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014-07-07王艳
王艳
摘 要: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实验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作了阐述。可以说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超越和替代的。
关键词: 演示实验 探究实验 设计实验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初中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则可能很快就会消失。然而实验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及探索创新意识,实验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激发兴趣,唤起追求;引导认知,启发思考;指导方法,开拓思路;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的作用。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十分有必要。通过十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用实验仪器展示,学生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思考得出结论的实验。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建立过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记忆更加深刻。做好物理演示实验,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为保证实验成功达到预期效果,上课之前我通常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并全盘掌握演示实验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中我能根据实验原理,熟练地进行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所观察的现象能揭示什么样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二、重视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及综合分析能力
分组探究实验不仅能为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物理过程的探究和物理规律的验证当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具体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归纳总结得到实验结论,要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来的物理规律更容易理解、掌握。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感知和实验成功获得的成就感,更能激发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我们在具体实验教学中,可以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观察分析,促使学生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实验、如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规律,同时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物理中许多实验都可以重新进行设计或创新。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曾鼓励学生做过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如,空瓶吸水、巧取硬币、小孔成像、手影、自制潜望镜、橡皮筋测力计、熄灭火焰、纸覆水杯、抽纸条、陀螺等,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制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信、自尊、细致顽强的品质。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实验在这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中,学生不仅通过观察、动手、思考激发灵感,同时在如何使用仪器、进行操作、处理数据、总结归纳等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学习物理,如果脱离实验,只是纸上谈兵,那么再好的方法都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实验是现代教学的必要手段,是现代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