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客户需求定制化思路改革高等院校人才培育体系

2014-05-30陈嘉洪李苹叶彦成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

陈嘉 洪李苹 叶彦成

摘要: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实施者,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向社会输送社会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是广大高等院校的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必须要通过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真正落实好加强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培育,真正承担起培育合格人才的重任。文章从客户需求定制化的角度分析了在市场环境变化下高校如何定位和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强化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才培育体系;客户需求定制化

高校的人才培育体系关系到“培育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所以高校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培育模式的合理与否与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质量。高校与社会相互耦合,使之存在着置换的关系,高校通过培育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对社会起积极作用,而社会又提供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以此来满足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满意”,根据需要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高校才能实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但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这说明我国高等院校现阶段所采用的人才培育体系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要想真正提高高校人力资源质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必须基于客户需求定制化的思路深化高校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

一、高校人才培育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育模式单一化

现阶段,中国大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固化、单一化的特点,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多元化发展。高校在对同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采取统一的课程计划、培养方案,同时实行统一的评价标准与教学方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所呈现出来的固化和单一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最终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体性和选择性。

(二)人才培育目标与培育体系之间存在差距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现代科学技术间的分化与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之间表现出的落差愈来愈明显。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正统模式都有由这一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所占据。专业视野狭隘,缺乏迅速适应社会新环境的能力,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这正是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这种体系不仅严重影响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且影响我们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的滞后性对我国高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阻碍作用日益凸显。

(三)部分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不全面

在重要性方面,部分高校对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一方面,传统的办学观在人才培养上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于社会发展,使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接触到新信息,从而导致在现有人才培育体系下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高校并不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为社会服务这一职能,尚未完全发挥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因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尤其学生的能力结构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四)学生评价制度较片面

目前,多数高校在评价学生时多过分注重采用德、智、体三个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评价过程强化共性约束,忽视个性特征,忽视社会需求,这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二、基于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思路构建高校创新体系

高校现有的人才培育体系必然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使客户满意”。在固化、单一传统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信息时代下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知识能力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高校培育人才的目的就是人力资源适应时代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要改革高校传统的人才培育体系,基于客户需求定制化的思路重视和深化高校人才培育体系改革。所谓客户需求定制化,是指按客户自身要求,为其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同时也是客户满意的服务。这里提到的“客户”,主要是指高校人力资源的主要消费者——用人单位。

(一)积极推进专业改革建设

高校进行人才培育体系改革,应该在全面分析宏观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现有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积极地推进改革自身相关专业设置,主动关注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改善教学计划,并且要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主动出击,迎接人才市场挑战。

同时,要注意扩宽专业针对性。针对性过强的专业教育不适应受教育者的职业定位与工作发展的灵活性选择,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所受教育针对性过强,会增加就业后参与培训的时间成本与难度,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意图,造成“客户不满意”。而拓宽专业针对性并不是没有边界,而是指所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较为综合的专业技能,而又不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才泛滥的现象。

(二)专业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前瞻性

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也应看到从专业的设立到培养出毕业生需要几年的延遲时间。在这几年中,人才市场需求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高校在制定人才培育体系时,仅从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出发是不科学的。在进行高校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时应本着“立足本校,面向社会,适应发展,满足需求”的方针。时刻把握好世界发展和我国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脉搏,同时迎合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紧紧把握科技发展和人才培育方向,做好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的长远规划;紧跟世界科技发展走向,瞄准国内外学科前沿,明确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开辟新的领域,创造新理论,同时着重搞好预测,确保人才培育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三)深化校企合作

人才培育体系的制定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用人单位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所以高校必须以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作为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参考条件,只有按照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毕业生才会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才能在专业对口的相关用人单位具备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要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体系的改革中来。

高校可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企业按需要委托高校进行研究与开发,把高校和企业具备的优势组合起来,共同承担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或重大项目。高校与用人方签订合作协议,在毕业生分配与人才培养、创新培育等方面长期合作,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按企业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开发,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可以解决用人单位用人难题,另外一方面可以解决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同时,高校教师要进入企业学习或流动兼职,帮助高校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地进行高校创新体系建设。邀请企业高级人才到大学作兼职客座教授或举办专业论坛、讲座,这有利于丰富大学的教学工作,也有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增加高校学生了解企业发展前沿的机会。

(四)制定详细的反馈完善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要制定详细的反馈完善机制。人才培育体系成功的关键在于在此人才培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并且可以在工作岗位得到可持续发展,即“使客户满意”。用人单位所设置的岗位和其所需要的员工技能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战略重点的转移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要随时调研企业需求,结合最新教学理念改进与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使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保障。

三、基于客户需求定制化思路改革高校人才培育体系的意义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观的提出是对重应试的选择教育观和重实用的功利教育观的扬弃,是以发展的教育观取代选择教育观和功利教育观的一场变革。这种发展的教育观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实现由“培养专才”向“培养素质”的模式转变,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既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未来高校人才培育体系努力的大方向。加大力度实施素质教育,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要求高校人才培育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参考,整合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资源,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围绕个体知识成长与人格健全进行人才培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二)推进国家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

高校是我国人才资源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培育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发展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方向。国家只有高度统一发展人力资源和高校培养人才这一基本职能,才能使高校人才培育体系在我国人力资源体系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对于人才培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人才质量不是单纯地增加理论知识量,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人才获取知识和结合实践的能力。高校人才培育体系的改革必须直面我国高校现阶段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适应发展需要这一现状,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改革高校人才培育体系有利于培育市场导向型的学生,培养基础牢固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四)提高高校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高校与各经济实体的互动正由单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在互动方式上也不断创新,领域也不断扩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人才培育体系改革是高校人力资源积极主动直面市场、迎合市场需求、赢得资源配置的主动权从而塑造自身竞争优势的过程。高校的人才培育体系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前提,是增强高校经济实力的重要方式,是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的人才培育体系改革有利于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并且在流动中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减少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不断增强创新的能力。

四、结论

毋庸置疑,高校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加强与市场需求的互动对人才培育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破除固化、单一的旧模式,以新的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更大范围内选拔和任用人才,更加充分地开发人力资源,发挥各类创新人才的积极作用;二是有利于高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相应的人才,转化高校资源,实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国家相关产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有利于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并且在流动中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减少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不断增强创新的能力,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人才培育体系的改革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客户需求定制化的思路为我们探索高校人才培育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参考文献:

[1]王德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J].高教探索,2010(05).

[2]王敏.我國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湖南大学,2005.

[3]柯文进.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研究(高教版),2007(01).

[4]陈彬.知识经济与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2.

[5]段远源,张文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9(01).

[6]姚聪莉,任保平.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09).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论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论高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建议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关于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有利条件及市场定位的思考
高校开展散打运动教学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分析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