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味益肾丸中雄蚕蛾油质4量控制的研究

2014-06-23任桂玲董晓强郭艳玲李沈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蚕蛾八味硬脂酸

任桂玲董晓强郭艳玲李沈明*

(1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 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7000)

八味益肾丸中雄蚕蛾油质4量控制的研究

任桂玲1董晓强2郭艳玲2李沈明2*

(1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 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提高八味益肾丸半成品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八味益肾丸半成品雄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含量。结果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α-亚麻酸甲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6.800 mg/mL(r=0.9999)、0.063~1.575 mg/mL(r=0.9998)、0.395~9.887 mg/mL(r=0.9999)、0.084~2.098 mg/mL(r=0.9998)、0.405~10.124 mg/mL(r=0.9999);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1%、103.09%、102.05%、101.67%和100.22%;RSD分别为0.78%、1.26%、1.10%、0.95%和1.62%(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蚕蛾油中多种脂肪酸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为八味益肾丸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八味益肾丸;雄蚕蛾;脂肪酸;气相色谱法

八味益肾丸是由雄蚕蛾、淫羊藿、熟地黄、当归、菟丝子、杜仲、山药、鹿角胶八味药材组成的浓缩水丸,有温阳补肾,养血填精之功效,主要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功能性阳痿,气怯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雄蚕蛾是八味益肾丸的君药,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称雄蚕蛾为“神虫国宝”并记载:雄原蚕蛾,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汤火疮,灭瘢痕[1]。此外,在《中药大辞典》中也有雄蚕蛾补肾壮阳的记载[2]。现代研究表明,雄蚕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激素类物质等。雄蚕蛾油中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分别高达78.6%和43%,其必需脂肪酸含量在动物性食品中占首位,且其含量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在人体内能参与前列腺素的合成并提高前列腺素的活性,这正好为其医疗保健上的作用找到佐证[3,4]。

1 材 料

1.1 仪器

岛津2010气相色谱仪;AE240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RE-5286A旋转蒸发仪(上海雅荣生化设备仪器有限公司);调速多用振荡器(江苏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1.2 材料及试药

蚕蛾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eeus的雄性虫体(由颈复康莱芜恒亿养殖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30201);油酸甲酯对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90034-201001);硬脂酸甲酯对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90033-201001);α-亚麻酸甲酯对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624-201203);亚油酸甲酯对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625-200502);棕榈酸甲酯对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90030-201303);甲醇、乙醇、正己烷(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雄蚕蛾油的制备

按照八味益肾丸制备工艺,称取适量雄蚕蛾,加95%乙醇8倍量,浸泡8 h,加热回流1 h,第2次加95%乙醇6倍量,加热回流1 h,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即得雄蚕蛾油。

2.2 雄蚕蛾油的甲酯化

精密称取按2.1节方法制得的雄蚕蛾油0.1 g置50 mL三角瓶中,加入5 mL正己烷使其溶解,再加入5 mL,0.5 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5],振摇20 min后,转移置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取有机相置10 mL容量瓶中,加正己烷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气相测定方法

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HP-INNOWAX(30 m×0.32 mm,1.8 μm);柱温230 ℃保持11 min,柱中载气流量1.5 mL/min,进样口温度:220 ℃;采用20∶1分流进样;检测器FID温度:270 ℃;进样量1 μL。对照品及供试品色谱图见图1。

2.3.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α-亚麻酸甲酯对照品适量,置于同一25 mL容量瓶中,加正己烷适量使溶解,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α-亚麻酸甲酯浓度分别为6.800、1.575、9.887、2.098、10.124 mg/mL的混合对照溶液。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雄蚕蛾油的甲酯化溶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4 线性关系的考察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作为1号溶液,采用倍比稀释法制成系列浓度溶液,得2~5号混合对照品溶液。棕榈酸甲酯浓度分别为0.272、0.680、1.360、2.720 mg/mL、硬脂酸甲酯浓度分别为0.063、0.158、0.315、0.630 mg/mL,油酸甲酯浓度分别为0.395、0.989、1.977、3.950 mg/mL,亚油酸甲酯浓度分别为0.084、0.210、0.420、0.839 mg/mL,α-亚麻酸甲酯浓度分别为0.405、1.012、2.025、4.050 mg/mL。在2.2.1节色谱条件下,取1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峰面积,以色谱峰(A)为纵坐标,对照品浓度(C)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棕榈酸甲酯:A=660.92C-1.8573(r=0.9999);硬脂酸甲酯:A=389.64C-0.3758(r=0.9998);油酸甲酯:A=955.50C-0.2948(r=0.9999);亚油酸甲酯:A=307.52C-0.1098(r=0.9998);α-亚麻酸甲酯:A=343.65C-3.1752(r=0.9999)。棕榈酸甲酯在0.272~6.800 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硬脂酸甲酯在0.063~1.575 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油酸甲酯在0.395~9.887 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亚油酸甲酯在0.084~2.098 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α-亚麻酸甲酯在0.405~10.124 mg/mL呈良好线性关系。

2.3.5 精密度试验

将“2.2.4”项线性3号混合对照品溶液和按照“2.2.3”制备的供试品溶液一份,各重复进样6次,每次1 μL,记录色谱峰面积,混合对照品溶液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棕榈酸甲酯0.23%、硬脂酸甲酯1.86%、油酸甲酯1.46%、亚油酸甲酯0.64%、α-亚麻酸甲酯1.31%;供试品溶液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棕榈酸甲酯1.94%、硬脂酸甲酯1.96%、油酸甲酯1.81%、亚油酸甲酯1.82%、α-亚麻酸甲酯1.70%,表明精密度良好。

表1 平均回收率结果

图1 雄蚕蛾油气相色谱图 (A)对照品 (B)供试品

2.3.6 重现性试验

平行取样品6份,按“2.2.3”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1”色谱条件测定,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α-亚麻酸甲酯的RSD值分别为1.42%、1.93%、1.69%、1.25%、1.6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3.7 稳定性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制备后0、2、4、6、8、10 h进样10 μL,记录色谱峰面积,对照品溶液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棕榈酸甲酯1.66%,硬脂酸甲酯1.74%,油酸甲酯1.23%,亚油酸甲酯1.07%,α-亚麻酸甲酯0.63%;供试品溶液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分别为:棕榈酸甲酯1.55,硬脂酸甲酯1.46%,油酸甲酯1.75%,亚油酸甲酯1.94%,α-亚麻酸甲酯1.27%,表明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10 h内稳定。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α-亚麻酸甲酯含量的样品6份,分别加入对照品适量,按“2.2.3”项制备样品溶液,按“2.2.1”项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样品溶液中绝对含量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

3 讨 论

3.1 蚕蛾油中所含脂肪酸成分为十二碳以上的长碳链脂肪酸,其沸点高,因此将脂肪酸与甲醇反应制备成沸点低的脂肪酸甲酯,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用于甲酯化的试剂有KOH-CH3OH、BF3-CH3OH[6],通过实验比较表明,采用0.5 moL/L的KOH-CH3OH能够对五种脂肪酸进行有效甲酯化,且操作简单快捷有效。

3.2 采用不同色谱柱HP-INNOWAX(30 m×0.32 mm,1.8 μm)和FFAP(改性聚乙二醇20 mol/L,30 m×0.25 mm,0.25 μm)和不同气相色谱仪Agilent 7890A、Agilent 6890N、岛津2010对雄蚕蛾油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的色谱柱分离性能不同,2种色谱柱和3台气相色谱仪均可用于样品测定,色谱柱HP-INNOWAX(30 m×0.32 mm,1.8 μm)分离效果较好,且保留时间适中。

[1]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254-2255.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31.

[3] 余东华,杨伙,孙立.柞蚕蛾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食品科技, 1998,3(1):19-21.

[4] 范作卿,郑淑湘,邹德庆,等.柞蚕雄蛾油成分的分析与应用[J].中国蚕业,2006,27(4):90-91.

[5] 付松,徐先顺,向奋飞.保健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GC/MS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9):1042-1044.

[6] 冯春艳,荣瑞芬,历重先.不同核桃品种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比较[J].食品科学,2009,30(24):262-265.

R282.72

B

1671-8194(2014)27-0069-03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蚕蛾八味硬脂酸
基于《内科摘要》探讨薛己对八味丸的应用*
硬脂酸粉着火敏感性影响因素及惰化研究*
夜晚的“舞者”
——大蚕蛾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高纯度硬脂酸凝固点
夜晚的“舞者”
探究绿尾大蚕蛾与宁波尾大蚕蛾的分类
蚕宝宝的后代
蜂蜡中硬脂酸的影响
柯子大 煮出人生“八味”
比色法测定肉豆蔻八味胶囊中总黄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