动“交往者”。如果老师不那么在乎幼儿发言
多么准确或者优美,鼓励每个幼儿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幼儿争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那么孩子们交往的愿望就能得到满足和鼓励,也就是给了幼儿语言运用的机会。
1.建立自信,提供幼儿想表达的机会
建立自信,为幼儿提供幼儿想表达的机会,这是语言教育的关键。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必须有成人的激励与帮助,尤其对那些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幼儿,教师必须时时鼓励,给幼儿说话的机会,就应该为他创设轻松愉快的说话环境,自信心是在不断运用语言的成功体验中培养的。如,在《西游记》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让他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相互之间在不断调节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而通过交往中不断的成功体验,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
实践证明,在集体活动中我们给幼儿提供的语言机会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日常的语言交往才是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想让幼儿大胆地表达,我们就应该把语言教育活动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可利用集体教学之外的时间组织幼儿做接话、传话、组词等语言游戏,还应多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给幼儿提供充足的自由交流机会,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三)为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幼儿更好地表达
学习语言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运用并展示的过程也很重要。我们应搭建更多的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幼儿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语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越来越注重创设情景,给幼儿提供展示语言的平台,且越来越接近生活,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是真实存在的,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是自然的“低成本”教育资源,我们更应好好地挖掘和利用。
1.让幼儿在丰富的情境中表达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幼儿园内种类繁多的植物、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景观、色彩斑斓的大型玩具等等都是教育的素材,除了园内丰富的资源,园外熙熙攘攘的马路、繁华的商店、来来往往的车辆、周围发生的故事等也是我们的活教材。这些生活情景及情感体验,是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应鼓励幼儿做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事件并乐意将自己的发现和同伴分享,促使幼儿乐说、好说、说好,发展语言。
2.结合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表达
大班幼儿“语言跟不上思维”,常会出现说漏、说不完整等现象。为了帮助幼儿表达完整,也为了使他们有完整表达的欲望,我们可以在活动中结合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说”,比如,绘本教学活动《秋秋找妈妈》中幼儿续编故事,为了帮助平时羞于表达自己的幼儿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且努力画出其中的细节,然后再和同伴交流。由于本身提供分页画纸的形式,孩子们能在画一张张画的时候就理清自己的思路,从而使他们的表达更完整、更条理,而且画画时添画的背景还能使平时不善用一些修饰性词语表达的孩子自然地运用修饰的词汇,使表达的句子更加丰富。至此,孩子们就相当于拿着一本自己画的图画书在和同伴讲故事,即使是平时不善言辞的孩子,也能根据自己的画表达完整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活动中,美术这个活动形式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支架,并且让幼儿表达的过程充满趣味。
3.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锻炼表达能力
我们在班里坚持每天进行“小小故事会”,从一开始的复述故事到现在的自編简短故事,帮助幼儿运用所学语言,锻炼表达的能力。
通过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幼儿展示这三个过程,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逐渐成长与发展起来,而以上几点既适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最具影响力的环境要素去引发幼儿愿意表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小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彭聃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振宇.儿童社会化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