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互动课堂 焕发课堂活力
2014-06-30林国兰
林国兰
内容摘要:当前的语文教学多数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师生的交往显得单一、不公平、不适度,学生的表现欲逐渐泯灭,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要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真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就必须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课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努力变革单一的课堂结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互动氛围。
关键词:课堂互动 师生关系 自我表现 生命活力
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说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学生进行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课堂也应该成为教师创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课堂,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合作、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广大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本身素质限制,常常忽视课堂互动与教学交往,使学生的表现欲逐渐泯灭,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慢慢地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即使课堂上存在互动与交往,但仍然显得单一、不公平、不适度。
单一主要表现在:形式单调,师问生答。目前,我们的中学课堂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学生和教师间的交往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交往,小组间的交往仍然比较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师道尊严”的思想仍然存在,仍然要求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服从。加上教师本身对课堂调控能力的担忧,怕课堂上“出乱子”而限制了互动与交往。
不公平则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被提问,而有的学生却长期遭冷落。教师往往比较注意那些性格外向、思维活跃或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用较长时间进行启发引导,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耐心,较少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不适度主要表现为:内容偏颇,要么太难,要么太简单,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是不是”“好不好”“是这样吗”等的提问,把平等互动化为机械问答,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与追问,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更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互动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变革单一的课堂结构
45分钟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是很困难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客体。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课堂组织策略,主动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于学生表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担当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用这种方式诠释课文内容和情感。例如学习阿历克斯·哈利的《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教师可就文章里的动作描写与人物对话安排角色进行片段的表演,并针对人物动作描写与对话的作用进行讨论,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自我表现的热情。对于课堂上临时出现的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具有生成性,不能完全预先设计。如在学习沈致远的《科学是美丽的》一文时,当学生读文章读到“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这句时,有学生说:科学也是丑恶的。我即时调整教学思路,将班上学生划分两组,并组织辩论。虽然正方有优势,有课文内容作基础,但反方也不逊色,纷纷举出实例,如科学技术运用于战争导致的灾难、被不良生产者利用而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等等。当然,对于反方观点我虽没正面否定,但引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语文课上有了思维、情感、言行的“互动”,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宽阔空间,语文学习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合理的期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学生要有乐观的态度,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及时地鼓励学生。
笔者任教多年,觉得每一个班里多少总有学生不想与老师甚至同学交流,课堂上也不愿意发言回答问题,其中不乏会却不想回答不想表现的;有些虽然发言了,但声音却小得跟蚊子叫一样,根本就听不到。记得我任07级商务英语专业班的语文课时,其中有这样的一个学生,我让她起来回答问题,我是看到她嘴巴在动,但听不到声音——她的座位还是第一排呢。我鼓励她说出声来,大胆地把想法说出来,但最终还是听不到她说话的声音,没办法,我只能让她坐下,正准备就这事谈一下,话刚开头就看见下面有不少同学在摆手示意我别说,从她们的反应我更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但我继续把话说了:“不管你的发言如何,有没道理,都应该大声地表达出来。说得对说得好,同学能从你的发言中得到启发;说偏了或是错了,也没关系,这样同学老师可以帮你,互相学习嘛。”然后我就继续上着课,我看到下面摆手示意的学生松了一口气,估计她们是以为我要说批评的话。下课后,我没有走出课室,我先找同学了解情况,知道这是一个基础特别差,不敢抬头说话,极少与同学沟通,特别自卑的学生。我看到她在座位上,于是,我走了过去,低声跟她交谈起来,鼓励她要多与同学说话沟通,要克服课堂上不敢说话的困难。虽然她仅是低声回应或点头,但也许是她感受到了我的亲切与鼓励,在后来的一次课前抽查背诵中,她主动举手要求背诵,她这样的举动也许太出乎同学的意料了,在反应过来后,课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她也大声地把课文背诵出来,虽然语音不够标准,但她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已很难得了,于是班里再次响起了掌声。试想,如果当时我弃之不理,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就真的不敢开口说话了。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要多关注并鼓励不善表现的学生,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找回信心,参与互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endprint
三.营造活泼和谐的互动氛围
良性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首要条件。建立一种生动活泼、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是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以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在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里表现自我,发展能力。
如我在讲授文言诗文类的课文时,过去一般要用两三个课时,其中不少时间是以串讲的方式讲解字词,而现在教授此类课文,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叶澜语)。因为现在网络资源丰富,不少基础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与网络平台学习掌握,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会明确布置预习任务并说明完成流程与奖励办法。因为有充分的预习准备与明确的奖励措施,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他们非常认真地给我讲解并将整理好的文言字词一一的呈现了出来,这远远超出了我整理的范围。课堂上气氛极为活跃,我听着他们的讲解,有时还会带着疑问发问,引发思考,加深理解。过去的课堂是鸦雀无声的,学生只是埋头记笔记,毫无反应,我的讲解既费力又费时,而当我对重点字词进行提问时,学生的眼神又是迷茫的,口干舌燥的我只感到一种失落与无奈。而现在,我从学生们跃跃欲试的表情中看到了生机,感受到了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快乐。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学习的陪伴着、合作者,以与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的角色参与课堂,师生共同创造课堂生活,绝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变革单一的课堂结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活泼和谐的互动氛围,精心设计互动内容,积极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交往的互动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为他们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陈新巧、赵书超.课堂交往:生命化教学的启动与展开.教育探索.2007.11:15-16.
3.张卫卫.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关系浅析[J].新课程研究.2008.03:8-10.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