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日文授受关系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4-06-28钱万万
钱万万
汉语要表达授受关系时会说 “老师给我一本书”“我给老师一本书”或者“我为/给老师拍照片”“老师为/给我拍照片”,用一个“给”字或者“为”字就足够。然而日语表达授受关系则复杂得多,一共有3组共6个相对应的授受动词。并且在授受句中不但体现“谁给了谁何物”或者“谁为谁做了何事”这一信息,也体现“授予方”和“接受方”尊卑关系、恩惠关系的深层次信息。如何掌握好授受关系的中文、日文表达差异对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乃至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日语授受关系不同于中文的两大方面
(一)强调给予与接收的方向性,“内外有别”
理解和应用日语授受关系的第一步是正确的理解日语中的“内”和“外”,这直接决定句子中应选用何种授受动词。所谓的“内”指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等;“外”指的是和自己关系疏远的人。也可以这样理解,说话人的立场是站在某一方的,某一方就是“内”。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多变得多。例如:
①私はクラスメートに辞書をあげました。
此时:クラスメート属于“外”
②クラスメートはお母さんにプレゼントをあげました。
此时:クラスメート属于“内”
③李さんは田中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した。
此时:李さん属于“内”
④田中さんは李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した。
此时:李さん属于“外”
在例句①中,接受者和给予者分别是说话人自己和说话人的同学的时候,那么说话人是“内”,说话人的同学是“外”;在例句②中接受者和给予者分别是说话人的同学和说话人的同学的妈妈,这个时候说话人的同学变成了“内”,而说话人的同学的妈妈变成了“外”。因此“内”和“外”不是绝对的,要看接收和给予的双方哪一方和说话人关系更近。关系更近的那一方确定为“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个句子中接受者和给予者的两方只是用人名“小李”“田中”来表示,一眼看不出谁和说话者的关系近,这个时候就看说话者站在谁的立场上了,如上文例句③中站在“小李”的立场上,“小李”就成了“内”, “田中”是“外”。 反之如上文例句④中站在“田中”的立场上,“田中”是“内”,“小李”就成了“外”。
(二)强调给予者和接受者的尊卑关系,“上下有别”
表示给予和接受的授受关系有三组。第一组:由自己和自己这一方的人给予外部人员。第二组:外部人员给予自己和自己这一方人员。第三组:结果仍旧是外部人员给予自己和自己这一方人员。但是和第二组的区别在于它是由自己和自己这一方的人员主动要求的。并且这三组的授受动词都分别不止一个。
差し上げる 对方比自己身份地位高 敬语(自谦)あげる 对方是同级别的やる 对方比自己身份地位低第二组 くださる 对方比自己身份地位高 敬语(尊敬)くれる 对方是同级别的第三组 いただく 对方比自己身份地位高 敬语(自谦)もらう 对方是同级别的第一组
因此,要正确使用授受关系句型,第一步是根据“内外关系”选定是哪一组的授受关系,第二步是根据给予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地位关系选定该组中的某个授受动词。并且虽然第二组和第三组授受关系都是我方人员得益,但是从第三组的敬语程度要高于第二组。
二、造成日语授受关系复杂性的文化因素
(一)“内外有别”是恩惠关系的体现
差し上げる第一组 あげるやる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利益くださる第二组 他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利益くれるいただく第三组 自己积极主动地要求他人给予恩惠もらう
日本童话中有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仙鹤报恩”。这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日本人一方面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给外国人的感觉就是很喜欢说“すみません”,另一方面非常重视别人的恩惠,有恩惠行为发生就会积极地使用能够表达这种恩惠意识的授受关系。
要引起注意的是第一组授受关系因为是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利益,也就是说自己是给予者而别人是受益者,有一种施恩于人的感觉。因此,即使是使用了第一组敬语中的自谦语 “差し上げる”,还是会让人感觉有“偉そうな感じ”,有些自傲、不谦虚。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还是要尽量避免这种句型。
(二)“上下有别”是日语敬语体系的体现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个阶级社会,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伴随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日语中上下尊卑的关系很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社会形态和价值观。正因此,授受关系中即使第一步根据恩惠的方向性明确了要使用哪一组授受动词,也还有第二步的选择,那就是根据给予者和接受者上下尊卑关系在选定的那组授受动词中决定是哪一个授受动词。
真正的语言使用当然要比语法理论更灵活多变,如:来ていただい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貌似是说话者请听话者来,然后表示感谢。实际也许并非如此,是对方即听话者自己要求来拜访的,但是接待人即说话者仍旧这么说,因为说话者他要表达一种敬意。像这种授受关系建议不要在初学阶段进行教学,以免学生思维混乱无法一下子理解。
三、授受关系学习过程中常见难点分析
中文为母语的学生在授受关系的问题上常见难点有以下几种:
(一)主语是无情物的授受关系
例句① よい時に雨が降ってくれた。译文:雨下的正是时候。
例句② 花が咲いてくれた。译文:花开了。
对日文例句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接受,他们认为正常的句子应该是①雨がちょうどいいときに降りました。②花が咲きました。
此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中文译文虽然正确,但是中文译文是没有体现授受关系的,并且译文也的确难以翻译出授受关系。日语原文实际表达了一种“感谢老天,给我下了一场好雨”,“感谢老天,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花”这样的内涵。这样的句子中给予者是物,然而按照中国式思维物是没有感情的,自然也不会给予与接收,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不理解和误用的现象。即使主语是物日文仍旧可以用授受关系来表达,在这一点上要加强体会与理解。
(二)无形物的授受关系
例句③ 品物なんか要りません。お気持ちだけいただきます。译文:东西不要。心意领了。
例句④ A先週の発表、面白かったよ。译文:上周我听了你的发表,很有意思。
Bえっ、聞いてくれたの?译文:真的吗?你来听我的发表了吗?谢谢。
其中例句③要稍微好理解一些,因为中文中有“心意领了”这样的说法。但是例句④恐怕就比较费解了,它不仅仅是问“你听了吗?”还有一层意思是“谢谢你捧场来听我的发表。”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说话者更想表达的是第二层意思。也就是说不在乎给予接受的是个什么,在乎的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是否尊在,恩惠关系是否存在。实际上动作的授受关系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种情况。
(三)授受句中恩惠关系的把握
例句⑤ 急に人が必要になったんでね。君に札幌支店へ行ってもらう。译文:突然确认,你去一下札幌分店吧。
例句⑥ お母ちゃんに長生きしてほしい。译文:希望妈妈长寿。
其中例句⑤实际上是个命令句,弱化了 “我是受益者,我表示感谢”这一内涵,仅仅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命令。例句⑥实际上是一个希望,也弱化了“我是受益者,我表示感谢”的内涵,强调希望妈妈长寿,至于“因为妈妈长寿我能得到什么恩惠”这点并不强调。
(四)难以理解多重复杂授受关系
例句⑦ (社員が課長に)社長に一筆お書きになっていただい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译文:能请你给社长写封信吗?
例句⑧ (親が写真屋に)写真を撮ってもらってやっ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译文:能请你给我的孩子拍张照片吗?
以上例句⑦是员工请课长为了他给社长写信。例句⑧则更复杂一些,是父母请摄影师给自己的孩子拍照片。在这样的多重复杂授受关系句中因为出现的不止是接收方和给予方两方,还有另外一方人员,因此,必须要分清每一重授受关系发生时的“内”和“外”的区别。其中例句⑦中第一层关系“社長に一筆お書きになっていただいて”是课长和社长的关系,第二层关系“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是我和课长的关系。例句⑧可以说是授受关系用法的一个极端了。第一层“撮ってもらって”是父母和摄影师的关系,第二层“やって”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第三层“くださいませんか”又是父母和摄影师的关系了。当然像例句⑧这样的多重复杂授受关系句只建议在提高阶段供学生参考理解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避免讲这样晦涩难懂的例句。
日语授受关系在中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语法系统,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实际语言听说应用也要有一个长期的练习熟悉的过程,要恰如其分地翻译好日语授受关系句所表达的各种信息,那就更加有难度了。为了减少学习偏误,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日语中的敬意意识、内外意识、恩惠意识,揣摩日本人独特的为人处事之道,不要单纯地从中文的角度去思维,从而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的信息交换度,最终达到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森田良行.外国人の誤用から分かる日本語の問題[M].东京:明治書院,2005.
[3]山下秀雄.日本言語と精神[M].日本:講談社,1986.
[4]王星.授受动词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征[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