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理论的思考与体会

2014-08-15耿爱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老师课堂教育

耿爱民

“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选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这句话,是对生本教育最简洁、最概括的诠释。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手指和铅笔头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开始用各种方法,来论证3乘以5等于15而不是14。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生动为本的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生本教育的的优点

(一)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与普通的课堂到底有哪些区别呢?形式上看,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过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而现在是以学生讲为主。过去学生是单个学习,而此时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以合作、交流为主。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洋溢,对语文深深地喜爱。能让孩子们自己去积极主动的学习,自觉积累知识,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调动。在课堂上,我们不再强调所谓的师道尊严,不在过分强调老师的授课,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提高,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生命的激扬。

(二)生本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有了积极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形式是: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针对篇章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自学(准备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研究——课堂展示汇报。

以听134中学一堂语文课为例:本节课讲的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学生共分为六组,各组是围坐在一起的形式。授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简单的导入;第二个环节是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第三个环节是朗诵这首词(学生个读一次,全体齐读一次);第四个环节是以散文的形式改写这首词(学生将改写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授课的第五个环节是问学生:“你喜欢这首词么?说清理由。”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是老师提前留下的前置性作业,同时同学们分组讨论研究,后进行展示、交流。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这个班级一共36人)。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偶尔加以点评,台上有同学提出疑问的,台下同学可以帮着解答。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

这节课的主角确实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确实做到了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上,生本教育鼓励学生先预习,也就是我们说的先自学。教师会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来确定自己如何讲这堂课,以学生的学来决定教师的教。教师尽量少教,学生尽量多学,如果学生们都能自己学会,老师甚至可以不教,这才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的目的。

学生的潜力超乎我们的想象。作为教师确实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想想太多的教师是多么努力地备课、搜集资料、极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想着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的完美,可以说真的做到了呕心沥血。我们设想得很美,希望通过自己的完美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热爱,我们渴望学生按照我们设计的路线去走,但我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并不能如我们所愿。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高。因为外在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发生改变,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地去热爱学习,客观的影响是次要的,学生主观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主观的努力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因。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学,给学生更多留一些前置性的作业,更多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来了解知识、感受知识、从而自然就会掌握得了知识。这种掌握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因为是学生自己主动的掌握的,自然会有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应试教育,把教育简单理解为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多地强调对孩子的训练,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心。“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以至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了些许错误的心理,认为分数高于一切。最可怜的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小小年纪就生活在“差生”的阴影里。我们于心何忍?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天性,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刀切。生本的课堂,会为每个学生着想,把他们当作独立个体的人而不是学习的工具,能够让学生释放出自身的能量,体现出自身的魅力,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学生会得多还是少,他们都真正参与了、思考了,从而也真正有了收获。这种收获同时也是快乐。

我们不要总把学生当作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我们应该充分信任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有责任感,能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中间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由过去被动的学习,改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生本教育中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一)生本教育是否降低了学生的成绩

生本教育不会降低学生的成绩,它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改变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教学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上,常有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被动听课,接受“满堂灌”,不会主动学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老师辛苦地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订正错题,又有做不完的作业,在重复机械的听课、训练中,学生仍然经不起考试考核。形成了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尴尬局面。仔细想之,何必呢?教师自己受苦受累的同时,学生还埋怨我们。我们就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不能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分数,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学生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理,教师给学生多大的展示空间,学生就会有加倍的惊喜回馈老师。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强的,他们知识也不仅来源于书本,在生活中他们也会积累不少的经验。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自会多渠道进行知识的研究、整合、思考、理解,从而依靠自身的生命力量,实现真正的教育,孩子们的天性也得到了发展,教育也真正地实现了以人为本,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现代化。

生本教育与我校提出的“成长动力教育”相辅相成,二者关注的都不仅仅是结果,更注重学生的成长的过程,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生本教育是否等于不需要老师讲课

当我们初识生本时,看到的就是整节课都是学生在讲,于是效仿别人把整节课设计成以学生讲为主,教师本人基本不说话,或者就是开头说两句话,久而久之,结果会怎么样不言而喻,课堂混乱,“生本”不下去了。其实,转变教学方式既要克服满堂灌的倾向,也要克服满堂学的倾向。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恰当地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不是不可以讲,而是当学生需要你讲的时候一定要讲,尤其是把握住课堂的要点,没有教师的引导、点拨,光靠学生是难以完成一节课的。

首先,要明确一个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正所谓的“我的地盘我做主”,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学会放手,充分信任学生。当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时,我们将会看到无穷的美景。

第二,找到一条捷径——先学后教,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情况,以学定教。生本教育中所谓“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就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思考。也就是学生自己学,进入课堂的时候胸有成竹,有备而来,让课堂成为展示的舞台。

所以我们要树立一个观点:真正的质量在于教师没有讲过的题,学生也能做上;要坚持一个方向:以学为主,从学出发,为学服务,以学论教;要推行一个模式: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要把握一个原则:找准最佳讲授区和最佳讲授期;要追求一种境界:只有学生学得精彩,才是教学真正的精彩。

在激扬学生生命,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由师本到生本,对教师而言,不亚于一场革命——从教育观、学习观的全方位嬗变。只有在不断探索、实践、提升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体味作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见自我,“不做拉船的纤夫”,而是做一个生命的“牧者”。如果教育真的实现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不是短期的分数而是长期的发展,那么教育真的就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猜你喜欢

老师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