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工程开发对社区的影响分析

2014-07-11赵丽奇黄有亮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社会结构

赵丽奇 黄有亮

摘 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型工程开发和建设给当代社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利益的产生和分配促使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转化,社会不断发展而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尖锐。社区作为整个社会的缩影,研究工程项目对其带来的实际影响,为项目在决策阶段提供评价依据,更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有条不紊的前进。

关键词:社会结构;利益群体;社区影响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50-03

引言

2013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2%。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工程建设项目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建设。然而,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利益格局正处于剧烈变动的今天,工程建设项目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趋于复杂化,同时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重。

社区通常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网络[1],每一个社区都包含有许多不同的次群体,它们是社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这些群体对拥有对大型工程开发和建设的利益要求,并且受工程项目决策、实施及运营活动影响,也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因此这些社区内的正规或非正规的群体及机构也是拟建项目的利益群体[2]。

工程项目的到来会刺激当地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它在给当地社区带来如经济增长、交通发达、就业增加、基础设施、教育福利娱乐等设施不断完善等的正面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如移民、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社会不安定性以及食品和健康安全受到损害等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会对当地的社区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等产生影响,进而带来社区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福利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一、大型工程与社区人口结构变化的关系分析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构成社区的必备要素之一。首先,社区是由一定数量的人口构成的,其次,人口又是进行物资资料生产和人本身生产的主体。因此人口较多的社区可以比人口少的社区创造出更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更多的劳动力。而当人口过多时,人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就变少,出现人口和劳动力过剩,影响社会生产和自身的发展。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社区人口处于变动状态,尤其是工程项目开发和建设带来的移民、外来务工人员、人口的迁入迁出,以及新居民的增加等促使了当地社区人口的变动。一方面人口的增加,给当地社区带来了新的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社区的物资生活以及娱乐消费;另一方面由于外来人口和当地社区有着不同的生活状态以及文化信仰,外来人口与当地社区融合的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大型工程对社区人口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规模的变化

人口规模的变化主要是指由拟建项目的开发造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特定地理区域的人口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化对项目区域经济和社会以及基础设施的需求造成影响。

(二)临时性工人的流动

临时性工人的流动指的是由拟建项目造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临时性工人由特定地理区域流入和流出的活动。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时所需要的工人的数量和职位构成的变化将会造成诸多社会影响。有些影响是临时的(如住房和医疗),而有些变化则可能是长期的(例如基础设施的扩充)。这些由于职位变化而带来的临时工人的出现不仅要增加零售服务,还需要更多的警察确保安全,以及卫生设施,会促进社区的支出和收入的变化。

(三)新增居民

新增居民是指大型工程给当地社区带来的长期居住的居民,这些居民的到来主要通过生育、以及婚姻(多指女性)极少因技术需要引进的居民。这些新增加居民会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就业模式、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包括较密集的失业周期、服务短缺、对景观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的交通拥挤。

(四)季节性居民的出现

季节性居民指的是由拟建项目的开发而导致的季节性的社区人口的变动。季节性居民一方面是由于拟建项目所附带的旅游和休闲设施的开发,譬如娱乐性住房、汽车旅馆及加油站等设施的增加所带来的外来人口。另一方面是指流动性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会在农闲的时候在项目建设区谋求一份长期或临时的工作。

(五)种族民族构成的差异

当社区由移民等带来的外来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这些不同背景的人群的出现,不可避免地改变了社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干扰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和权利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些人群与当地的居民在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特征上有着差异。

二、大型工程与社区组织机构合作的关系分析

工程项目的开发是伴随着组织机构间的合作而进行性的,一般来说,与项目有关的组织机构包括三个方面,项目本身的组织管理机构、当地政府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当地民间组织机构。项目本身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实施运营机构是随着项目在当地的建设而形成。项目所带来的工作职位需求以及未来商机,会促使新的政府机构以及民间组织的形成。这些外来的机构和新生的机构需要与当地原有政府及非政府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些项目有关的不同的组织机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项目实施和持续性。

(一)外来机构的到来

外来机构指的是社区外的政府部门或私营工商部门(项目的运作者和建议者),在项目区占据了一席之地,而社区却不能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新的机构出现,可能会深刻地改变社区原有的社会和权力结构,一个外部机构和组织,可能会做出影响当地社区的决策,而这个决策并未满足当地需求。没有考虑地方利益的决策可能是引发社区居民不满的主要根源。

(二)机构间合作

机构间的合作指的是监管机构、规划或项目建议机构以及相关政府机构相互合作,并共享项目目标的程度。项目或决策的成功,要求项目建议者、监管机构、规划机构以及相关机构之间共同合作,每个机构的个人,必须明确他们在规划决策中的相应角色。每个组织和机构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根据政府的管辖权限或商家的利益目标,我们可以了解其摄入的程度。endprint

(三)地方政府结构和规模的变化

地方政府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指的是由于预计行动导致的政府职员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和减少。这个变量应用于项目的运作、维护或者废弃、关闭阶段,如果项目导致了地方政府服务的增加或减少,那么通常地方政府的规模和结构就会有所改变。例如,现有的经费和职员,若不能满足市县规划,基础设施扩充、公共服务事业增加、税收和政府的其他运作,就必须增加政府职员已经相应职位。

三、大型工程与社区社会阶层演变的关系分析

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即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具有相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产生主要由于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资源的配置关系主要为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社会关系网络。也就是说,目前学者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体系,分别以财富、权利和声望为标准来划分阶层。这三种体系可能交叉也可以相互独立,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阶层结构,目前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有十阶层理论。大型工程的开发,给当地社区带了了人力和资源,在人力和资源分配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是指由于拟建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而扩充了社区内现存的某个社会阶层或者出现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根据教育、收入水平、职位、或者生活方式的划分)。社区内出现一个群体,他们与大多数居民有着不同的教育水平、收入、职业、或生活方式,可能会改变社区内的政治和权力关系。社会阶层的特征,可能会影响新来者与社区的相互认知。其差异可能会妨碍相互的接纳和融合。当新来者获得政治影响力的时候,就会打破传统的权力结构,从而激发当地居民的怨恨,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大型工程与社区利益群体演变的关系分析

美国著名政治学教授戴维杜鲁门认为,利益群体是一种在其成员所特有的共同态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上其他集团提出的某种要求的团体[3]。中国学者顾杰善则对利益群体作了如下定义:社会利益群体指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利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4]。李强教授人等将中国目前的利益群体分为: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各个群体的组成人有着大体相同的利益要求,并持共同的利益态度,在维护合法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利方面,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并企图通过参与政治过程、影响公共政策,实现或维护其利益。

这些利益群体同时又是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任何一项工程都是和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又有不同利益诉求。那么,大型工程开发给当地社区带来的正面效益以及负面效益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就会触发利益群体的利益,带来利益群体的分化和重组。就有可能促使某一社会底层群体转变成受益群体,又有可能使某一利益相对受益群体变成利益相对受损群体,进而推进利益群体的分化和重组。比如,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周围农村的经济发展,原来的农民可能变成个体商业户,或者小区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就从社会底层群体变成了普通获利群体。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对利益群体的重组和分化采取一定的控制引导措施。因为,利益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地群体的态度,当拟建工程触发利益群体使得利益群体的分化和演变朝着利益受损群体或者社会底层群体发展时,就会造成利益群体们的反对情绪,甚至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进而对工程项目的进展带来阻碍和压力。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保证利益群体的分化和演变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也就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五、大型工程与社区行政管理机构演变的关系分析

现阶段社区管理的组织体制基本上是一种按照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而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延续下来的传统行政组织体制,主要由作为城市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两个子系统组成。

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其行政职能的内容及范围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扩张。目前为止,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基层民主推进以及美化生活环境等重大任务都由街道办事处承担[5]。政府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是指由区政府若干职能部门派驻在街道辖区内的分支机构,与街道办事处这一“块”机构相对应而称之为“条”机构。社区中普遍设立的“条”机构包括工商行政管理所、公安派出所(警署)、房屋土地管理办公室、环境卫生管理所、城市管理监察分队等。

大型工程的开发势必会促进当地社区的建设,在社区管理和建设过程中,社区也经历了从传统型社区到发展中社区最后到现代化社区的变化,社区建设管理模式也从最初的“大政府、小社区”到“小政府、大社区”,社区的行政管理机构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相对来说,农村的行政管理机构主要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组成,比较与城市的行政管理机构较为简单。

结论

大型工程的开发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项目开始实施。然而,大型工程对社会影响深远,它所面临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同时,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工程项目开发必须以减少社会影响为前提,那么探讨大型工程开发对社区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除了其带来外来人口、促进经济发展,带来就业就收入的同时,也对社区的社会结构、组织机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以及行政管理机构等造成了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时刻关注社区的一系列变化,调整利益分配及工程项目的规模、选择及性质,促使社区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约翰斯顿.人文地理学词典[M].柴彦威,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95.

[2] 王进,许玉洁.大型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分类[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5):77-83.

[3] [美]戴维 杜鲁门.政府之过程[M].纽约:阿尔弗雷德诺夫公司,1971:1.

[4] 顾杰善,刘纪兴,等.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141.

[5] 杨寅.城市社区行政体制改革:方向、要点与法律修改[J].中国行政管理,2005,(3):32-36.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projects has not only brought economic benefits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but also brought many problems.The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benefits promotes transformation on social structures and social interest pattern.So,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re also increasingly acute.The research on the actual impact of community,as a microcosm of whole society,can offer evaluating basis on the project indecision-making stage,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 words:social structure;interest group;community impact

[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结构
大数据对“社会结构”的新定义的文献综述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乡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哪些难题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农村失独者的心理困境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后冷战时代的中美国内改革比较
理性行动及其限制
探析帕森斯和默顿关于社会结构研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