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

2014-05-30王一成

理论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根本原因启示

王一成

[摘 要]“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是苏联剧变中两个关键性概念,兩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侧重于政权性质的改变,而后者则侧重于地缘政治的改变,不可混为一谈。通过研究“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于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探究可以转变一个思路——既从事件的总体性上把握,又从这两个概念本身分别来挖掘原因。苏联剧变是诸多因素“历史合力”的结果,究其根本原因,只有“苏联模式的弊端及其长期得不到纠正”具有“根源性”、“必然性”、“基础性”等特征。苏联剧变并非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综合分析苏联剧变的历史因素,可以得到对于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不断深化改革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苏联剧变;根本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037 — 03

1991年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当西方世界的人们正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时,莫斯科却异常寒冷。晚上7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色苏联国旗在纷飞的大雪中悄然落下,具有69年之久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苏联解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宣告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冷战”就此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苏联剧变虽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不可否认,它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作为对历史的反动,它大大延缓了历史的进程。在西方资产阶级看来,苏联剧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终结”,共产主义必然失败和灭亡。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波兰裔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布热津斯基甚至断言:“到下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它将作为20世纪最反常的政治与理性畸形物载入史册。”〔1〕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和灭亡,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只要善于总结教训,社会主义事业依然会发展壮大起来。”〔2〕因此,研究苏联剧变的原因问题,及时吸取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非常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一、对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探析可以转变一个思路

虽然苏联解体已经过去20余年,但国内外学术界至今没有停止过对苏联剧变问题的探究。有学者专门做过归纳,几乎所有研究苏联剧变的学者都把研究和争论的主要焦点集中在了对于苏联剧变原因的分析上,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苏联解体十说”、“苏联解体十五说”等等。在诸多的说法中,国内学术界大体上持“历史合力说”的观点——认为苏联剧变是诸多历史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纵观这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大多数的专家和学者都是赞同“历史合力说”的观点的,但是在对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分析上,争论颇多。其中有两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派认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及其长期得不到纠正是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而另一派则认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是导致最后剧变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研究苏联剧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可以尝试着把“苏联共产党垮台”与“苏联解体”这两个关键性事件区分开来,逐一分析。特别是在讨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时,辨析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我们抓住“苏联剧变”的主要矛盾,看清剧变的本质,从而对整个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把握和判断。

二、“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是两个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着重于对苏联剧变问题的整体性把握,并没有清楚地区分“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这两个概念。在国内外诸多的专著或论文中常常出现“苏联剧变”、“苏联解体”、“苏共败亡”、“苏联亡党亡国”、“苏共丧失政权”、“苏联社会主义失败” 等等这样的短语,而仔细推敲其中含义,文章的作者们实际是在指称同一个事件,谈论同一个问题,并没有把“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一)两者之间的区别

“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作为苏联剧变中的两个关键性概念,不仅仅在事件发生的时间上不同,而且在概念的性质和主要影响上也不同。

1.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不同。苏共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随后苏共中央接受“自行解散”的决定,至此一个拥有93年历史、15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最终自行解散了。作为一个执政74年的大国共产党,苏共垮台的直接后果是丧失了对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执政权。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则是1991年12月25日,“众叛亲离”的戈尔巴乔夫无奈地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落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

2.概念(事件)的性质不同。“苏共垮台” 这个概念侧重于政权性质的更迭,在苏共垮台之前,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苏共垮台后,苏联不复存在,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政权重新回到资产阶级手中。“苏联解体”这个概念则侧重于地缘政治的改变,苏联解体之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后来分裂出去的15个加盟共和国是统一的整体,每个加盟国都必须服从中央的决定,遵守“苏联宪法”;苏联解体之后,“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不复存在,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领导人签订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是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以主权平等为基础,并非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这也意味着存在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经成为历史的名词,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3.主要影响不同。前者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改旗易帜”,抛弃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倒退”。后者的直接影响是国家分裂、民族分离,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长期对抗的“东方霸主”轰然倒塌,“冷战”格局就此打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一超多强”的时代。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

“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虽然在含义、性质和影响上有所区别,但两者作为剧变中的两个关键性事件,是密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苏共垮台既是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路线的直接结果,又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直接原因。苏共垮台并非没有前兆,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苏共党内长期缺乏民主与监督,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们渐渐脱离人民群众,形成特殊的官僚集团,特权和腐败已经使苏联共产党衰落不堪。在如此衰落的背景下,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无疑是对苏共致命性的打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然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他进而对政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可谓是“震惊世界”。 以1987年《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戈尔巴乔夫开始全面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他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开始实行民主化。改革的实质就是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颠覆无产阶级政权,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共产党就是这样被“自己”的总书记搞垮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戈尔巴乔夫又耍了“两面派”的行为,再加上外部以叶利钦为首的极端“民主纲领派”的强力打击,苏联共产党只得以自行解散。在苏联共产党并未衰落和垮台前,它还是能够维系整个联盟的运作的,然而苏共从衰落到垮台,苏联解体也就不可避免。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的几任最高领导人都忽视民族问题,公开推行大民族沙文主义政策,将俄罗斯民族置于最高的领导地位,将俄罗斯联邦凌驾于其他共和国之上,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则为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中偏偏把改革的“矛头”对准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结构,在党内民主化、党政分开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取消了苏共的宪法执政地位,毅然引进西方的多党制,彻底改变了国家政体,从而导致国家权力的混乱和失控,助长了民族分裂势力,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三)对苏联剧变原因探究的方法

“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苏共衰落,是苏联解体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的必然结果。研究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在研究苏联剧变的原因时,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从历史的角度和时代的背景出发,综合分析剧变的原因,同时又要把它拆分开来看——从“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两个方面进行原因的探析;其二,“苏联解体”的源动力来自于“苏共从衰落到垮台”,反言之,如果苏共仍具备相当的执政能力,苏联解体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分析苏联剧变根本原因时,必须从“苏共垮台”这一方面入手,在很大程度上,“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就是“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

三、对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深入探析

“没有任何实际存在的事物是纯粹必然的或纯粹偶然的,也就是说,任何实际存在的事物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3〕苏联剧变并非不可避免,也并非是偶然发生的事件。那么,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历史观支配下,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以不同的侧重点表述,对于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认识自然有所不同。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旦离开理论的指导,我们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是对唯物史观的一次重大发展。历史合力论的基本思想是,各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合力”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而在这些因素中,经济因素归根结底起到决定作用,而在具体历史时期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可变的。对于苏联剧变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来说,必定是多种因素的历史合力造成了最终的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可能导致苏联剧变的发生。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苏联剧变中,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煽动并扶植苏联境内的民族分裂势力等外部因素只能算作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并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必须从苏共和苏联内部去挖掘和寻找。在诸多的内部因素中具有“历史必然趋势”“历史根源”“必然性”“由来已久”等特点并为最后的“历史合力”埋下种子的只能是“苏联模式的弊端并且长期得不到更正”這一体制原因。

对于苏联模式,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苏联模式,也主要是指斯大林模式,是一套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同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有着深刻而密切的关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模式曾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这一模式保证了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到3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原来与战争和备战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体制的积极作用已逐渐耗尽,斯大林及其后任者们并没有及时对这种战略和体制进行有效地改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强化。长此以往,苏联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弊端越积越深,最终致使苏联共产党和苏联这个国家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成为最终苏共垮台与苏联解体的根源。

“苏联模式的弊端并且长期得不到更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理论上,苏共长期存在着教条主义倾向,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缺乏对社会主义正确、客观的认识,忽视社会发展规律,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特别是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未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好,未能随着时代的前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因而长期跳不出僵化的经济体制和扭曲的政治体制, 既阻碍了经济发展, 又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4〕

第二,在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权高度集中,这样的经济管理模式曾极大地发挥过优越性,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并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此以往,它的弊端就日益凸显:一方面,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调动地方和部门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创新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得苏联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关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发展迟缓,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为随着国力的“强盛”而得到改善,苏联共产党也逐渐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第三,在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专权独断和个人崇拜之风盛行,把苏共引向了一条“不归路”。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苏共长期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实行干部任命制和职务终身制,党内缺乏民主,缺乏必要的制衡和监督机制。苏共中央总书记一人几乎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善于搞个人崇拜。正是在这样的体制下,腐败和特权问题日益严重,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们渐渐地脱离人民群众,成为一个特殊的官僚利益阶层。

第四,在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知识分子的迫害更是加剧了国内矛盾。高放先生强调:“苏联思想文化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思想文化专制主义。”文化专制主义下,苏共领导下的苏联排斥和否定社会主义文化以外的一切文化成果、排斥文化的群众性、不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上,苏共也有失偏颇,不但不敢任用,甚至加以管制和迫害。这些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不仅仅压抑了苏联人民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还导致国内矛盾加剧,为最终的苏联剧变埋下隐患。

第五,在民族关系上,苏联同中国一样,历史上就是多民族国家,有着较为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关系。列宁之后的领导人在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上,或多或少总是带有“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色彩,严重破坏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斯大林在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上就不切实际的超前,认为民族问题随着社会主义进入高级阶段已经不复存在,而在推行民族政策的时候却明显的带有“大俄罗斯主义”倾向,造成其他民族严重的不满情绪。他的后任者们也没有充分意识到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反而继续推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致使各少数民族民族主义情绪的普遍存在,为日后的苏联解体种下了“罪恶的种子”。

第六,在对外关系上,一方面,苏联在“冷战”中长期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牵扯了较多的精力,而忽视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上,片面推行“大俄沙文主义”,通过强权、霸权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并不惜损害社会主义的形象与声誉,极力攫取自己的国家利益,最终导致“众叛亲离”。

就是以上诸多的因素导致苏共逐渐走向衰落,并由此催生出足以使自己毁灭的因素——集大权于一身的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致使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至此,本文的主要觀点可以概括为:苏联模式的弊端并且长期得不到更正导致苏共衰落,而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直接导致了苏共垮台,再加上长期以来苏联片面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使得苏联各民族缺乏对国家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从而苏联解体不可避免。苏联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其根本原因是导致苏共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并催生最终毁灭性因素的苏联模式积弊太深,而直接原因则是在长期僵化的苏联模式中催生出的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背弃了马列主义的指导,最终导致苏联亡党亡国。

〔参 考 文 献〕

〔1〕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2〕高放,李景治,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肖枫.苏联解体的几点启示〔J〕.俄罗斯研究,2002,(01).

〔责任编辑:张平凡〕

猜你喜欢

根本原因启示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柴油机压缩空气起动系统三通球阀内漏分析与处理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新生儿静脉输注脂肪乳外渗不良事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