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2016-11-25臧勇唐友亮蔡维平
臧勇 唐友亮 蔡维平
【摘 要】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在推动宿迁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产学研各方参与的动力不足。本文对产学研合作中动力不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合宿迁地区的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为宿迁市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Dynamic Mechanism Research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In Suqian
ZANG Yong1 TANG You-liang1 CAI Wei-ping2
(1.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Suqian College,Suqian Jiangsu 223800,China;
2.Jiangsu Jingke Smart Electrical Co.,Ltd,Suqian Jiangsu 223800,China)
【Abstract】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in Suqian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especially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for all sides.In this paper, the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problem w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and a set of dynamic mechanism suitable forUniversity-industrycooperation in Suqian region was proposed,giving a certain guidance and refere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to Suqiangovernment.
【Key words】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Dynamic mechanism;Research
0 引言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无论是经济、教育和科技等方面与苏南地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近年来,宿迁市始终坚持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产学研各方参与的动力不足。为更好的发挥产学研合作在宿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本文对产学研合作中动力不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套适合宿迁地区的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新机制。
1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中动力不足的问题分析
不同地区产学研合作各主体方具有各自的特点以及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因此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因素也不尽相同。下面将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加以分析。
1.1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产学研合作动力的外部因素,是指存在于产学研合作各主体方之外,能对产学研合作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外部环境。针对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产学研合作外部动力因素主要有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资源环境[1]。
1.1.1 市场环境
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最直接的外部动力来自市场经济环境。首先,企业为了开拓市场或者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对自身产品进行创新升级。企业的优势是经营能力和市场预测开发能力,缺乏雄厚的科技创新力量。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的高科技创新人才、先进的设备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当市场的供需存在较大的空间,而企业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就会积极需求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1-2]。所以说市场环境对产学研各方合作提供强大的动力。
宿迁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的供需空间较小、竞争力不强。大多数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对市场预测或开拓市场能力不强,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企业需求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
1.1.2 政策环境
实践表明,仅靠市场机制是无法推动产学研合作有效的运行,还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来引导、鼓励和促成产学研各方进行创新研究。特别是对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实力企业都比较少的地区,政府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力量。
政府政策对产学研合作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鼓励、支持和保障三个方面。首先,政府制定的合作财政资助政策、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等鼓励合作的政策直接刺激了产学研各方合作的欲望;其次,通过政府吸引外资、构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政策支持激发了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最后,政府通过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让和反垄断等政策法规,使经济秩序稳定、市场竞争有序,为产学研合作保驾护航,增强了各方合作的动力。
目前来说,宿迁市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推动产学研合作。比如:财政资助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和中介服务机构等。这些政策法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地区产学研合作,但并没有形成一套集鼓励、支持和保障的完整政策体系。若希望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必需推出相应的政策才能推动产学研合作更上一个台阶。
1.1.3 资源环境
良好的国家政策、经济环境是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外部动力因素。然而,某些地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但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仍然不足。研究发现,除了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外,资源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学研合作水平。这里的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产学研合作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资源才能使合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虽然与苏南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但仍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并且政府的某些政策优惠力度往往比苏南地区还要大,而产学研合作动力依旧不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例如:宿迁市企业在需求产学研合作对象时,往往联系苏南地区高校或科研院所。虽然这些高校或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水平很高,但是很多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一方面,舍近求远增加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政策法规不尽相同等因素合作中常出现利益纠纷。长此以往很多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动力逐渐消退,阻碍了产学研合作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应该另辟蹊径,充分挖掘整合本地区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效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
1.2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的内部因素分析
产学研合作的内部动力因素,是指产学研合作各主体方对合作产生的内驱力,影响宿迁市产学研合作主要的内在动力因素是目标实现和利益共求。
1.2.1 目标实现
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追求的目标是通过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占有市场获得高额利润;高校与科研院所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目标是获得充分的研发经费从而促进自身研究的进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学术地位;政府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目标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3]。通过上述分析,产学研各主体方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实现目标各方产生了巨大的合作动力。
1.2.2 利益共求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除了希望获得高额利润,还想掌握技术信息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使企业长期处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高校在合作过程中不仅获得物质利益,而且学校提高了社会知名度、教师提升了科研能力、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等非物质利益;科研院所期望通过合作获取大量的研发经费,提高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虽然产学研各方对利益的认同并不一致,但是只要合作过程中各方形成共同利益,将成为产学研合作强大的内部驱动力[3]。
经过调研,宿迁市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一方面很多企业科技转化能力较差,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另一方面科研方的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活动与当地市场需求相差较远。因此,企业很难通过合作实现产品创新,高校不受企业青睐。并且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常出现利益分配纠纷,从而导致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
2 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对影响宿迁市产学研合作的内外动力不足的因素分析,提出一种适合宿迁市的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模型中,外部动力因素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资源环境;内部动力因素为产学研主体方的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由于宿迁市产学研合作基础薄弱,产学研合作条件相对不成熟,宿迁市政府应首先构建出良好的市场、政策和资源环境,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资金支持等条件,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清除合作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进行整合、传递各方信息和平衡各方利益,发挥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纽带作用[4-5]。逐步构建形成以三个良好外部环境为基础的五方合力动力机制,为宿迁市的产学研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结束语
产学研合作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建设等方面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宿迁市由于建市时间短,经济基础弱,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总体效果还不甚理想。当前,宿迁市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需要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适合宿迁市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新机制,激发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为宿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俊超.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张振海,陈红喜.江苏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J].江苏高教,2010,04:48-50.
[3]丁堃.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0,06:42-43+53.
[4]祖廷勋,张云虎,陈天仁,罗光宏.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层面的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6,01:24-27.
[5]秦瑞.产学研战略联盟动力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李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