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4-07-17朱文庆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教学情境教学

朱文庆

摘要:笔者基于自身的地理教学实践,在《大洲和大洋》的课堂教学中,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以学生个人和小组合作探究为过程,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作用,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33-2

笔者在自身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了“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围绕“问题”创设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境,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探究为过程,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以笔者的一节教研课《大洲和大洋》为例,将实践的所得、所悟,重点是情景问题的设置、呈现、时机、解决等方面形成初步的探究所得,与大家共享。

一、课前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此节课的地点在我校的数字地理专用教室,同普通教室相比,数字地理教室的教学环境布置独具匠心,以本节课为例,我提前布置了以下的情境。

情境1:地图窗帘:布置了《世界立体地形图》、《世界政区图》。

情境2:教学用地球仪(放在讲台)、学生用地球仪(每小组摆放一个方形塑料筐,筐内装2个已卸掉支架的小地球仪)。

情境3:学生桌椅(5人一组),为小班化合作探究教学提供了支持,非常有利于小组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

总之,进入地理星球教室,感受到浓郁的地理学习探究情境,学生进入教室后到处观看、议论、求教、争论,充分地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二、多媒体问题情境运用

情境1:巧用数字星球系统导入新课。

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一进入课堂,就看到了数字星球上显示的地球被抽干海水后的图像。许多学生心中就在猜测这是什么物体。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哪一个。学生有猜土星的,有猜木星的,还有猜火星的,争持不下、各说各的理由。这时我笑而不答,把遥控器的播放键一按,数字星球上就慢慢出现了海水,逐渐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星球。“地球!”许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叫了出来。“对,这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地球是由海洋和陆地共同组成的,缺少其中一样就不是我们熟悉的地球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海陆组成,了解大洲和大洋”,自然接过话题,导入新课。

我的体会是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争论,引导立论的理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良好的开端意味着一堂好课的开始。

情境2:合作探究,巧解“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在讲解“地球的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知识点时,我采取的是分组活动。每组1号位和3号位同学在星球仪前闭上眼睛,用中指触摸(此时星球仪处于转到状态)10次,感觉中指所在位置是海洋还是陆地,2和4号位同学分别为1号和3号位同学计数,5号位同学在计算总有效数占总数的比例后向教师汇报,比赛取前四名(有效成绩)的数据计算海陆比例,结果几个组的最后答案与实际结果都非常接近。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小组学生间的凝聚力大为增强,课堂氛围非常好。

情境3:动态情境模拟,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海洋是相通的,或者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这一概念时,用一个Flash“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来动态模拟,学生特别能接受。这一张立体而动感的球幕再现图取代教材中的好几张地图和几百字的文字说明,无需旁白,无需对比,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的体会是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用好数字星球系统,再现特定场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情境4:纵横天下,Google Earth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七大洲时,我采用组合方式,以用数字星球的球形展示为主,配合在墙上的世界立体地形图来营造教学情境。打开Google Earth,地球上所有地理要素都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身临其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讲授大洲分界线,如亚欧分界线,我打开Google Earth,现场就能清晰展示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这时,数字星球同步立体展示相关地形图,操纵数字星球横向或纵向旋转将地球相应画面正面对准学生,然后再从第一组转到第六组。配合教学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探究。

三、操作情境

情境1:明确问题,小组合作。

在学习“四大洋”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四大洋的相对位置,课堂设置了“在图上找出四大洋周围的大洲,各大洲周围的海洋”这一环节。这个课题不难,但涉及的面广,若以常规授课教学,一个洋一个洲找,费时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但在数字地理教室,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表现就很主动积极,效果就明显好得多。具体做法如下:全班6个组,每组随机抽中一个大洲或大洋(PPT上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洲或大洋),2分钟时间准备。时间一到,由各组安排代表抽问(定人定题)。由于是随机抽问,每位同学都有可能被问到,一旦回答不好,直接影响小组得分。所以,在有限的准备时间内,组内同学在组长指挥下积极分工,主动合作,相互交流探究。同时,教师在各组间略作指导。结果比赛开始后,效果比想象中还要好。

情境2:明确要求,互相比拼。

在完成大洲轮廓图时,明确要求,各组首先完成课本上的轮廓图,推选最完美的图示,在电子白板上绘出。2分钟准备后,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进行自我展示,最后通过评选,1名最优秀的同学进行白板绘图。

情境3:小组竞速,寻找大洲大洋。

此环节为课堂小结。要求是老师报出大洲大洋名称,学生迅速在小地球仪上找出,并且报出该大洲大洋的界限与相对位置。

我的反思

一是要积极创设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情境。科学家波普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实验,去观察。”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教师充分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大增,从而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的情境。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人所必备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进行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从容表述的能力,还能把学习个体的见解转化为群体的发现,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在教学中创设一种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境,就能鼓励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是要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本节课中,一开始的教学情境设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地理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要创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情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适当的教学情境下,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地理演示操作创造探究的机会,提供地理思维活动的机会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观察、认识,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不仅能学到地理知识,还有可能作出更多更大的新发现。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7).

[2]北京教育学院.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教学情境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