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复制传播方式对师范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2014-05-30郑红
郑红
【摘要】模因论作为一种新的语用理论,为我们的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基因型和表现型。这两种复制传播方式的复制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语言的传播途径。同时,也启迪我们在师范生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模因论;模因传播方式;师范写作教学
模因论(memetics)作为一种新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用理论,对语言现象有着强大的解释力,为我们的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布莱克摩尔将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基因型,即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的复制传播方式。二是表现型,即形式相同而内容各异的复制传播方式。语言模因在其复制传播过程中不是如复印机般的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它往往会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了解了语言模因的这两种复制传播方式,可以为我们提高师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帮助。
一、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
布莱克摩尔在分析模因复制传播过程中指出:一种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它的内容却始终不变,我们将这种模因类型称为基因型。基因型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语言模因的直接传递,另一种是同一语言模因的异形传递。
(一)同一语言模因的直接传递
在师范生写作教学中,同一语言模因的直接传递是指通过引用的方式将信息内容在不改动的情况下直接应用于学生的写作教学中。这类信息可以包括各种名言警句、成语、俗语、惯用语、口号、引文、转述,以及别人说的话等。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这类语言模因来增加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可以通过引用古诗名句这类语言模因来营造意境,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增添文章的神韵。比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段文字用晏殊、柳永、辛弃疾的名句作论据,来揭示凡是大事业大学问家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把这些例文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了古诗词名句,不仅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而且也是学生的乐趣之所在。
对此,教师们可以将那些名诗句进行归类:比如,有用于珍惜時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用于阅读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用于新生事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用于勤奋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用于新旧交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用于功夫很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用于景象繁荣:春城无处不飞花,春风得意马蹄疾;有用于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用于处处皆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用于深厚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用于气势磅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有用于到处有朋友: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等等。
另外,笔者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应系统地学习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体系中的特殊一族,结构紧凑,表现力强,有的能反映出深刻的思想意义,有的能描绘出鲜明生动形象,有的能表达出复杂曲折的含义。所以,成语要是使用得当的话,可以达到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因此,学好用好成语也会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是非常提倡同一语言模因的直接传递即“引用”这种模因传播方式。在此,我们便不能忽略我国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背诵。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儿时背诵的散文、诗歌等等语言材料,直到老年也会在大脑中复制出来。而到成年之后我们通过运用交际性、启发性等多种语言教学法所学得的语言材料往往会成正比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人的大脑中不再有这样的语言模因。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还是非常提倡背诵这一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
(二)同一语言模因的异形传递
同一语言模因的异形传递是指语言模因在其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因语言模因的移植而导致的信息变异现象,复制传播后的语言信息与复制前的语言信息大相径庭。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初始信息的复制传播。因为,它复制出来的内容仍然是初始语言模因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也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语言模因的这种传播方式也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很多启示。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恰当运用同义词、代词、不同的句式、不同的段式和章法来表达相同的语言信息。
写作行文最忌单调,重复。作者在上下文或课文中不同的地方,斟酌使用有细微区别的同义词,可以使文章表意精确、微妙、圆熟。比如《项链》中作者写到:“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美丽、丰韵、娇媚”这三个词意思相同,用在一起可以互相补充,使内容表达得更充分;又如“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这里连用“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四个同义词,用来加重语气。
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
语言模因在其复制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形式,即形式相同而内容却不同的模因表现型传播方式。这种类型的语言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现形式而复制传播不同的内容。模因表现型传播方式对我们写作教学的启发是很大的。我们要教会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在同一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这是进行写作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同音异义的横向传播
同音异义的横向传播是指语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中保留原来结构,并以同音异义的方式横向传播。通过这种方式使原来词语的意义按照使用者的意图发生变异。这种模因传播的方式虽然在广告的伪成语中常用,但是,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这类成语的变异和使用方法。如: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刻不容缓);服装广告词:衣相情愿(一厢情愿);灭害灵广告词:默默无蚊(默默无闻);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随心所欲);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其乐无穷);打印机广告词:不“打”不相识;赛马广告词:乐在“骑”中(乐在其中);味精广告词:“鲜”为人知等等。
(二)同形联想传播
同形联想传播是指语言模因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但会根据不同语境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联想。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异,而意义变异是语言模因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种语言模因所表示的含义会因语言使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当然也会因为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表达而发生改变。这种语言模因传播方式在写作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很多人都说中国人含蓄而内敛,不会很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于是,“托物言志”便是中国人常用的一种写作表现手法。比如:牡丹表示富贵大方;菊花带有高洁、脱俗、坚贞的含义;红豆寓含相思之情;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兰草表示高洁友谊;芳草比喻离恨;鸿雁会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愁;鸣蝉比喻人品清高、高洁等等。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
再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季老通过记述摘种荷花艰辛的生命历程,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的赞美。作者寄情于物,将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予以体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所谓“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
(三)同构异义横向传播
同构异义横向传播是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形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改变的是内容。这样的语言模因可以是单个词语,可以是语句,也可以是整段篇章。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常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学生往往别出心裁地以某个特定结构为样板套以不同的内容。如季羡林先生于八十六岁高龄时完成的《清塘荷韵》一文可谓是一篇上乘佳作。文章在结构上也独具匠心。第一、二年:祈盼奇迹出现;第三年:见到了些微的希望;第四年:终于见到了满塘的荷花。文章中,季老将对荷花的爱恋转化为“种荷”的动力,将荷花视为张扬生命个性的强者,穷尽笔墨地展示荷花的顽强、坚韧,从而展现自己的人生历程。
学生们学完这篇文章后,便仿照这篇文章的格式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写自己养鱼的故事: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有的学生写自己种菜的经历: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还有的学生写自己饲养小狗,饲养其他小动物的经历。这都是模仿《清塘荷韵》的写作格式。可谓是妙不可言。
结论:模因论为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我们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Dawkins Richard rhe Selfish Ge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Susan Blackmore The Meme Machine[M]New Scienti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何自然 語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06):54
[4]何自然,何雪林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 2003(2)
[5]何自然,谢朝群等 语用三论:关联论.顺用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12)
[6]谭占海主编 语言模因研究[C]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
[7]季羡林 清塘荷韵[M]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7
[8]叶圣陶怎样写作——跟大师学语文北京:中华书局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