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德育源于教师的垂范与尽责
2014-07-18王庆欣
王庆欣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道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真谛。在立德树人的校园里,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相处的时间久了,师生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不愉快。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几乎整天都和孩子“腻”在一起,什么事情都必须让这全天下“最小的主任”操心。就像两口子一样,恋爱期是甜蜜的,对方的缺点在“眼里出西施”的情人看来都是可爱的。一旦组成家庭,面对着锅碗瓢盆、柴油酱醋,就会发现,曾经的甜蜜与自己的理想还存有差距。班主任也一样,刚接班时,不与孩子谈学业时,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真的,一旦要抓学业了,就会发现不省心的学生真不少。不盯紧一点,能偷工减料的就一定要偷工减料,这是不少老师的同感。
可往往是这样的,你越生气,你看学生就会越不顺眼,学生表面上对你唯唯诺诺,实际上是阳奉阴违——骨子里他也同样看你不顺眼。若教师一直以“高压姿态”来威慑学生的话,可能会有短时间的“疗效”,但药效期一过,学生的表现有可能会“变本加厉”,那时教师的“火气”就会更大了,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教师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回敬”你,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原来,德育就在师生交往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
举个例子,每回学生到操场去上室外课,学校规定班主任要指定学生关闭电视、电脑、屏幕、电灯、电扇等,并要把前后门关好,每位同学要收拾书包,将其塞进抽屉,把课桌椅摆放整齐。规矩定得清清楚楚,再看看落实,各班班主任也再三强调,再三宣读学校的要求,可每次去巡视校园,总会发现有些班级执行、贯彻得不好。原因何在——德育不是靠说规章,是需要用行动来引领、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并能尝到甜头的。不要说学生,就看看教师的讲台吧,试问每一位任课教师,当你上完一节课后,是否下意识地整理讲台,将黑板擦干净,将讲台上的粉笔、教具用品摆放整齐,将沾有粉笔末的地方拭擦干净后,才从从容容地离开教室呢?我想,如果你每节课后都坚持这么做,当你与学生谈这些要求时,底气应该是充足的,学生早已从你平时整理讲台的良好习惯中受到了感染,觉得收拾自己的东西是理所当然之事,教师都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能效仿呢?在教师的行为感召下,即使有个别学生习惯没有养成,再经过个别的强化训练,相信状况就会大为改观的。
德育工作是无形的,但德育工作又是具体的,它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时刻将德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千万不要犯“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靠边站”的毛病。德育工作做起来是琐碎的,需要恒心、毅力支持。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德育工作更需要教师的全心经营,心系责任、任劳任怨、尽心尽责。
但教师也是平凡人,也会有人性中“懒惰”的一面,因此,就需要学校层面的制度维系,采用正面宣传与赞赏激励的方法,及时发现并隆重表彰在德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对教师而言,学校领导自身也应率先垂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尽心尽责地为教师、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