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读书征文活动效果分析
2014-06-26李雪
李雪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书征文;阅读推广;效果评价
摘 要:把征文获奖作者的阅读质量,作为衡量阅读推广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以此研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读书征文活动效果。研究结果认为,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征文活动期间,对大学生阅读使用纸质图书、提高通识教育经典著作阅读率、提升高质量图书阅读率等,都有明显的正效果。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73-0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围绕提高大学生阅读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着大学生正确的阅读观、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随着各种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效果的评价正在引起有关研究者的密切关注。读书征文活动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推手之一,这项活动具有历时时间长、参与人数多、涉及配合的部门多、工作繁杂、财力消耗较大等特征。对它的效果研究也就显得急迫而又意义重大。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从校园文化、管理、方法、经验等方面着手。笔者尝试把征文获奖者所阅读的图书和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的变量统计分析,旨在揭示高校图书馆举行读书征文活动,对开展阅读推广效果的实际影响。
1 研究现状和理论支撑
1.1 研究现状
对读书征文活动的效果评价,就目前研究来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针对参赛人数、参赛作品以及获奖作品质量进行的;第二种是对获奖征文进行总结,从对个别获奖征文进行分析。例如,对个别文章主题总结,以此得出评价效果;第三种是以征文活动的后期效应为评价支点,如:是否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阅读方向有无变化、社会参与面是否壮大、读书节是否深入人心等。
1.2 理论支撑
读书征文活动从我国阅读推广活动开始,就是推进全民阅读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现在,许多行业和阶层,每年都要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主题各异的读书征文活动。获奖征文既是作者的智慧结晶和人生感悟,又是读书征文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是阅读推广人和作者围绕一定的主题,共同努力的结果。既是阅读推广人阅读价值观的体现,又是作者对这种阅读价值观的接受与否、以及接受程度的回应。
传播学认为,传播是传播者和受传者运用一定的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或沟通的过程,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活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征文活动,就是阅读推广人通过一定的媒介,以征文的形式,与大学生读者进行有关阅读的交流,并希冀在大众阅读时代,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多阅读文化经典。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从效果的价值判断,可以分为正效果、负效果和无效果。受传者在与传播者意图一致方向上发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是正效果;相反,就是负效果;受传者在传播前后态度和行为没有任何变化,则是无效果。获奖征文所涉及的图书和文章,体现了大学生的阅读观,也是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结果。对这些图书和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受传者在阅读方面,是否在态度和行为上与阅读推广人在方向上有什么样的变化,以此从一定层面上分析高校阅读推广效果。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读书征文活动效果分析
中原工学院是一所本科院校,在阅读推广方面成效显著。中原工学院成立了以图书馆为主要实施者的读书节领导小组,在中原工学院读书节领导小组不懈的努力下,被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授予了“书香校园”的称号,还获得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河南省高校图工委“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书香致远》是中原工学院2009年第一届“读书节”以“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获奖征文集,展示了大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人文修养水平,是阅读推广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次获奖征文为100篇,其中有85篇涉及作者所阅读的80种具体图书和文章,15篇没有涉及作者所阅读的具体图书和文章。笔者对这80种作者所阅读的具体图书和文章,从载体形态、图书分类、主题等方面,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进行检索统计,并对其内容质量进行了分析。
2.1 文献类型
按照出版形式的不同,现代文献可以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和电子数字型文献。在印刷型文献中,可以分为图书、论文、文章等不同类型。对不同类型文献的阅读,反映了读者某一方面的阅读状况。虽然纸质图书阅读和网络阅读,对阅读深思考影响程度还有不同认识,但是现社会,在各种阅读方式中,网络阅读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在《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发现,我国网民中有六成以上上网从事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但主要是网上阅读新闻、上网搜索图书信息、阅读电子书、网上阅读电子杂志、阅读电子报。由此可见,网络阅读的主要特征是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性阅读等。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纸质图书阅读对于大学生深思考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而网络阅读在信息搜索、娱乐阅读等有一定的长处。
本研究通过对样本载体形态统计发现(见表1),93.75%的获奖读者,在参与这次以阅读征文为载体的阅读推广活动中,把阅读纸质图书作为参赛的文献类型,只有一位读者选择了网络小说。注意到这一点非常有趣,它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无论大学生日常阅读选择哪种文献类型,在参加阅读征文活动中,放弃了其它的文献类型,一致性相当高地选择了纸质图书。其中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阅读推广方直接影响投稿者能否获奖。作为这次活动主办方的中原工学院读书节领导小组,把阅读文化经典作为主题,就直接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文献的类型,直接导致了投稿者对纸质图书的选择。
2.2 读书征文中图书的分类
为了了解征文获奖作者阅读图书的学科特点,掌握阅读兴趣的趋势,对表1的80本图书和文章等,利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检索,除去网络小说、文章以及词等5个样本之外,笔者发现文学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对象,占到样本总数的61.25%,其次为哲学、宗教和历史、地理等学科(见表2)。这些文学作品之所以引起这些作者的阅读兴趣,除了本身的艺术特质之外,应该与社会阅读推广有着很大的关系。除了大众传媒对现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名著,通过学校教育的传播方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选择,这是文化经典阅读推广者和受众之间,阅读价值观高度一致的原因所在,也是这些作者能够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文学方面的书籍,是大学生阅读文化经典的主要选择。
2.3 主题分析
对文献主题标引的分析,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和研究文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研究中,对样本主题采取细分和粗分的方法,对于数量较多的I类作品的主题,分为“中外近现代长篇小说类”、“ 诗歌、中短篇小说、戏剧、散文类”、“ 电视文学剧本类”,一部分含在“中外古典文献类”中。关于普及读物类著作,以学科内容为主体因素,以“普及读物”(自然科学类)、“通俗读物”(社会科学类)等为文献类型因素进行组配标引,为方便起见,本研究舍弃学科分类,将这些通俗读物统一归类为“通俗读物类”。 对于其它主题不再详细分类统计,统一称为“其它类”(见表3)。
从表3可知,“中外近现代长篇小说类”占样本总数的31.25%,“通俗读物类”则占样本总数的16.25%,两者相加,将近占样本总数的一半。这说明长篇小说是大学生在征文活动中的主要读物,究其原因,可能与文本故事的可读性、语言的易读性等有关。同时,“通俗读物类”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励志、娱乐阅读等的便捷性读本,例如《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可以让大学生重新思考大学生活,以《羊皮卷》《方与圆》为代表的中外励志故事,深得大学生的青睐。与上述相反,而“中外古典类”仅仅占样本总数的10%,说明传统文化经典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大学生的热捧,这是否与语言、文化的时代不同有关?或者与社会现实需求、大学生阅读兴趣有关?需要在大学生实际阅读统计中,作进一步分析。
2.4 图书内容质量分析
笔者把样本图书分为经典文献、近现代名家名作、畅销书、电视传媒,除此之外的列入“其它”(见表4)。经典文献因为流传时代久远,广为不同时代的人阅读,社会影响度极深极广,在传播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文化含量最高,社会价值极大,因此图书质量也最高;近现代名家名作,虽然流传时代不如经典文献久远,但是因为能够给人以思想启迪,其社会价值不可忽视。畅销书和电视传媒是现代大众传播方式的产品,其特点在于流行和时尚,这些图书在传播和积累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等方面,作用与经典文献和近现代名家名作相比,还有待于历史的验证。
在表4中,除去“其它”类图书,可以看出经典文献和近现代名家名作的总数,在本次读书征文活动中,占到样本总数的40%,是作者阅读的重点图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经典文献在时代划分上以近代为主,从表1中可以看出,外国近代文学名著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畅销书的影响不可忽视,占样本总数的20%,仅次于经典文献,比近现代名家名作还高出6.25%。可见畅销书作为一种推广营销方式,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在高校读书征文活动中值得引起重视或借鉴。作为在日常阅读中影响较大的大众传媒如网络、电影电视等,在本次读书征文活动中反而失去了活力和吸引力。
3 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高质量的社会科学知识门类的经典图书和文章阅读比例,排在整个样本总数的第一,读书征文活动促进了文化含量较高的图书在高校的推广。通过阅读征文活动,大学生在参加活动时,阅读对象98.75%为图书和文章,减少了现代大众媒介对大学生阅读的负面影响。通过揭示获奖征文涉及图书和文章的载体形态、中图分类、主题、图书质量,发现组织得当的读书征文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质量,对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有明显的正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白影.春风化雨育新枝[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1(1):2-11.
[2] 张白影.当代湖南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6-354.
[3] 王缨缨.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促进全民阅读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9(4):118-121.
[4] 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没有围墙的学校[J].人民论坛,2011(4):56-57.
[5] 陈世权,杨谷人.阅读心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6] 涂功伟.感受经典[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361-363.
[7] 董一凡.近两年图书馆界关于“浅阅读”问题研究的述评[J].图书馆论坛,2009(6):11-13.
[8] 俞锦莉.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4):5-9.
[9] 王亚琴.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出版业对策浅析[J].中国出版,2010(7):58-60.
[10] 齐宏亮.浅析图书内容质量的判断标准[J].编辑之友,2010(7):42-43.
(编校:严真)
2.3 主题分析
对文献主题标引的分析,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和研究文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研究中,对样本主题采取细分和粗分的方法,对于数量较多的I类作品的主题,分为“中外近现代长篇小说类”、“ 诗歌、中短篇小说、戏剧、散文类”、“ 电视文学剧本类”,一部分含在“中外古典文献类”中。关于普及读物类著作,以学科内容为主体因素,以“普及读物”(自然科学类)、“通俗读物”(社会科学类)等为文献类型因素进行组配标引,为方便起见,本研究舍弃学科分类,将这些通俗读物统一归类为“通俗读物类”。 对于其它主题不再详细分类统计,统一称为“其它类”(见表3)。
从表3可知,“中外近现代长篇小说类”占样本总数的31.25%,“通俗读物类”则占样本总数的16.25%,两者相加,将近占样本总数的一半。这说明长篇小说是大学生在征文活动中的主要读物,究其原因,可能与文本故事的可读性、语言的易读性等有关。同时,“通俗读物类”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励志、娱乐阅读等的便捷性读本,例如《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可以让大学生重新思考大学生活,以《羊皮卷》《方与圆》为代表的中外励志故事,深得大学生的青睐。与上述相反,而“中外古典类”仅仅占样本总数的10%,说明传统文化经典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大学生的热捧,这是否与语言、文化的时代不同有关?或者与社会现实需求、大学生阅读兴趣有关?需要在大学生实际阅读统计中,作进一步分析。
2.4 图书内容质量分析
笔者把样本图书分为经典文献、近现代名家名作、畅销书、电视传媒,除此之外的列入“其它”(见表4)。经典文献因为流传时代久远,广为不同时代的人阅读,社会影响度极深极广,在传播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文化含量最高,社会价值极大,因此图书质量也最高;近现代名家名作,虽然流传时代不如经典文献久远,但是因为能够给人以思想启迪,其社会价值不可忽视。畅销书和电视传媒是现代大众传播方式的产品,其特点在于流行和时尚,这些图书在传播和积累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等方面,作用与经典文献和近现代名家名作相比,还有待于历史的验证。
在表4中,除去“其它”类图书,可以看出经典文献和近现代名家名作的总数,在本次读书征文活动中,占到样本总数的40%,是作者阅读的重点图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经典文献在时代划分上以近代为主,从表1中可以看出,外国近代文学名著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畅销书的影响不可忽视,占样本总数的20%,仅次于经典文献,比近现代名家名作还高出6.25%。可见畅销书作为一种推广营销方式,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在高校读书征文活动中值得引起重视或借鉴。作为在日常阅读中影响较大的大众传媒如网络、电影电视等,在本次读书征文活动中反而失去了活力和吸引力。
3 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高质量的社会科学知识门类的经典图书和文章阅读比例,排在整个样本总数的第一,读书征文活动促进了文化含量较高的图书在高校的推广。通过阅读征文活动,大学生在参加活动时,阅读对象98.75%为图书和文章,减少了现代大众媒介对大学生阅读的负面影响。通过揭示获奖征文涉及图书和文章的载体形态、中图分类、主题、图书质量,发现组织得当的读书征文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质量,对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有明显的正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白影.春风化雨育新枝[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1(1):2-11.
[2] 张白影.当代湖南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6-354.
[3] 王缨缨.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促进全民阅读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9(4):118-121.
[4] 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没有围墙的学校[J].人民论坛,2011(4):56-57.
[5] 陈世权,杨谷人.阅读心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6] 涂功伟.感受经典[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361-363.
[7] 董一凡.近两年图书馆界关于“浅阅读”问题研究的述评[J].图书馆论坛,2009(6):11-13.
[8] 俞锦莉.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4):5-9.
[9] 王亚琴.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出版业对策浅析[J].中国出版,2010(7):58-60.
[10] 齐宏亮.浅析图书内容质量的判断标准[J].编辑之友,2010(7):42-43.
(编校:严真)
2.3 主题分析
对文献主题标引的分析,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和研究文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研究中,对样本主题采取细分和粗分的方法,对于数量较多的I类作品的主题,分为“中外近现代长篇小说类”、“ 诗歌、中短篇小说、戏剧、散文类”、“ 电视文学剧本类”,一部分含在“中外古典文献类”中。关于普及读物类著作,以学科内容为主体因素,以“普及读物”(自然科学类)、“通俗读物”(社会科学类)等为文献类型因素进行组配标引,为方便起见,本研究舍弃学科分类,将这些通俗读物统一归类为“通俗读物类”。 对于其它主题不再详细分类统计,统一称为“其它类”(见表3)。
从表3可知,“中外近现代长篇小说类”占样本总数的31.25%,“通俗读物类”则占样本总数的16.25%,两者相加,将近占样本总数的一半。这说明长篇小说是大学生在征文活动中的主要读物,究其原因,可能与文本故事的可读性、语言的易读性等有关。同时,“通俗读物类”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励志、娱乐阅读等的便捷性读本,例如《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可以让大学生重新思考大学生活,以《羊皮卷》《方与圆》为代表的中外励志故事,深得大学生的青睐。与上述相反,而“中外古典类”仅仅占样本总数的10%,说明传统文化经典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大学生的热捧,这是否与语言、文化的时代不同有关?或者与社会现实需求、大学生阅读兴趣有关?需要在大学生实际阅读统计中,作进一步分析。
2.4 图书内容质量分析
笔者把样本图书分为经典文献、近现代名家名作、畅销书、电视传媒,除此之外的列入“其它”(见表4)。经典文献因为流传时代久远,广为不同时代的人阅读,社会影响度极深极广,在传播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文化含量最高,社会价值极大,因此图书质量也最高;近现代名家名作,虽然流传时代不如经典文献久远,但是因为能够给人以思想启迪,其社会价值不可忽视。畅销书和电视传媒是现代大众传播方式的产品,其特点在于流行和时尚,这些图书在传播和积累提高民族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等方面,作用与经典文献和近现代名家名作相比,还有待于历史的验证。
在表4中,除去“其它”类图书,可以看出经典文献和近现代名家名作的总数,在本次读书征文活动中,占到样本总数的40%,是作者阅读的重点图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经典文献在时代划分上以近代为主,从表1中可以看出,外国近代文学名著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畅销书的影响不可忽视,占样本总数的20%,仅次于经典文献,比近现代名家名作还高出6.25%。可见畅销书作为一种推广营销方式,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在高校读书征文活动中值得引起重视或借鉴。作为在日常阅读中影响较大的大众传媒如网络、电影电视等,在本次读书征文活动中反而失去了活力和吸引力。
3 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高质量的社会科学知识门类的经典图书和文章阅读比例,排在整个样本总数的第一,读书征文活动促进了文化含量较高的图书在高校的推广。通过阅读征文活动,大学生在参加活动时,阅读对象98.75%为图书和文章,减少了现代大众媒介对大学生阅读的负面影响。通过揭示获奖征文涉及图书和文章的载体形态、中图分类、主题、图书质量,发现组织得当的读书征文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质量,对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有明显的正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白影.春风化雨育新枝[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1(1):2-11.
[2] 张白影.当代湖南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6-354.
[3] 王缨缨.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促进全民阅读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9(4):118-121.
[4] 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没有围墙的学校[J].人民论坛,2011(4):56-57.
[5] 陈世权,杨谷人.阅读心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6] 涂功伟.感受经典[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361-363.
[7] 董一凡.近两年图书馆界关于“浅阅读”问题研究的述评[J].图书馆论坛,2009(6):11-13.
[8] 俞锦莉.大学生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4):5-9.
[9] 王亚琴.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出版业对策浅析[J].中国出版,2010(7):58-60.
[10] 齐宏亮.浅析图书内容质量的判断标准[J].编辑之友,2010(7):42-43.
(编校: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