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sk教学的教材整合案例分析与反思

2014-05-30吴菁

学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材整合案例分析

吴菁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整合一直是一线教师注重的一个问题,尤其是Task部分,因为它涵盖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而由于课时限制,往往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每一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材整合就相当重要了。因此本文以第四模块第一单元的Task为例,讨论了这部分内容的一种整合方法以及笔者采用这种方法的思考思路和课后反思。

关键词:教材整合 Task教学 案例分析

教材整合是一个讨论多年的相对陈旧的话题,因为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正常情况下,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和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内容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况,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可见,教材整合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一步,所以这一看似陈旧的话题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首先,我要对教材整合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解释。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教材整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教材的单元进行整体取舍;(2)对教材某一组成部分进行有系统的删减;(3)对教材的使用目的和教学要求作宏观的调整;(4)对教材进行整体补充。微观层面的教材整合没有什么特别的或固定的方法。常见的做法有: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补充,替换教学内容或活动,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调整教学顺序,调整教学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案例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涉及对教材某一组成部分进行有系统的删减。我们所使用的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的Task部分较全面地涵盖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但在给定的课时内不能完成全部内容,就需要有所侧重,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某些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删减。从微观层面来说,我主要基于交际性、相关性、目的性、满足学习者需求和体现语言材料真实性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删减的是不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容,补充的是完成学习目标所需的必要材料。

新课程实施数年来,我们学校对Task这一部分的教学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多位教师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对教材进行整合,以期实现效果最大化。我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挑战。本次案例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四模块第一单元的Task为教学内容进行的一次课程整合的尝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完成一篇商业广告或公益广告。学生对广告很熟悉,但是从来没有写过广告,因此对他们来说有难度,所以我针对每一种广告都给出两到三篇范文,让学生通过阅读或听写来获取广告内容和特定句式,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支架,学生可参考范例来完成自己的广告。教学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图片和精彩好句来宣传广告的重要性,以期激发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其次,以读的形式让学生获取商业广告的内容和基本句型;再次,以听写和读的形式让学生获取公益广告的内容和基本句型;最后,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他们需要完成的广告主题,同时完成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后我对课堂效果进行了反思,并结合他人的意见整理出了如下内容。

第一,设计思路经过调整使得整节课比较流畅。最初我的教学设计与成型的课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导入部分。原来我用的是对Reading的内容提问来导出任务,这也是基于教材整合的角度来考虑的,希望通过单元话题这一线索使得教学的逻辑更连贯、更流畅。学生学完有关广告的基本知识之后,学习如何写一则广告是比较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试讲的课堂效果不佳,因为学生虽然知道大致的内容,但是要他们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有难度,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导致导入过长。这也让我反思了Reading部分的教學效果。学生的广告常识是他们固有的,但英语表达依然未得到提高。那他们在Reading部分学到的是什么呢?

二是原本设计了一个比赛贯穿整节课,记录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和最后的成果,希望达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但也因时间和操作问题而夭折了。基于以上两点,在最终的设计中我用学生熟悉的广告图片和描述广告重要性的句子简洁明了地引出任务,同时吸引学生眼球,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然后分别从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两种不同类型的不同写法进行指导,最后学生完成自己的广告并展示,结构清晰,过程流畅。

第二,设计的亮点在于教材的整合。由于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一篇广告的写作,而教材上所提供的大部分素材与我的目标无关,因此我做了大幅删减,只留下了可以为目标服务的三篇广告。但是,这三篇广告都是商业广告,且篇幅较短,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而且把学生的思路局限在了商业广告领域,太过狭窄。另外,公益广告的教育功能和对思想深度的训练是商业广告无法实现的。因此,我想要加入公益广告的内容。但是素材的收集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为我所找到的公益广告基本是以镜头语言来阐述一个道理,画面相当精致,但是基本没有文字,这与我想要的文字形式的公益广告相去甚远。所幸,我找到两个不同形式的广告。一是线条画配以文字说明,因为文字是大写的,而且速度较快,还有生词,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我把它写在学案上,作为阅读材料。二是由众位明星共同宣传的解决贫穷问题的一则广告,因为看着人物的脸会影响理解,而且有些单词比较难,因此我把它改成了听力材料,写在学案上,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填空,得到一篇完整的广告。这样就降低了难度。通过读和听两步,学生就有了另外两份可作为范本的广告,提高了输入量,也拓宽了学生的选择面。素材选好之后就要解决素材处理问题。要让学生写出完整的广告,自然要让他们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而两类广告的用途不同,写作手法自然不同,因此我就这两点分别对两种类型的材料进行了处理,给了四点建议。

第三,不足之处还是在教学设计上。我在给出四点建议后就直接全开放式地让学生去写,跨度太大,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难度。我应该在中间加入一些铺垫,例如,让学生先组内讨论确定广告类型及主题,并让每组逐一汇报;然后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具体内容,并请部分小组说出一些想法;最后考虑句式和整篇文章的组织问题。时间允许的话呈现一组,否则就作为家庭作业,下节课展示。

总之,笔者认为Task部分的教材整合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教学目标。另外,在学习内容的呈现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铺垫要充分,要给学生合理的支架,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教材整合案例分析
浅谈初中仁爱英语教材的整合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关于病理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有效进行教材开发整合,提升语文教师课程能力
知难行易和机智处理高中政治教学中“难上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