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体验式教学的尝试
2014-05-30焦春成
焦春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重要理念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帮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为例,探索了如何进行生活体验式的地理教学。
一、基于生活体验创设课堂导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旅游,并且他们都能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以及描述当地自然景观的特征。于是,笔者以提问学生的旅游经历为导入,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旅游经历,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描述有困难的学生,笔者引导他们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描述,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学生的描述,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容易认识到“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一性质。
二、基于生活体验开展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小游戏“连连看”
景观图片有助于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教学自然带的形成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连连看”的小游戏,五张景观图片分别对应地图中的五个地理位置,让学生对应连线。五张图片分别是海南椰林、江浙水乡、金秋北京、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旅游体验,再加上导入环节中几位学生的描述,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地找到图片在地图中对应的地理位置。在学生完成游戏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图片中景观的差异:“为什么北京金秋落叶,而海南岛却四季常青?为什么北京有着大片的银杏林,而新疆塔克拉玛干却是茫茫沙漠?”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能够独立地分析出自然带形成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虚拟的旅游情境
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比较典型的是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为了探索自然地理环境中水平地域的分异规律,笔者设计了一个虚拟的旅游情境,把全班学生组成旅行团,笔者做导游,带领学生走两条旅游线:一条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南北游”,另一条是从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自东向西的“西游记”。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沿途代表不同自然带的森林景观,让学生在教材中的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标注出旅行路线,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和归纳两种地域分异的规律。在寻踪画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两种地域的分异规律,而且在虚拟的旅行中直观地感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基于生活体验进行问题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存在明顯的地域差异。校园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笔者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美化校园环境的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深刻体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
最后,笔者基于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设计了一个“校园因你更美——为学校选绿化树”的探究活动,备选树有棕榈树、胡杨树、樟树和白桦树,要求学生探究这四种树作为学校绿化树的可行性。习性迥异的四种树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探究,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在实际运用中体验到学习地理的成就感。
四、结束语
要进行基于生活体验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需注意几点:①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事物,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②教师应多积累与地理教学相关的生活素材,把它们巧妙地融入地理课堂,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③教学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脱离教学目标的活动设计,即使再贴近生活,也是华而不实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