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4-06-10杨道军

课外语文·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

【摘要】社会的变化、新课程的提出,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决策者和研究者。这样才能树立教师新形象,推动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角色产生了深远影响,新课程改革集中反映出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需求。这种需求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的变化(当然要在一个过程中完成),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教师将进入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活方式。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将重新定位。

教师的角色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一个累积性的发展,外延缩小而内涵扩大的演变规律。教师角色经历着“长者即教师——有文化知识者即教师——教师即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即促进者”,这样演变过程。当将教师定位于“知识的占有者”时,就将教师看成学习的资源、知识的供应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就变成了成人管孩子,极易形成权威主义。

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师角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人们不再把教师视为定型了的东西的传声筒,照章行事的盲从者,而应把教师看成是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机会的组织者、活动方案的设计者、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活动过程的参与者。

这种转变,强调了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本次新课程努力的方向之一。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方面。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教师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发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情感体验。

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美国学者舍恩(D.Shon)提出了“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的概念假设,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试图弥合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他认为,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

四、教师应成为决策者

过去基础教育课程的确定性特征十分明显,全国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如出一辙,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运动,是靠课程内容的精确性作保证的。在这种环境中,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这种课程环境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

与此相反,新课程则是呈现出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不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

课程历来推着教学的运行。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也明显加大。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教师在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角色的转变确立教师新的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将推动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宝林.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2.

[2]夏敬.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现代教育科学,2012.

作者简介:杨道军,男, 1976年生,山东郓城人,现任职于呼伦贝尔市教育研修学院,中教一级,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教育管理。

(编辑:刘佳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