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4-05-30任光婵
任光婵
【摘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困惑,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培养 语文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5-079-01
激发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做一个知识丰富的老师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备一桶水。要想教学有实效,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你的课,所以我们必须做一个知识丰富的老师,用自己的行为、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正面形象,学生才会信服你。我们应多方面学习,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就是说绝不能仅有语文知识,还应拥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语文课才不会枯燥,老师上课才不会出现“短路”现象,课堂内容生动丰富,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情景导入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深有体会,每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情景导入,上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未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时就需要有一段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导语,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打起精神,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打好了基础,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更有成效。如我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先播放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学生就以为是音乐课,让他们放下学习的压力,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联系自己的母亲,体会母亲无私的爱,进而转入领会胡适眼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吸引学生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积极思考,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达到育人的目的。我在上《与朱元思书》一文时,因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重在写山水的美,又因是文言文,学生不感兴趣,我采用播放梵净山的风景图片,将学生引导到欣赏美景上,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心生向往之情,后将话题转到教学文本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激情洋溢,思维活跃,愉悦学习。
三、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学习枯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让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语文教学多姿多彩。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对进行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是多么的重要。老师在上课时应创设一定情境和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文本的情感,就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求知的兴趣。我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时,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范读课文,感受海燕的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学生们也不由自主跟着我一起大声朗读,师生同读,此乐何极?由此,以丰富多彩的朗读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自己去实践、观察、探究,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进行学习,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把人物角色分到各组。有的组准备皇帝这个角色,有的组准备骗子角色……在准备的过程中,熟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然后每组选出代表上台共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把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握得都很好,表演得活灵活现,有的同学在表演中还大胆融进了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了语文。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养。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的重要,要想学生的成绩提高,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多学习,多积累,多实践,在教学中收放自如,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