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探究

2014-05-30胡建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胡建平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由封闭式逐渐转为开放的模式,自主学习的教学课堂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现状,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者、指导者、互助者的关系。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以学科、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秉着一切从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出发,以一切为了教育的完善为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高效合作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性作用;有效方法探究

主体性特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自主的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以一种主动、积极、自觉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在数学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潜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开拓创新,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模式,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身实力,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主体性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本文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的方法进行概括的分析和探讨。

一、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刻板,课堂教学方式多为“被动式”“灌输式”“填鸭式”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多数情况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的完成都需要教师的“督促”和“看管”,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许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可以勉强的应付考试,但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并不具备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经过对多个初中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明显不足,一方面是,对教学方式的不满,因为被动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被束缚的感觉,逐渐的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退,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长时间的“灌输式”的学习环境中,已经丧失了自主性学习的能力,突然的给他们一个发挥主体性特征的空间,他们出现了不知道该如何学习的情况。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是一个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策略

(一)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要充分的把这句话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有更好的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对《特殊的三角形》进行授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通过对“什么是特殊的三角形?特殊的三角形都有哪些?特殊的三角形都特殊在哪里?”进而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的探讨。然后以设置有奖问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与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通过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特征,小组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要学生在一起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参与、实践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还能够发挥主体性特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不断的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思想,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學习活动中能够学会去倾听别人的想法,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授《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问: “你们日常生活中都用什么方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你们知道海上的渔民是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的吗?”然后,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真正的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有效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开放式课堂的运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开放式的课堂的提出,主要是根据传统的“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封闭、落后的教育模式,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开放式的课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作不断发展的学习主体,不断的为学生创造空间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要与实际紧密相连,并且开放式的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例如: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如“二元一次方程的主要性质是什么?”或者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什么问题?”等,提出此类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探寻正确的答案,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是现代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主体性特征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的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

参考文献:

[1]钱丽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期刊.2013年28期

[2]刘洛.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写生主体性特征的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策略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