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2016-12-21潘洪泽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李商隐新诗

潘洪泽

弘扬传统文化,张扬时代精神,成为2016年高考语文的主旋律。语言运用作为高考的试验田,洒下的是“语言思维”的“种子”,开出的是“语文素养”的“花朵”。下面是从各地高考试题中选取的四大特色试题,让我们逐一欣赏。

一、最具文艺范题目

【天津卷第20题】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从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120字左右。(9分)

(1)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对新诗加以简评。

(2)请你以李明的名义,给××诗刊编辑部写封信,推荐这首诗。(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汇总西窗的烛光,

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

【答案】

(1)参考示例:新诗《夜雨寄北》语言生动,含蓄蕴藉,具有古典之美。 首先用词意蕴丰富。“浸润”将眼前的秋夜的雨气氤氲环境和包含情感的远方的家书关联起来,包含了双方的被思念打湿的情感。其次比喻自然生动,化用了李商隐原诗“红烛”的意象,巧妙地用它比喻思念(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的绵长不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答题要求:角度明确, 言之成理, 语言简明流畅 。

(2)参考示例:

敬爱的××诗刊编辑老师:

您好!我非常喜欢阅读贵刊刊登的诗歌。我最近阅读了一首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化用了李商隐原诗的意境,又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构思巧妙新颖,语言生动含蓄,典雅蕴藉。我感到符合贵刊的风格,特向贵刊推荐。诗歌另附。

祝编安!

李明

2016年6月7日

答题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格式正确。

【评析】天津卷这道题,语言材料来源于网络媒体,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脍炙人口,新译诗优美生动。考查角度选取了评析新诗特点和向诗刊推荐,其核心都是考查对新诗理解和欣赏能力,学生在答题时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试题紧紧围绕“文学”做足文章,颇具“文艺范”。

二、最接地气题目

【浙江卷第7题】空格处分别补写处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5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生倡议: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学生会

×年×月×日

【答案】参考示例: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

【评析】此题将车上“让座”这一热点切入题目,补写倡议书的倡议理由和具体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新社会的美好风尚。试题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连贯、得体。题目设计灵活,贴近生活,将语文生活化,充分说明语文的全部外延等于生活,具有良好的思想引导倾向。生活化、社会化、学生化,正能量,接地气 。

三、最击中社会心理题目

【山东卷第17题】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案】参考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不知不觉,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评析】本题击中了年轻人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考查能力是侧重于修辞运用,学生会在答题中自省,有利于在大学中以及社会中战胜拖延,积极生活。

四、最有文化的题目

【江苏卷第3题】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答案】D(“春意阑珊”,不宜表达初春景象,原诗突出的是故国情怀,不是对江南的情思)

【评析】这个题目延续了江苏以主题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质。第3题,诗句在课内,运用在课外,强化了理解和灵活运用。

高考语言运用既重视基础,更强调结合生活、社会的实际运用,往往灵活多变,既是“试验田”又是“生成场”,考生在高三复习时注意把握每种题型的规律,适当训练,定会稳操胜券。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李商隐新诗
嘲桃
石榴
新诗画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让 巧妇”不再难为“淘”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