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从“三点”明哲出发
2014-06-10叶亚敏
叶亚敏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有边界的,它需要讲究科学方法,但又没有固定的方法。本文由“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三个案例阐述班主任“正视自身特点把握角色界限、找准工作起点模糊区分界限、抓住事情重点坚守育人底线”,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去探索,去追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界限;特点;起点;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班主任工作是有边界的,因此班主任工作需要讲究科学方法,但又没有固定的方法。它要求班主任在实践中树立“边限”意识,把握处理事情的界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去探索,去追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
主任。
一、正视自身特点,把握角色界限
都说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其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全局。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笔者却认为作为一位班主任,首先应当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分清自己的职责范围,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千万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擅自主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就事事包办代言,否则一定会招来“吃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的后果。
(一)案例:我是谁
几年前一个春天傍晚,本班一位六年级住校生生病了,想吐。我知道后,不假思索从包里取出自己正在服用的感冒药,用相同的剂量吩咐服下去,观察了一段时间。放学后,我安心回到家并津津乐道地向当医生的丈夫汇报。丈夫听后严肃说:“是药三分毒。你是在害他而不是在帮他。何况大人与成人剂量能一样吗?再说‘想吐不能就证明感冒,而感冒的种类很多。这里面的学问深着呢!”我听后不安地求救:“那该怎么办?”丈夫说:“先让小孩不停喝开水,让药的毒性随尿排出体外。然后通知家长带孩子上医院就诊。”于是我立刻回到学校监督孩子喝开水。等到家长从农村边远山区赶到后,诚实地告之服过的药。孩子就诊后,医生开了一些药,其中恰好也开了我吃的那类。家长不停地感谢我说:“您真仔细,就像孩子的妈妈呀!”听着这真诚的话语,可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想:我是谁?是孩子的妈妈吗?不是!是医生吗?更没资格!下次,上帝会如此眷顾我吗?
由此事件,我擦亮眼睛,努力照了照:自己主要靠“爱心”来工作,给自己定位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的“准妈妈”。把“爱”的旗帜举得过高了,遇到问题,求助于“爱”,靠“爱”来推动。自己活脱是“亲妈”,眼巴巴地盯着一帮儿女,喜怒哀乐搅成一团。“爱”当然是需要的,但班主任工作主要靠“爱”是不行的,班主任需要专业技术,而“爱”,不能算专业技术。学生家里已经有一个妈妈了,如果班主任的作用只是给他一个妈妈,对于教育,那也太狭窄了。
(二)自我诊断:明晰界限,急补“教育科学”课
班主任是一个复合角色。今日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等。至于这几种角色在某位班主任身上按什么样的比例搭配,无法统一要求,而且正因为色调不同,才会造就各种不同风格的班主任,形成百花齐放的班主任舞台。然而班主任角色这种“弥漫性”,即他要认同的角色之多,簡直没有界限。其他哪种职业也没有这么多的角色期待。这也是造成班主任处理事情过程中容易大包大揽,忘记自己的作用只是“一小部分”,造成“乱跨”、“乱爱”,没有“边界意识”,从而迷失自我,糊里糊涂干工作。因此急需补“教育科学”课。公平地说,有些问题确实需要专家来处理,人们本不该要求班主任拼小命或拼老命,奋力去解决。大家的工作都是有边界的,不能漫无边际,谁也不能提无科学依据的要求。
二、找准工作起点,模糊区分界限
什么是班主任的工作起点?今天我们要想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就必须学会新的教育思路——“以学生为起点”。即我们要学会把孩子研究清楚,看看他们是什么材料,问问他们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未来,然后因材施教,尽可能把他们的素质提高些。这就是我们教育的任务。班主任若不“界定”自己的工作起点,那么他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什么事自己能应付,什么事自己只能交给别人去办……即知己知彼,把精力集中在确实能做的事情上,不浪费感情,尽量少做无用功。
(一)案例:你是谁
上一学年接毕业班前,笔者与原任班主任交接,并要求大致区分学生,其中甲同学原任班主任认为属于小偷小摸行为的问题生,笔者引起注意。
接班后,笔者先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岗位数,又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列出“班委组”、“学习组”、“体育组”、“宣传组”、“童谣组”、“劳动组”等六个专职管理小组,实行轮流制、招标制、竞选制等,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执政”一周,参与班集体管理与服务工作。轮到值日时,既要参与管理又要搞好服务,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地参与班集体的管理。一周下来、中期、期终都要在全班同学中开展满意度调查,最后进行自评、反思,说说本周、中期、期终工作心情怎样,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收获是什么。
轮流到甲同学管理教室门锁。一周下来,在全班同学中开展满意度调查,结果百分之百。自评时说本周心情紧张,怕教室里的公物、同学私人用品会少掉,最大收获: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中期招标时,管理教室门锁。开展满意度调查,结果百分之百。自评时说干本行爽,最大收获:痛并快乐着!再度竞聘,期终评上“小红管家”,各方面都进步较快。
(二)自我诊断:模糊界限,创立“最近发展”区
班主任大致区别学生是否是问题生,是把问题生的教育方式(个案诊疗)和一般学生的教育方式(常规管理)作个区别。有区别才能对症下药,有区别才能节约班主任的精力,有区别才能避免班主任眉毛胡子一把抓,陷入盲目性。然而区分过程中仁者见仁。你认为此生是品德型问题生,我认为是心理障碍型问题生;你认为此生是重度问题生,我认为只不过是中度。一位班主任眼中的问题生,到另一位班主任手里并没多大问题。另外,小学阶段孩子可塑性强,不可轻易地将孩子分级处理。如将轻度的问题生由学校政教处或心理教师介入处理,孩子会感到班主任已对他失去信心,放弃他而推给他人,从而会加速孩子变成中度的问题生。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应模糊区分“界限”,要善于将不同层次、具有不同思想心理特点的孩子,针对其不同特点,协调目标,为每个孩子创立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孩子“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使每个孩子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而有所归属。
三、抓住事情重点,坚守育人底线
“校园无小事”,很多班主任用这句话为自己每天低科技含量的“忙忙碌碌”作自我安慰,好像自己一言一行都涉及“大事”。这种自我欺骗十分可怕。轻重缓急是客观存在的,班级也不例外。一个班主任要随时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动脑筋进行评估,分出个轻重缓急,区别对待,才能真正做好工作。因此,班主任处理事情的方针是抓重点。经验告诉我们,不管事情看起来多么紧急,不是没有思索的时间,而是没有思考的习惯。
(一)案例:他是谁
筆者正在上“词语盘点”,突然,一个四十多岁的大汉闯进课堂,寻找听说是出了意外事故的女儿,惹得课堂上一阵沸沸扬扬,课堂教学被中断了。但职业敏感告诉这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该好好利用。于是当机立断走出了课堂,帮大汉找到了女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原来是下课不慎摔破脚,已被送往卫生院了。重新回到课堂,笔者向学生说明了事情的真相后,引导理解大汉爱女心切的人情事理,当堂让学生写《大汉闯课堂》,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取得了意外的效果。
(二)自我诊断:坚守界限,践行“教育思想”
从这意外事件中, 教者冷静地捕捉住所蕴含的教育因素,敏锐并及时给予回应,调整新的教育内容。教者虽然中断了正常的教学过程,但教师的调整举动,却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关爱的种子。试想,此时的孩子,他最牵挂(“思”)的是什么?他最想说(“言”)的是什么?在教师的调整中,孩子们定会悟到许多超出课堂以外的东西。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在这种意外动态资源出现在课堂时,我们要顺水推舟地迎接它的到来。课堂教学因此让人感受到“自由”的魅力,使课堂走向自然,走向开放,走向生活。而这一切要求班主任遇到任何事情, 得多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多个随机应变的脑袋,多颗善解人意的心灵,让教案搁浅,班主任更得多点舍得腾出空间实践自己教育思想的勇气。
口头上谁都承认,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前者是重点;素质与学习成绩,素质是重点。而实际上大部分班主任眼里看到的、心里想的几乎全是考试分数。你问为什么,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是上级逼的。其实不完全如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他心中,素质是一个空洞的东西,摸不着,分数才是实打实的、可操控的。素质教育关注的是活生生的整体的人的成长,而应试教育其实只是关心班主任的应试任务完成得如何。综观班主任工作,笔者以为重点和非重点常常是倒置的,他们注意的,其实恰好不是重点。他们一般都是就事论事,工作浮在最表面,对学生整体的精神境界比较麻木。他们是任务主义者,教育意识缺乏。有很多班主任无论遇到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给学生讲一番大道理。他们的语言并没有引起学生思想的内部变化,左耳进,右耳出。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说教”。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能引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教师行为才是教育。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班主任若在上述三点加以注意,一点一点去努力,他一定会发现自己比原来轻松多了,从容多了。即把握了处理事情的界限,科技含量增加了,更胸有成竹了。这就叫做“明哲”。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红艳.心在守望中跳动[J].班主任之友,2008.
[3]陈兴杰. 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许伯祥.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与更新[J].班主任之友,2008.
[5]高谦民.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毕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