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4-06-30费云霞

文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口语训练语文阅读教学

费云霞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无需赘言的,关键在于如何操作,把教学这门功课做到实处,使师范生真正在教学中习得“渔”之功,不仅学会自己打鱼,也学会教人打鱼。本文以《雨霖铃》的教学为例,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得到口语训练,从而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口语训练 文本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然后才能展开其他的教学活动。这种对话,表现之一就是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交流。开口说,才能深入想。下面,以《雨霖铃》的教学实例来分析一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开得了口,开得好口的!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请吧,我已为你打好鼓点

清秋时节,日暮黄昏,京都城外,长亭古道,阵雨初歇,寒蝉凄切。季节,时间,地点,情境,一切故事的要素都齐全,凄凉的情境等凄苦的人儿在背景后面慢慢切入。

这在诗词中叫作情境铺设。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叫学生开口讲话。但高师预科段的学生不同于小学初中的学生,进入了心理紧锁期,怕丢丑又怕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所以大多不高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但心里又有一定的表现欲。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开口讲话,铺设情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教师做到位,营造一个让大家敢说想说不说不行的氛围,就不存在丢不丢丑出不出风头的问题,怕说心理得到抑制,表现欲望得到张扬,开道锣鼓打好,主角自然可以“粉墨登场”!那么,这个鼓点怎么打呢?

第一,创造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激发内在需求。现代语文观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否则你的强势灌输不能真正达成内化而起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跟学生人格平等的位置上,创设一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氛围,让学生放松上课的紧张心态,减小精神压力,而处于一种自由自然的状态,他一直是课堂的主角,上课的进程就是他思维的过程,他的发言也会成为一种自然而成的状态,是一种欲望的达成,而不仅仅只是为了给老师一个答案。

第二,适当增加外在压力促进内在欲望。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很能鼓励课堂发言的,但发言的人次总是很有限度,外向的能说的一直在说,内向的拙于言辞的一直不说,所以适当在评分机制上给学生一点压力——把课堂发言记载作平时成绩,也是能够促进学生发言欲望的。大家都发言了,又会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平时不说的学生会争取机会说,不能说的他会挑选简单一些的给自己一个机会,能说的又会激发起挑战欲,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专挑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激发内在欲望,加紧外在压力,内外推进,想不说都难啊。就如一架翘翘板,你在这边只要力用得准,到点到位,那头自然就会翘起。只要你说,就不怕不会说,万事熟能生巧。

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们无语,你怎么可能无语

“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几度科场失意,由此更留恋于秦楼楚馆,柳陌花巷,广交烟花女子,偎红倚翠。在这里,他找到了人生的寄托,感情,成了他的精神慰藉。但这回,他要离开汴京另谋出路。红粉知己前来送行,无疑生离死别,此时,“执手相看”,心内成灰,眼中流血,口里却无语。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众所周知,思维的形成先于语言的形成,之后形成的语言又会反方向地影响思维,那么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必要前提应该是优化思维,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反过来促进思维的优化,从而能够完成基础教育的最重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背景介绍能帮助学生虚拟情境,设身处地,体会感情,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联想、想象、情感共鸣等等丰富情感;而精心的的问题设计则能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判断、推理、类比等对当时的情境作较为理性的思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显然描写的是两人分别在即的缠绵情状,满眼泪花,无言相对,谁都能理解,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的情境是一般教法。但是,如此做法无疑放弃了一次绝佳的思维磨练,口语培训的机会。本人在领会“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如何借景抒情期间穿插了背景介绍,其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相爱挚深的一对情人,面临生离死别,应该有千言万语,为什么眼前的一对竟然是‘无语?”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对于类似的感情或经历过或设想过或阅读过,他们的答案出人意料的敏捷、丰富和深刻:

◇已经哭到喉咙哑了,说不出来话来了。

◇骤雨初歇,兰舟催发,他们来不及多说,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多看对方一眼。

◇他们只希望记住彼此的容颜,好使今后有个念想。

◇他们要在自己的心中默默地为对方祝福。

……

在这里我打断了学生的发言,提了一个进一步的要求,要求把语句说精炼一点。果然,学生报上来的全是精炼好句:

◇千言万语无从说

◇兰舟催发不及说

◇众人面前难以说

◇悲伤过度无法说

◇心心相印不必说

……

再换一个要求,抒情色彩一些的表达:

◇从相识相知相爱走到现在,点点滴滴,足以汇成江海,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说尽心中的情愫,不如不说啊!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毕竟不可能实现,柳永我给不起任何承诺,所以选择沉默,只想在此给这份感情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说多了又如何呢?日后回忆起来,只能徒留遗憾,与其怅惘,不如什么也别说,只记得最初那些美好的相知相守吧?endprint

◇那遥遥无期的分离,这萧条的景象,在这杨柳岸畔,我无法再说那句残忍的再见,你我的爱情虽然短暂,却如流星般璀璨,未来的我会永远祝福你,愿你每天快乐,没有我的陪伴,你也要坚强面对。

……

(这些书面色彩浓烈的口头表达,在课堂上引起了轻微的哄笑,但因为平时习惯了,所以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超越别人,发言特别踊跃。)

一旦形成了气氛,一旦打开话匣,青春年少的他们调动了所有的经验、情绪、想象在课堂里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气场,把课堂教学的激情全部点燃,欲罢不能,有的同学的答案带着他个人的爱情观:“爱她,就要给对方幸福,自己只不过是对方人生中的过客,何必成为牵挂呢?让对方去追求今生等待的人吧!这才是大爱!”“不想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软弱让对方牵挂,他们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很坚强,让对方放心离开。”有的答案引用了流行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千言万语哽咽在心,无法在爱人的肩头诉说。”有的答案特别嘻皮:“说那么多干么,不如多看两眼,多拉一会手!”“说多了你能不走吗?既然不能,说了也是白说!”

从此例可以看到,教师铺设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意境,设计好启发思维的问题,自然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而形诸于语言表达出来。

三.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说吧,我们是你最好的听众

词人位卑禄微,羁旅无涯,在这滞浊的现实,冷漠的异乡,我灰暗的生命,你是我唯一的烛光,我精神的伤痛,你是我唯一的药方。可是从此以后,我们远隔天涯海角,纵然有多少不眠的漫漫长夜,多少孤寂的苦苦相思,多少无期的痴痴等待,“更与何人说?”此时是千头万绪难以表达,那时是千言万语无人倾听,真正是怎一个“痛”字了得?

柳永因无人倾听而痛,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教师如果一味地任由他说,而不给予评论、引导、回应,那么也会因为茫然而逐渐萎缩直至销声匿迹,或者因得不到指导而漫延无边,口头表达水平停滞不前,教学教育成为无效。

比如在理解“骤雨初歇”是如何借景抒情时,一学生说:“骤雨初歇就说明雨过天晴啊,雨过天晴,他们才能执手啊。”这种思维很表层。一个学生马上反驳:“强调雨过天晴,跟整体气氛不协调。”我马上反问:“真的不协调吗?”立即有回应:“这里强调的不是雨过后天空放亮,这跟凄苦情境的确不搭调,但骤雨之时,兰舟不能催发,骤雨初歇,就意味着分别在即了,强化了他们痛苦的来源。”(说到这里,有掌声)教师又引导:“那么能不能再从‘骤雨初歇本身的景象来理解呢?”一学生说:“雨是凉的,秋雨就更凉,所以有凄凉之感。”另一学生说:“一阵狂风暴雨过后,落叶缤纷,残藉满地,更显萧条之感,能够很好地渲染离别的气氛。”

在这里,学生是听众,只有“听”,才能接“说”,才能对“说”;教师是听众,只有“听”,才能引导、点拨、纠正。所有的“听”都对“说”构成了激励,能够促进彼此说得更多,说得更好。

综上所述,只要教者能够循循善诱,学者一定能够说得头头是道。民主宽松的情境让“拘谨不敢言”者跃跃欲试,“木讷不善言”者侃侃而谈;适时精当的点拨让“茫然不知言”者滔滔不绝,让“无知不能言”者层层深入;耐心真诚的倾听又能促进“词不达意”者振振有词,“颠三倒四”者井井有条。如此这般,你怎么可能舍得像柳永一样选择“无语”?

参考文献:

[1]蒋成.语文课文读解理论和方法.[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2

[3]郭开平.语文八论.[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2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语训练语文阅读教学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谈如何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实践活动研究
语文教学中提高技校生口语交际能力研究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