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治疗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7-18郑卫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司酮异位症复发率

郑卫芳

腹腔镜治疗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卫芳

目的探究与分析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与米非司酮组, 每组46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米非司酮组相比, 复发率明显降低, 妊娠率明显提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给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提示临床医师应针对患者的个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妇产科疾病, 主要是指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常表现为子宫内膜不断侵润、生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疼痛及不孕等症状, 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而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要以去除病灶、恢复子宫正常生理结构, 缓解临床症状为主, 以往临床上以口服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方案, 但临床效果一般, 现将腹腔镜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过程中, 临床疗效突出, 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与米非司酮组, 每组46例。腹腔镜组年龄24~45岁, 平均年龄35.6岁, 病程2~6年, 平均病程3.4年。米非司酮组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33.2岁, 病程3~7年, 平均病程5.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组给予患者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1次/d, 10 mg/次, 以3个月为1个疗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治疗, 嘱患者取头低臀高位, 行常规麻醉处理及消毒铺巾准备。操作方法为:将患者的肚脐下1 cm处作为第1穿刺点,建立人工气腹后于该穿刺点放置腹腔镜头;将患者髂前上嵴及脐连线中、外1/3交点处作为第2穿刺点及第3穿刺点,与此两点完成对患者盆腔内病变情况的探查, 并对异位囊肿进行切除。

1.3疗效评价标准 将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为以下三个等级,其中将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且常规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结果正常评为痊愈;将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情况, 且常规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基本正常评为有效;将患者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甚至加重, 且常规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仍存在异常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对患者的复发及妊娠情况进行记录, 复发为当患者经过治疗后一段时间再次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 B超检查提示异常;妊娠则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1~3年时间内是否出现妊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 腹腔镜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对比情况 腹腔镜组较米非司酮组相比, 复发率明显降低, 妊娠率明显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n(%)]

表2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对比情况[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难治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得到明确研究。该病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孕、阴道不规则流血及盆腔疼痛等症状。患者常因为不同的临床表现而接受不同的妇科检查, 表现为差异性较大的检查结果[2]。现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手段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等多种类型, 其中以腹腔镜手术作为治疗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手段[3]。原因是腹腔镜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 善于发现微小的病灶, 手术视野范围大, 并对患者产生较小的创伤, 出血量较少, 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因此, 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腹腔镜组较米非司酮组相比, 复发率明显降低, 妊娠率明显提升(P<0.05)。结果可见, 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能提升临床治愈率与妊娠率, 还可降低复发率, 临床效果较为突出。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中, 应根据患者个体病情, 予详细的检查, 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提升临床疗效[4]。例如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则可单纯采取口服药物治疗, 以减少因手术治疗为患者带来的创伤, 对于疼痛感较重的患者则可在采用腹腔镜治疗后采用口服药物辅助治疗, 以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

[1] 周夏伶, 许剑利, 乔林, 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 17(1):36-38.

[2] 邓爱萍.腹腔镜术后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7):1362-1363.

[3] 张羽, 冷金花, 郎景和, 等.腹腔镜治疗累及阴道后穹窿的深部侵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附4例报告).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9, 18(4):286-287.

[4] 周冬香.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和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0, 16(16):105-106.

2014-06-20]

430400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司酮异位症复发率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
综合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