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逃与回归:浅析侯孝贤作品《千禧曼波》

2014-07-13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侯孝贤

张 璇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50000)

《千禧曼波》又名《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是侯孝贤导演2001年的作品,作品曾获第54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入围第五十四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主竞赛单元,第3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奖,女主演舒淇凭借此片获得第3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在本片片名《千禧曼波》中,“曼波”一词是由“Mambo”一词音译而来,是一种节奏音乐的名字,“曼波舞”被认为是非洲和中南美洲文化的混合产物,“曼波”名字所形容的是人们陷入催眠之后的狂热状态。导演选用片名《千禧曼波》很好地指明了影片所要记录的时代和此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状态。

从《童年往事》到《恋恋风尘》再到《悲情城市》侯孝贤的作品一直以定镜拍摄,长镜头,景深镜头来来镌刻静谧而质朴的画面,题材选择上也多以城乡为背景。在这个层面上看《千禧曼波》无疑是一次颠覆。与定镜拍摄相对的是运动镜头的大量运用,这从影片开始一个发生在基隆路桥内的长长的跟拍镜头就可以感受到,一个极为平常的陆桥,在一个夜晚因为一个女孩的走过,她甩动着的长发,时隐时现的侧脸显得格外灵动与浪漫。长镜头的使用在这部影片中是延续了侯孝贤的风格,全片只使用了五十几个镜头大多数的段落依然是使用一个到两个长镜头完成,他的运动镜头给人以运动着的灵动美,依然饱含诗意。在音乐的运用上这部影片也可谓是一次突破,全片反复运用了林强的《 A Pure Person 》这是一首电音风格的曲目,电音作为现代感极强的音乐元素赋予了影片更加强烈的现代色彩。大量的画外音运用继承了侯导一直以来的风格,作为画外音出现的是一个不明身份的女人声音,例如影片开头的大段旁白——“她和豪豪分手了,豪豪就是有办法找到她,打电话给她,求她回来,反反复复像咒语,像催眠,她跑不掉了,又回来。她告诉自己,存款里还有五十万,五十万花完了就分手吧。”同样的对白在影片第61分钟又再次出现,再次模糊了并不清晰的时间概念,这些片段式的回忆组接、刻意去淡化的时间界线也同样出现在《悲情城市》和《好男好女》等影片中,剪辑师廖庆松在谈到《悲情城市》时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清楚界限,你所看到的也许都是现在,但这个现在里包含了过去与未来。”这些反复出现的画外音里充斥着倦怠与疲累,而反复的运用则刻画出了不清醒,被催眠的效果,再次凸显了影片是碎片式的回忆所构成的,而这种碎片式的结构方式又暗合了现代化都市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混沌的生活状态,表征着自我的迷失。本片中色彩的运用是十分大胆的,蓝色光的运用在片中十分明显,大片的蓝光出现在绝大多数的都市场景中。迷幻的蓝光象征了扑朔迷离的现代社会。暖光与蓝光的对比在片中多次出现。片中小豪在家里办party那场戏里,小豪站在蓝光中打碟,伴随着强烈的DJ舞曲,Vicky则站在暖调的光中,两人之间几步的距离似乎是在两个世界一般。影片第60分钟的转场处用了大片的蓝色与红色相接,暗喻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下Vicky等都市青年的情绪一直是在极端的欢喜与失落之间徘徊的,疯狂之后的孤独感更是充斥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而Vicky来到夕张之后,画面被静谧的白色覆盖,象征着纯洁与安宁的白色是属于故乡的色彩。Vicky来到夕张时所穿的羽绒服也是白色,这让人感到她似乎从无穷尽的蓝色中被解救出来,终于回到了平和的内心世界。

侯孝贤导演的镜头一直关注着人,人的生存状态。与之前的《风柜来的人》,《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等影片一样,《千禧曼波》也是一部成长主题的影片。在书写和反思个体关于成长的记忆并思考生命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之际侯孝贤常对成长的岁月和青春的逝去流露出淡淡的惆怅与感伤,在谈到《千禧曼波》时,他曾说过“你年轻的凋零迅速一如纷飞的银杏叶,一整片银杏叶的散落看似无他,也或许令人感伤,但如果你仔细地凝神灌注在某一片叶面,将那一瞬间的时空冻结,叶面的肌理与当下的状态,其实有着更为丰富且深刻的含义。”1

侯导的影片中成长总是与痛苦结伴而生的,而个体的成长又往往成为整个社会的成长与发展的比照,纯真与美好的逝去也对应了工业时代车轮下淳朴的农耕文明的逝去。个体的痛苦也映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尴尬。侯孝贤之所以会思考个体生命的成长并进而关照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因为他的成长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二十年,而这个时间段恰逢台湾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迅速发展的时期,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也随之改变。在侯孝贤的影片中,与乡村宁静安逸的生活相对的是城市的繁华喧嚣。酒精、犯罪、毒品,与乡村人的醇厚美好相互关爱,脉脉温情相对的是都市人的孤独,冷漠与对彼此的不信任。并且,当人们在都市生活中摸爬滚打,伤痕累累,身心俱疲,迷失自我时,唯有在乡村的寂静安逸的环境中才能治愈并找回自己。这一点在《千禧曼波》中有很明显的表达。影片展示了Vicky与豪豪的爱情,与捷哥的介乎爱情与兄妹之情间的复杂情感以及与竹内兄弟之间的友情。这三种情感的浓度依照惯常的判断应该是依次递减的,可是,在片中豪豪与Vicky两人的爱情充斥着相互伤害与极端的不信任,豪豪会为Vicky电话卡上的一个电话孔而发脾气,会疯了一般检查她的包包,闻她身上和头发里的气味。影片第五十分钟,导演用带有迷幻与现代感的蓝色与暖黄色将Vicky与豪豪合租的房子分为两个空间,豪豪从充斥着电音的蓝色空间中走出来,进入Vicky所在的暖黄色空间,坐在Vicky脚边说:“我觉得其实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你知道吗?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在同一个世界里。”这里一语道破了两人之间的隔阂,同时又用最亲密的人之间信任的丧失来嘲讽了都市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匮乏。捷哥给了Vicky暂时的安全感,却无法一直守护在她身边,片中Vicky为了寻找捷哥去了日本,而捷哥也在她到达日本后没了踪影。反而是在酒吧里有过一面之缘的竹内兄弟带Vicky来到了夕张。日本小镇夕张在片中被赋予了故乡的概念,宁静而安逸的夕张在白雪的覆盖下温柔平和,竹内兄弟的奶奶穿着传统的和服为远方来的客人制作食物,对Vicky而言这不是一次旅行,而更像是一场喧嚣都市的奔逃和对宁静内心的回归。

影片开头Vicky走在漫长的基隆陆桥里,基隆是Vicky的故乡,她得到了自由回到了故乡,路的另一头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至少此刻的Vicky走在回归的路上。与之相呼应的是影片的结尾,一个夕张夜晚的空镜,白雪覆盖下的夕张唯有点点灯光闪亮,显得无比宁静与美好,这便是每个人心里所向往的地方,是每个生命的底色。

有人评论侯孝贤的作品时说,在侯孝贤身上,我看到一种很纯洁的叙事方式,这是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世界,这是让我感到最震惊和最受触动的,通过他的电影,我更好地看到这个世界,看到我自己。也有人说《千禧曼波》这部作品是最不像侯孝贤作品的侯孝贤电影,熟悉侯孝贤的人都习惯了他那名片式的静谧的固定镜头,大全景的运用,这些为人称道的质朴影像风格在《千禧曼波》中却没了踪影,但有一样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侯孝贤一直以来想要用镜头去表达的主题——对生命的关注。

注释:

1.高远.《千禧曼波》:变与不变的侯孝贤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 (4):96.

猜你喜欢

侯孝贤
“宿主”与“蛔虫”
侯孝贤电影研究述评
等云过来再拍摄
侯孝贤:唐朝的风穿越苍凉的童年
侯孝贤的“隐”与“侠”
隐者留名侯孝贤
侯孝贤的蚂蚁爬到戛纳
有一种电影叫侯孝贤
【案例一】侯孝贤监制《大红灯笼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