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孝贤的“隐”与“侠”

2015-09-17贺中

青岛画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聂隐娘神农架侯孝贤

贺中

5月25日,第68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侯孝贤捧回了最佳导演奖,尽管《刺客聂隐娘》未能摘走“金棕榈”,但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影片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影片已经定档8月27日全国公映,备受期待。

有地心引力的武侠

《刺客聂隐娘》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讲述了聂隐娘幼时被一道姑掳走,过了13年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传奇女侠的故事。

从大学时阅读唐人小说“立志要当导演,而且就要拍武侠片”,再到撰写剧本并最终完成《刺客聂隐娘》的拍摄,侯孝贤花了数十年的时间。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撷取出剧本框架,辗转于武当山、神农架、台湾、日本进行实景拍摄,侯孝贤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构筑着心中的江湖。

自2005年,《聂隐娘》申请台湾辅导金迄今,侯孝贤导演用7年的时间来为《聂隐娘》的拍摄做各种充分的准备。其御用编剧朱天文、著名作家阿城跟随侯孝贤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古籍,仅剧本,朱天文就曾八易其稿。除此之外,影片的场景、道具都是设计考究、做工精细。

影片2012年9月开拍至2014年拍摄完成,为展现大唐时期的侠义武侠景色,在大陆至少拍了一个月,武当山开镜、转往神农架、又转场内蒙古,最后神农架的画面全剪掉。内景则是在宜兰搭设一座壮观的聂府。侯导一贯喜爱用长镜头和空镜头来呈现,背景因此相当重要。被问及在海拔3000米神农架辛苦拍摄的戏份全部一次性减掉心情时,侯孝贤回答:“最大的感受就是你到底要不要妥协,如果‘算了你就后悔了”。

《聂隐娘》用柯达胶片拍摄全片。摄影师李屏宾说:“用数码取代胶片来拍摄,就好像被要求用圆珠笔作画,而并非画笔。全片不用特效全用真实景色场景,侯孝贤为此表示用特效拍电影自己完全没法想象,而且“没有地心引力的武侠在我看来是不能接受的”。

电影界的抒情诗人

“侯孝贤基本是个抒情诗人”,朱天文是侯孝贤电影创作的长期合作者,她这样评价侯孝贤和他的电影:“侯孝贤基本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电影的特质也在于此,是抒情的,而非叙事和戏剧。吸引侯孝贤走进内容的东西,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画面的魅力,他倾向于气氛和个性,对说故事没有兴趣……”

凭着独特的现实视野和美学风格,侯孝贤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成为台湾新电影浪潮的主将。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在這部影片中,他大胆运用长镜头造就出独特的视觉风格,后来成了他的电影标识。

侯孝贤的前几部电影作品《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尼罗河女儿》,都是关于成长体验、青春的题材,勾画主人公的段经历及心路历程。同时,在对乡村生活与景观不遗余力的赞美之中,渗透了对物欲横流的都市物质与文化失调的批判意识。

1983年,对于侯孝贤来说,是一个转折点。《风柜来的人》获得法国南特三大洲影展最佳影片奖,侯孝贤从此浮出水面,他的电影创作开始了崭新的一页,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拍完‘风柜之后,我对电影重新认识,我感觉那是另种语言。”他摆脱了商业电影的路数,成为艺术电影作者。在创作之路上,侯孝贤逐步领悟:“不能永远不知不觉地拍电影,前面可以不知而行,到后来必然应该知而后行。”他有自己的电影理念和追求,他执着于自己认定的“林中路”,并且已经走出了一片“天空”。

从《悲情城市》开始,历史记忆成为侯孝贤电影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从《悲情城市》开始,侯孝贤把“个人与时代”的主题推进了一个层次,“把个人的编年史与和民族的历史交融为 ,从而更具个人特色的展示时代”。

侯孝贤电影总是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温情,这也是他的电影最动人之处。“人文观照”贯穿在他的一系列影片当中,成为他的影片最根本的东西,“人”永远是他的影片所关注的焦点,对人的观照总是先于政治历史被置于首要地位。导演始终以温厚、包容的态度和人文精神真诚的关注普通个体,在社会历史政治变迁中的命运。用艺术家特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而非历史学家或者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政治。他的电影中随处可见对平凡人生存处境的深刻洞察。

侯孝贤曾说:“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

猜你喜欢

聂隐娘神农架侯孝贤
从文字到影像:“聂隐娘”的解构与重建
神农架进入最美季节
侯孝贤电影研究述评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论程砚秋的“侠女”情结
侯孝贤的蚂蚁爬到戛纳
探秘神农架 第二集 潮涨潮落潮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