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经》中的量变、质变思想

2014-07-11韩永信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辩证易经

摘 要:量变、质变是描述事物运动的不同阶段、事物变化的不同状态的一对哲学范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一书已对量变质变的思想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通过《乾》、《坤》、《明夷》、《噬嗑》等卦的卦象、卦辞、爻辞具体地体现了这种思想。

关键词:《易经》;量变;质变;辩证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301-03

《易经》始于伏羲时代,后经周文王、周公等完善,并由孔子等人为之作传,从而奠定了其在儒、道两家经典之首的地位。《系辞》所言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即是直言《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规律即天道、地道和社会规律亦即人道。金景芳教授的《谈谈〈周易〉辩证法问题》一文认为,《易经》蕴含着“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量变质变思想是《易经》中蕴含的最重要辩证法思想之一。

一、质变与量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特定的质就是特定事物的本身[1]。事物内部的规定性是多方面的,但有些是本质的规定性,有些是非本质的规定性。例如,人的内部规定性很多,如求生欲、食欲、情欲、社交欲、自由欲、成功欲等,但这些都属于非本质规定性。人的本质规定性是社会关系。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及其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一个苹果切为两份,其二分之一仍是苹果;切为四份,其四分之一仍是苹果;切为八份,其八分之一仍是苹果。因此,量的多少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只有量变到达到一定程度,例如分割至原子、电子、质子等微粒时,苹果才变为他物。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3]。

二、《易经》卦、爻象中蕴含的量变、质变思想

《易经》所蕴含的量变、质变思想首先体现在卦、爻象中,因为按照《系辞传》的说法,圣人是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情况下才“立象以尽意”的,所以王弼说“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即看卦爻象来领会其中的思想。

《易经》首卦为《乾》,卦象为,六爻皆阳。阳代表刚健、光明、进取等属性或与之相应的事物。《乾》卦初九位处最下,是事物发展初始阶段,属于量的积累阶段。《易经》作者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初期以积聚力量为好,而不宜有大的作为,所以初九爻辞为“潜龙勿用”。称初九为“潜”是因为初、二位为地道,三、四位为人道,五、六位为天道,初爻表地道,又在地下,所以称“潜”。《乾卦·文言》告诫人们“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君子弗用”也是出于初九爻处于量变初期的实际考虑。

九二位置高于初九而低于上面四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逐渐增加、初步积累,它的力量也不断增加,事物在不断壮大。九二仍属地道,但已出地面,地为田,所以爻辞称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明确地说明了九二的量积累到可以初露锋芒的程度了。

九三即将脱离下卦而过渡到上卦,处于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的时期。九三位处下卦乾之终,乾为天、为日,所以爻辞称“终日”;又居于上卦乾之下,处两乾之际,所以爻辞称“乾乾”。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表明,九三仍处于量变阶段,万不可放松警惕,而是要终日勤奋,继续努力,为促成质变而作更充分的量的积累。

九四开始进入上卦,表示事物发展进入新阶段。从爻象上看,九四阳处阴位,失位不正,向下则脱离本体上乾,向上则达九五尊位,难度很大,所以爻辞说“或跃在渊”,即有可能向上飞跃,亦可能停留深渊。但是,事物总是发展的,随着量的积累,阳爻终究会向上发展。所以《象传》挖掘其深意说“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即处于困难和阻力面前,应积极进取为方可无咎。九四爻象显示了量变过程中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就位置而言,九五位于上卦的中间,占一个“中”字;又以阳居阳,占一个“正”字,既中且正,具备“中正”之德,则行不偏中,动不失正。因为位居天位,德具天德,所以《象传》用“位乎天德”来描述其发展程度。九五得位处尊的爻象表明,随着量的积累,事物发展到鼎盛时期。五、上位代表天道,九五爻已在天上,所以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位处至高,量的积累到达极致,已到量变引起质变的关节点,有发展过亢之嫌,所以爻辞说“亢龙有悔”。处于至高之位,再向上已无路可走,要么不动,动则生悔。《乾卦·文言》用“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所以动而有悔”和“穷之灾也”来描述上九爻象所蕴含的量变将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从初到上经过潜、见、惕、跃、飞、亢六步,是量变的过程。及至上九‘亢龙有悔就开始发生质变了。质变就是这一卦转为下一卦。下一卦又开始量变的过程。”[4]

这种反映并且注重量变、质变的思想在《泰》()、《大畜》()、《升》()”等卦象中都有明显的反映。《泰》由初爻发展到上六爻就到了泰极否来的阶段,爻辞“城复于隍”说的就是这个严酷的事实。“《易》的作者看到了这个事实,并且加以肯定。这不简单,他具有了质量互变的思想。”[5]《大畜》卦上卦为艮(),表山,表止;下卦为乾(),表天,表健。卦象显示强健之天,藏于大山之中,在积蓄其力量。《象传》把它引申到人事上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即多学前人的嘉言善行,积蓄品德。《升》卦上卦为坤,表地,表顺;下卦为巽,为木,表顺。它通过树木从地而生这一卦象,传达了树木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是一个逐步积累,渐渐生长的过程。这与老子“合抱之木,始于毫末”的取喻和取义及其相近。《象传》用“积小以高大”来表述《升》卦象反应的量变、质变思想。

三、《易经》卦、爻辞中蕴含的量变、质变思想

《易经》卦象所蕴含的量变、质变思想是间接、内隐的,要靠观察、思考和领悟,而爻辞所表达的量变、质变思想则相对直接、外显。下面我们从《坤》、《噬嗑》、《渐》卦入手,来分析它们的部分卦、爻辞所蕴含的或直接表达的量变、质变思想。

《坤》卦卦象为,由上、下二坤构成,其象为地,其义为顺。《坤》卦六爻皆阴,阴代表柔弱、保守、消极等属性或与之相应的事物。《坤》卦初、二、三、四、五、上六个阴爻相继而来,阴冷之气接踵而至,阴冷之量逐渐增长。初六为阴之始,位处最下,譬如足履,爻辞以“履霜”用喻说“履霜,坚冰至”。《坤》卦的基本含义为“顺”,上坤下坤即表示上顺下顺。如此顺从、放任阴冷之气渐渐增长而不加制止,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坚冰”的到来,《象传》对初六爻辞中的量变、质变思想作了分析:“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即是说初六阴气开始凝聚,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坚冰的到来。《文言》又将这种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这里的“积善”、“积不善”、“非一朝一夕”、“渐”都是对量变的描述语;“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事例。

《噬嗑》卦卦象为,酷似口中牙齿咬合东西,所以《杂卦传》说“噬嗑,食也”,《序卦传》上说“嗑者,合也”;又象古代刑具“桎梏”,上下两板夹住中间一物,似用刑具惩罚人之过错,所以卦辞为“噬嗑,亨,利用狱”。《噬嗑》卦最明显地体现量变、质变思想的是初九和上九爻辞。初九爻辞为“履校灭趾,无咎”,即穿上木鞋,淹没了脚趾,以限制其行走,没有过错。初九位处最下,喻人之过错时指初犯、小错。让初犯脚戴刑具,以阻止其在罪恶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做法没有过错,这是为了防止质变而采取的控制量变的手段。上九爻辞为“何校灭耳,凶”,即戴上刑具,淹没了耳朵,有凶险。这是由小错的积累(量变)而导致大错的凶险恶果(质变)。《系辞传》对此初九和上九爻辞作了充分的发挥:“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而如果没有“履校灭趾”的惩戒作用,那么随着量的积累,最终必然导致质变,必然发展到上九爻“履校灭耳,凶”的结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屦校灭耳,凶”是《噬嗑》卦中量变、质变思想的最明白的表达,从脚上戴着刑具,到脖子上戴着刑具,正是量变引起的结果。

《渐》卦卦象为,上巽下艮。《序卦传》说:“渐者,进也”,这个“进”字是指“渐进”,而不是“跃进”。《周易正义》进一步解释说“渐者,不速之名。凡物有变移,徐而不速,谓之渐也”。象“防微杜渐”、“循序渐进”、“渐入佳境”中的“渐”字均表示渐进、渐变。《渐》卦辞中的“渐”字是“渐进”之意,如果联系爻辞,“渐进”之意就更加明晰了。《渐》卦六爻,初六言“鸿渐于干”,六二言“鸿渐于磐”,九三言“鸿渐于陆”,六四言“鸿渐于木”,九五言“鸿渐于陵”,上九言“鸿渐于陆”。从“干”到“磐、陆、木、陵”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而不是飞跃、突变。爻辞对渐进过程中的“渐进”和“冒进”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忠告或警示。比如初六言“小子厉,有言,无咎”,意思是年幼无知的人,急于求成,对渐进有抱怨之言,所以会有危厉,但是渐进不会有过失的。六二阴柔,居中,位正,就其本性来讲不会冒进,所以会“饮食衎衎,吉”。九三本性刚强,以阳处阳位,有冒进之象,所以言“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意思是男子冒失出征,有花却无果,妇孕而不育,有凶险,防御冒进才是有利的。六四下乘刚,上承阳,乘刚说明有冒进心里,承阳说明有顺从心里,所以爻辞用“或“字,表疑惑;“或得其桷,无咎”,意思是如果能够渐进从缓,或可得到一个方平的树枝,得以站稳,可以无咎。九五言“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陵是山岗、高处,九五已达高位、君位,是“渐于陵”。进到君位,是好事,但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哪怕三年不孕,只要坚持,只要循序渐进,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战胜它的。上九达至高之位,处无位之地,“进处高洁,不为位累”[6],所以才能心平气和,平稳渐进,这种行为可为仪范,可以效法,可获吉祥。因此,整个《渐》卦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量变、质变思想,尤其是量变思想。

四、《易经》量变、质变思想的重大影响

《易经》蕴含的量变、质变思想给后来诸子百家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成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易经》作过这样的评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见《易经》对后世影响之大。而在这些影响中,质量互变思想是最重要的影响之一。道家《老子》中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哲理诗句,儒家《论语》中的“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经典故事、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精彩论述,兵家《孙子兵法》中的“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的深刻见解,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了量变质变的规律的部分内容和价值,也都或多或少地从《易经》的量变、质变思想中汲取了营养成分。《易经》量变质变思想对诸子百家产生了过重大影响。如此古老的著作,如此远久的年代,《易经》能够对量变、质变思想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并能用特定的符号和成熟的文字表现出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1.

[2]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6条[Z].

[3]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9.

[4] 金景芳.谈谈《周易》辩证法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8,(3).

[5]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3.

[6] [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周易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1:197.

[责任编辑 吴 迪]

猜你喜欢

辩证易经
我所认识的《易经》
《易经》如何从巫术变成经典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周易君子学与古典生命伦理观的奠基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