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2014-07-04宰守香丁风琴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培养模式

宰守香 丁风琴

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標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育过程“所学”与就业职场“所用”相互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能使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是以改善高职高专人才的素质结构和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办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灵魂和根本。根据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进行调研的结果,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指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提出了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保障机制和创新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学研合作 解决措施 培养模式 保障机制

引言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育过程“所学”与就业职场“所用”相互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能使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是以改善高职高专人才的素质结构和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办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灵魂和根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高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在开展产学研结合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实践效果明显。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论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还是事业心、责任心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更有利于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企业增强了技术力量,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1.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探讨

1.1产学研教育模式及现状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呈现出多模式、多层次的趋势。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工学并举,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各专业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和客观条件,形成了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一是自办经济实体:学校利用自身所开专业的人力和设备资源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产业,以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促进专业发展,形成产教并举、产教结合、以产养教的办学模式,把学校集成为教育、教学、生产、科研、服务于一体,按产业化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二是“双循环工学交替”模式:实施了“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双循环工学交替”和“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三是订单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开展了订单式教育试点。通过这种形式,把订单式教育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把订单式教育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企业、学生、学校共同受益,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四是技能训练+专业训练+双证书教育模式:对于一些宽口径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广,岗位针对性不强,难以实施订单式教育和顶岗实习,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或实验室进行专业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训练,将各工种职业标准纳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发并实施了凸显职业教育特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和“多证书”培养模式。五是创建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培训中心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实践教学基地中创建开放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培训中心,一方面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学时的职业技能课程,实行“双证书”制,使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准入资格,帮助其顺利就业;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可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为社会服务。

1.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1虽然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探索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产学研教育的研究,发现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①对产学研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校企双方对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目的认识不一致。学校以获得企业资助为获单纯的为学生找过实习的地方为目的,企业因为没有得到实际的收益,将其视为负担,积极性不高。

②缺乏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产学研结合中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致使目前一些学校的产学研合作还停留还参观、走过场等表面形式,未起到真正职前培训的作用

1.2.2原因分析:①学校由于实训费用、管理成本过高等自身条件限制,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而企业受生产安排、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无法给学生提供真正的顶岗机会。最后导致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差,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学生真实工作经历不足的问题,这是造成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效果差的关键所在;②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实践教学条件和科研水平不高,还处在“职业带”理论中的职业教育层次,尚未达到高等技术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层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支持的能力不足,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只能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面进行。③是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专业技术课内容老化,对市场灵敏度不够,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存在,学生知识结构不适应企业实际应用。

2.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教育模式和保障机制

2.1构建新型产学研教育模式对策

产学研结合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是一种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紧密结合,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向。具体解决措施:首先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建立或联合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校内外产业、企业,调整专业结构,围绕产业办专业,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把关, 制定、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 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的确定、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 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保证“必须、够用”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学时的比例,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外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基本技能,在校外企业得到巩固与提高,参与企业的生产,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教师或者企业研发的课题相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实现教学、生产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四是以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为契机、切入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建开放性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一方面可让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帮助其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可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双证”架起校企之间的道桥,拓宽产学研的渠道。

2.1建立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关键,为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顺利实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保障。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学校聘请企业负责人、不同学科的专家和高校领导,成立了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及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专业建设、科技合作、订单教育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共同制订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的宏观指导下,校企共同进行专业改革,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设计、毕业生质量标准等方面充分合作,并在科技联合攻关、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订单教育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技术娴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管理规范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针对目前部分教师实践经验少的现象,要求和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尤其是应用型课题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建立专业教师内部培训机制,加强教师之间实践技能的交流和提高。依托学院的师资培训平台,有计划的陆续派送教师赴国内外接受课程教学培训或学历提高。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三是教学条件保障机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高水平的校内教学基地、科研基地是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条件,提倡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

教育委员会,为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宜进行协商,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规格“零距离”对接。在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保障必要经费投入,专款專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教学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了解经费使用情况,以避免挪用实践教学经费。学校将教材、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软件建设作为教学保障条件给予高度重视,确保各教学环节有高质量的教材、指导书,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有具体的教学要求,有严格的成绩评定标准,逐步建立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

3.结束语

虽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职院校,采取不同的模式,但不管以什么模式出现,都是以“学”为基础,突出“产”和“研”,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内含着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本质特征,使教学、生产和科技开发密切结合,不仅培养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提升了学校与企业进一步结合的能力,提升了其整体实力和社会声誉。产学研教育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需要教育部门,高职院校的努力,还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推动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培养模式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