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2014-07-18杨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汤加减血气阻塞性

杨娜

补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杨娜

目的探讨补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补肺汤加减治疗, 2个疗程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补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种以气流限制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 该病症呈进行性发展,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病死率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治疗方法以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以及改善通气等为主, 虽然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但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现本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补肺汤加减治疗的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COPD脾虚证的分型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0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40~82岁, 平均年龄(62±4.05)岁, 平均病程(10.6±5.22)年;治疗组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42~83岁, 平均年龄(63±4.18)岁, 平均病程(11.7±4.9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 包括抗生素、茶碱类药物、祛痰剂等, 并进行规范的呼吸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采用补肺汤加减治疗。补肺汤基本配方为:黄芪30 g, 人参15 g, 白术12 g, 茯苓15 g, 炙甘草9 g, 山药15 g, 川芎6 g, 铁扫帚30 g, 桑寄生20 g, 升麻10 g, 柴胡10 g。1剂/d,水煎分2次服。临床上常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而予以加减。若痰多、胸满不能平卧, 加葶苈子、莱菔子泻肺祛痰平喘;若痰热内盛、喘急胸满、咳吐黄痰, 加麻黄、石膏等清肺平喘;若神志恍惚、谵妄, 加菖蒲、远志等开窍化痰降浊。以上中医辨证, 方药加减, 均参照《中医内科学》制定。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血液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改善情况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4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阶段。显效: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哮鸣、纳呆、胸痛等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痰量有所减少, 肺部干湿啰音也有所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经2个疗程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病症都有所缓解,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 有效13例, 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7.50%。治疗组患者中显效19例, 有效18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50%。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气分析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显示血液pH、PaO2、PaCO2比较均明显改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 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比较

表1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pHPaO2(mm Hg)PaCO2(mm Hg)对照组407.32±0.0473.6±5.282.7±7.8治疗组407.31±0.0282.4±4.164.3±5.9

表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FVC( L)FVC%FEV1( L)FEV1%对照组401.89±0.5265.21±6.281.35±0.3852.67±11.98治疗组402.32±0.4871.02±5.991.64±0.4156.72±13.54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以肺通气功能严重障碍为主, 同时由于肺泡及毛细血管大量丧失, 以致弥散面积减少, 产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 此类患者一般病程较长, 反复感邪, 使病情逐渐加重, 日久多至肺脾肾亏虚。正如《黄帝内经》云[2]:“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病机属于本虚标实, 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缓解期, 病位虽在肺, 病理因素为痰浊, 但与脾肾尤其相关, 故在治疗上除宣肺化痰外, 还要注意适当补肺健脾益肾。

自拟的补肺汤中, 人参能大补元气, 黄芪健脾益气, 方中人参、黄芪合用, 甘温益气, 实卫固表, 补脾益肺;桑寄生助黄芪大补宗气;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改善呼吸肌下陷;山药补脾益肺;白术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川芎行气活血, 铁扫帚具有明显的止咳化痰、平喘收敛作用, 根据患者的病症可以加减陈皮和麦冬, 陈皮理气化痰, 麦冬清肺润肺, 可减少氧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 抑制膈肌疲劳。

综上所述, 采用补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可增强患者机体抗病力、改善肺通气、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8-17.

[2] 徐升, 张念志, 李国琳.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11(2):47-48.

2014-09-01]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汤加减血气阻塞性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