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研究

2014-07-11刘智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商务礼仪职业素质

刘智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会展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中国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短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会展业界仍然大呼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会展专业毕业生却求职无门。从《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内容、企业需求、学生感知等角度出发,探讨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商务礼仪》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229-02

近年来,伴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会展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自200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别、形式多样的会展教育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开设会展专业或者提供会展课程的高校已经超过66所,会展专业人才不断从各高校输出,中国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短缺问题本应得到缓解,然而结果并不乐观,一边会展业界仍然大呼人才短缺,一边会展专业毕业生却求职无门,如此严重的供需错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针对这一现实,高校会展专业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拟从《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内容、企业需求、学生感知等角度出发,探讨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的内涵

关于会展产业人才,一是划分为:“创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是国际通行划分: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型人才、会展支持型人才。“世界会展王国”德国的“会展行业第一人”贝恩斯说过:“会展在德国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性,即不但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更要具备综合的职业素质,这类人才要具有良好的个人身心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扎实的会展专业知识,具有职业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在专业的组展公司、展馆、大型企业的会展部、会展行业协会、咨询管理公司等从事包括广告、文案、物流、宣传、公共关系、营销策划、展品销售、现场管理等工作。这类人才的工作较为具体、专业分工细,因此对其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二、会展专业人才胜任力的界定

会展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它能满足各种行业多方面的需求,其内涵和形式十分丰富。会展活动过程涉及餐饮、住宿、交通、公关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同时还涉及众多其他相关部门与行业。会展同时还是人流、信息流、物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集聚,具有快捷性、关联性和效益性的特点。因此,会展从业人员也必须具备与会展业特点相符、相对于其他产业和行业与众不同的职业素养。总体来看,会展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知识能力。会展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可以概括为“ 博、精、深”,即广博的知识面、熟练精通的会展业务操作、深刻的会展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组织能力。会展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均涉及到各个行业和不同的社会部门。会展活动最终是要将利益相关者组织起来实现多赢。(3)沟通能力。会展业提供的是一种面对面的人性化服务,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关键就是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要求会展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4)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会展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要善于独创、开拓和突破,特别在展会项目策划方面。根据麦克里兰的胜任力素质模型,专业的知识、技能是冰山之上的部分,是外显、容易识别的部分,诸多心理特征构成的内在职业素质是冰山之下的部分,内隐、深藏,但却对人外在的行为、未来的工作绩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往往容易被人遗忘,不被重视。

三、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途径——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

(一)《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知识的学习、智力的提高,而是方法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中“渔”的学习,是培养人的情商,让学生学会尊重人、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形成职业胜任力。

1.礼仪是贯彻“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商务礼仪后,能提高情商,能以感恩的心态和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适当的方式来化解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因此,礼仪又是人际交往间的“黏合剂”,它让校园中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少了一些指责和推诿,它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精神与道德上的支撑,使社会沿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适应用人单位迫切的需求。据调查,有86.4%的企业认为“高等院校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课程”,有79.6%的企业认为“职业道德可以弥补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但道德的缺陷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

(二)《商务礼仪》课程实现的教学目标与手段

1.角色扮演法:塑造良好的会展职业形象。(1)礼仪对人的言谈、举止、仪态、仪表都有形象和形式上的规范,这一切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魅力上,是人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形象,是仪容、仪表、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生而言,清新可人的形象会让人赏心悦目,端庄大方,谈吐不俗的举止会让人增添好感。 具体的礼仪规范的学习,有益于大学生更好地设计个人形象,更充分地展示个人良好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而且有利于培养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仪表风度,这些对塑造大学生具备未来良好会展职业形象都是极为有益的。

2.任务驱动法:培养会展职业认同感。会展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各参展商、专业观众服务。因此,会展与其他第三产业一样,成功的关键是让服务对象得到满意的体验。这就要求会展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服务能力。而服务能力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中对服务理念和技能的传授。学生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活动,了解企业常见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一般程序,熟悉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各项技能,掌握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礼仪规范,养成在职业场合正确运用体态及表情传达对他人礼貌和尊敬的行为规范。endprint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特殊情境下布置任务,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进行分解,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实现教学目标。以签字仪式的教学为例,在授课中,任务驱动法是贯穿课程始终的。例如,对签字过程的分阶段演示、对整个签字仪式过程的完整模拟等,这些环节都是由教师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学生对布置的任务进行解读分析和操作,一步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再如,布置一次大型会议的会场,具体任务明确。学生在任务目标的导向下,对每一任务进行分解,逐步细化。首先,选择会议地址并根据与会人员的多少,选择大小合适的会场;其次,确定会场布置的规格;此外,准备布置会场的物品,如桌椅、讲台、幕布、标语、花卉、国旗、旗帜、席位卡、文具、茶具饮料等;按照格局规范进行现场的布置和物品的摆放;最后,进行会前最后的检查。这样通过逐步的分解操作,最终完成既定任务。这种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3.角色扮演法:培养会展人职业交往技能。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是在一切别种美德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 任何社会的交际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社交生活的钥匙。讲究礼仪既是文明的表现,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就是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 在《面试礼仪》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 面试评定从第一印象、态度、自信到应答、体态语、聆听、致谢等几个方面考量,学生自行准备好面试材料以及语言准备。在进行模拟招聘和应聘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表演结束后,请学生运用礼仪知识进行点评,包括优点和缺点,但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委婉。最后由教师和其他的同学根据表演者的情况给出意见反馈,使表演者能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这个实例为媒质,增加角色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人们的沟通、自我表达、相互认知等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浅析中国会展人才供需错位的成因[J].商业经济,2007,(11):104-105.

[2] 黄杉.会展产业队伍的人才建设——以成都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83-284.

[3] 魏敏.湖南省会展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2-34.

[4] 张兰欣.会展经济与会展人才[J].商场现代化,2007,(13):358-359.

[5] 马勇,肖轶楠.中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旅游科学,2005,(2):75-78.

[6] 李瑶亭.从会展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看中国会展教育——试论中国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9,(1):

84-88.

[7] 罗利华.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研究[J].教学探索,2010,(10).

[8] 颜莉红.面向高职学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9] 史锋,张徽.商贸类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

[责任编辑 王玉妹]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务礼仪职业素质
商务礼仪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讨
现代商务礼仪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从日本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商务礼仪
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本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