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科摘要》探讨薛己对八味丸的应用*

2022-11-24李沛蔚魏洪玉王泽颖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薛氏脾土八味

李沛蔚 魏洪玉 王泽颖#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潍坊 261041

2 潍坊市中医院 山东 潍坊 261041

薛己(1487—1559年),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内科摘要》是其广为流传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医学历史上第一次以内科命名的医学著作。许多学者认为[1-3],薛己将补脾和补肾结合,在继承补益脾胃的思想基础上,重视温补肾命,治疗上脾肾同调,注重辨证。而其脾肾并重的治疗思想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八味丸的临床应用。

1 整理与分析

《内科摘要》成书于1529年(嘉靖八年),主要记载了薛己所治内科杂病的相关病案,共分上下两卷,其中上卷共载11类132个病案,下卷载10类86个病案,每案记录病因病机、预后、误治后症见及治法,论述详尽,辨析深刻,启发后世医家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新思路。

八味丸为薛己临证常用方药,即六味丸(熟地黄八两,山萸肉、干山药各四两,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加肉桂、附子各一两[4]31-32。该书上下卷中共有33个医案载有八味丸及其加减方的应用,其中记录八味丸效验的有23个医案,本文将探讨薛己对八味丸的应用。

2 临证分析

2.1 补脾益肾,以脾为要:分述如下。

2.1.1 补脾——补火以生土:补土母是八味丸在薛氏的临证中最广泛的应用,在载有八味丸的医案中,有10个医案涉及补土母的功用。薛己在其论治中指出,“八味丸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4]32,即以补肾为纲,进而以补脾为要。陈氏[5]道:“相火之生,脾土甚切,而相火之中,命门之火尤为最亲……命门盛衰即脾土盛衰,命门生绝即脾土生绝也。盖命门为脾土之父母,实关死生。”赵氏[6]12云:“独土、金随母寄生,故欲补土、金者,从寄生处而补其母。”故命门火与脾土关系最为密切,命门火为脾土之母,脾土欲旺,则应补其母。命门之火为肾中之阳,是全身阳气之根本,命门火充盛才能培脾土,脾气得充则健运升清。八味丸虽功在温肾助阳,实则通过补命门火以实脾土,在论治时立足于脾胃诸症,以脾为要。

2.1.2 补肾——益火以消翳:八味丸治疗命门火衰之诸症如“仲夏腹恶寒而外恶热,鼻吸气而腹觉冷,体畏风而恶寒,脉大而虚微”“胸膈膨闷,饮食无味……小便不利……泄泻,腹痛”等。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之根,命门火盛则生机旺盛。用八味丸补命火之根,壮命火之源,消其阴翳则生生不息。赵氏[6]46曰:“是方也,熟地……皆濡润之品,所以能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益火……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即此方也。”

2.1.3 脾肾同补: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气阳充盛则先天固而后天足,脾肾生理上密切关联,病理上互相影响,故常见脾肾同病,在治疗上亦常脾肾同治。《素问·阴阳别论篇》云“所谓生阳死阴者……肾之脾谓之辟阴”,意为肾阳不足而致肾水泛滥,脾土不能克伐肾水,肾水反向克制,出现土虚水侮,即肾病可传脾。窦氏[7]云:“脾肾者先后天之本与元也,虚劳之病虽有五脏之殊,其原皆由于脾肾受病。”而薛氏认为,肾病传脾或脾肾同病,可见胸膈不利、饮食难化或脉浮大、按之微细两寸皆短等症,在治疗上可用八味丸益肾补脾,常辅以补中益气汤,补脾气的同时又能补肾气,以防肾病传脾,又可脾肾同治,先后天气足则诸症自愈。薛氏在联合应用八味丸和补中益气汤时,常注重按时服药或先后服药,如朝服补中益气汤,夕用八味丸。因朝为一日阳气渐多之时,补中益气汤顺时而服,其升发阳气之效更著,亦遵从脾气上升的生理特性;夕为一日阴气渐盛之时,此时服用八味丸,顺从八味丸“阴中求阳”之方义,且又是阳入于阴之时,亦能使药力深入腑脏。顺应阴阳消长的规律用药,亦体现薛氏脾肾并重的治疗思想。

2.2 引火归经,敛降虚火:“经”本有经脉之义,也有道路、正常之义。薛氏所云火不归经,即肾经虚火游离于外,不能归于正常游行的道路,必须“引火归经”。“引火归经”即“引火归源”,其中“火”即命门之火,也就是肾中真阳,而“源”指阳气所在之处,主要指命门火宅。张氏[8]7言:“引火归源,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此即水中取火,火中取水之义。”八味丸功主温补肾阳,其所治火不归源,当为肾阳虚、命门火衰而虚火上浮之类。程氏[9]128云“肾阳飞越,则丹田虚冷……惟桂附八味能引火归原”,故“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源。如八味汤之类是也”[9]11。

2.3 纳气归源,益肾降气:薛氏认为,肾虚不能纳气,而为头晕;不能制水,而为痰涎;或为气短、胸膈膨闷,或为咳嗽。故以八味丸助肾纳气归源,肉桂更添降气之效。张氏[8]54言:“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与气密切相关。肾本为封藏之本、生气之根,肾气能摄纳潜藏。纳气归“源”,“源”即命门。《素问·示从容论篇》云:“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可见肾气上逆会见气不降等证候。若肾虚损、肾失摄纳,肾气无以为固,肾气中相对亢盛、兴奋的部分上升,发为上实下虚之候。冯氏[10]云:“盖肾主纳气……肾虚不能闭藏,则气竟出而不纳……若肾经虚寒者,温补下元,使真气封藏乃愈。此纳气藏源之法……肾藏气,故古人用补肾药加肉桂、五味子,以收浊气下归也。”《神农本草经》提到牡桂“主上气咳逆”,《本草汇言》曰肉桂为“下行走里之物”。故八味丸补肾的同时,亦有降气之功。

2.4 病后调理,培元补虚:薛氏将八味丸用于病后调治的病者,多平素起居失常,如“失于调养”“素不善调摄”;或素体脾虚,纳谷不馨,饮食无味;或药不达效,误服他药。薛氏在应用八味丸前,多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理中补脾,再用八味丸脾肾同补,总见成效。

3 八味丸用治的常见症

3.1 发热:薛氏用治八味丸的医案中,有7例医案记载了八味丸与发热有关的论治。薛氏认为,发热原因有二:一则命门火衰、脾土虚寒,脾气无力而不能健运,不运则滞,气郁而发热;再则肾虚,肾经虚火游行于外所致,遂用八味丸“壮火之源以生脾土”,或引火以归经而愈。

如:一男子,食少胸满,手足逆冷,饮食畏寒,发热吐痰,时欲作呕,自用清气化痰(半夏、南星、白矾、皂角、干姜,陈皮、青皮、紫苏子、萝卜子、葛根、神曲、麦蘗、杏仁、山楂子、香附子)及二陈、枳实之类,胸腹膨胀,呕吐痰食,小便淋漓,又用四苓、连、柏、知母、车前,小便不利,诸病益甚……遂用八味丸补火以生土,用补中益气加姜、桂培养中宫,生发阳气,寻愈[4]10。本案中的发热当为脾胃虚弱之症。《素问·调经论篇》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脾为阴脏,脾升胃降,脾胃居中焦,为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若因劳倦太过等致脾胃之气受损[11-12],脾胃虚寒无火,不能摄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其气升降无力,气不畅达于周而郁,故见发热,此外还可见食少、胸满等症。薛氏认为,本案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无火,故应用清气化痰丸及理气降气之品更伤中气,气不健运出现“胸腹膨胀、呕吐痰食”,而气损及肾、肾不气化,故见小便淋漓;应用清热利湿之类亦会伤及脾气,使小便不利诸症加剧。遂用八味丸补火生土,以恢复脾胃生理功能,使脾胃升降有序,胃土暖,脾气健,方能补中气、化津液、畅气运,气运则热退。

3.2 痰、喘、咳:薛氏应用八味丸的医案中,痰、喘、咳常并见,共有13例医案提到了痰、喘、咳中的至少一个症状。薛己认为,痰喘、咳嗽发生的机制,一为命门火衰,脾土虚寒或脾肺虚寒,脾虚不能消化饮食、生益肺金,则可应用八味丸以补命门火而实脾土,土母旺则脾土安,脾土安则肺不虚,使脾能运化水湿而肺能宣发肃降,痰化涎收,咳喘自止,如薛己在医案中论述“体肥善饮,仲秋痰喘……余以为脾肺虚寒,用八味丸以补土母”[4]38-39。二为虚火上炎,炼液为痰,则可应用八味丸引火归经,收敛上炎之虚火,如“先兄体貌丰伟,唾痰甚多……服八味丸及补中益气加附子钱许即愈。停药月余,诸症仍作,此命门虚火不归源也”[4]34。

如:一儒者,体肥善饮,仲秋痰喘,用二陈、芩、连,益甚;加桑皮、杏仁,盗汗气促;加贝母、枳壳,不时发热……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补中益气以接中气而愈[4]38-39。病者痰喘,用二陈等理气燥湿之品症状加重,用降气泻肺平喘之品反见盗汗气促,用清热破气化痰之品不时发热。薛己辨证为脾肺虚寒,用八味丸而愈。病者素体正虚,此时若误攻,按邪实论治,临证应用攻实之品,会使正气更虚,故诸症不愈,反见加重。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而肾为生痰之本。脾肺虚寒,痰湿不化而气失升降,发为痰喘等症。故予八味丸补土母,水旺土安则金不衰,恢复脾的健运和肺的宣降,痰喘自止。其人体肥亦为脾虚不能运化水饮而致痰饮壅盛所致。

3.3 头晕:薛氏应用八味丸的病案中,提到头晕的医案有5例,其病机主要有三:一为虚火上炎,即薛氏谓“命门虚火不归源”;二为气不归源,即“肾家不能纳气归源”;三为脾气不升,即“头晕者,脾气不能升也”。仅八味丸一方便能引火纳气归源,补脾生气,故对于头晕可辨证后应用。

如:都宪孟有涯,气短痰晕,服辛香之剂,痰盛,遗尿,两尺浮大,按之如无。余以为肾家不能纳气归源,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剂而愈[4]33。本案中患者虽有眩晕、痰盛等症,但见两尺浮大、按之如无,辨证为虚。肾为生痰之本,主调节水液而司开阖,肾气不固,开阖不利,水湿停积,聚而为痰。眩晕因肾气上升,气短因上实而下虚,服香燥之剂后更助气上行发散。故用八味丸纳气归源以止头晕。

3.4 痞、满、胀:薛氏应用八味丸的医案中,共有9例医案记载了痞满等症状,认为痞满、胸满、腹胀等多由脾气亏损、运化无力,或脾肾虚寒、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寒无火、腐熟无力所致,为因虚致实,表现为实证,实为虚实错杂,用八味丸补火生土,脾气升,水谷得以运化,则中满除。

如:州判蒋大用,形体魁伟,中满吐痰,劳则头晕,所服皆清痰理气。余曰:中满者,脾气亏损也;痰盛者,脾气不能运也;头晕者,脾气不能升也;指麻者,脾气不能周也。遂以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以补脾土,用八味地黄以补土母而愈[4]1。胃土不热则不能腐熟水谷,脾土虚寒则不能运化精微,脾气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运输至脏腑,亦不能将水饮转化为津液濡养全身。《类证治裁》曰:“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谷不化而见中满;不能将饮化精,水饮异常停聚而吐痰;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四肢肌肉失于濡养而见指麻。若所服皆清痰、理气之品,则更伤脾气而不愈,如《伤寒论》云:“心下痞……复下之,气痞益甚。”脾属土而火生土,故用八味丸补土母、补命火以生脾土,脾土不寒,诸症消除。

4 小结

薛己应用八味丸的经验值得探究。薛氏的辨证论治思路指导八味丸的用药,八味丸的应用也体现了薛己在治疗上重视补脾和补肾的思想、善脾肾同治之长。八味丸不仅有补肾益火之效,还能补火生土、引火归经、纳气归源,用于治发热、头晕、咳嗽、痰喘、胸膈不利等症,开拓了八味丸运用范围。

猜你喜欢

薛氏脾土八味
永安“八味汤”临床验案分析
从薛氏医案浅析守方治法的发展
清血八味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血压作用
《薛氏医案》治肝经验研究
龙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八味『心药』助您登上长寿之巅
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
薛应旂生卒年考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肉豆蔻八味胶囊对实验动物心脏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