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词在文学翻译中的选材探析

2014-05-30王勇智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语言特征文学翻译古典诗词

王勇智

摘要:伴随着东西方之间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国古典诗词作为典型的民族文化代表也被更多地翻译介绍到国外,被更多的西方读者所熟知。翻译课堂是进行翻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诗歌翻译题材的选择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在诗歌语言特点的指导下对翻译课上素材的选择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词 文学翻译 语言特征

引言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气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了翻译家及英语学习者的研究和热捧,这其中的缘由不仅在于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和研究素材之一,同时也在于中国古代诗词的优美华丽的句子、美好多样的意境及令人叹为观止的韵律等等诸多内容。在文学翻译中,我们越来越多地选择运用中国古典诗词来作为课堂素材和资源进行共享和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和传播,也是对中国古代诗词和翻译美学在语言上的共融共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翻译的质量与层次。

一、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特點

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是文学翻译中备受青睐的选择与话题,并且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分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的了解就显得极为重要。

中国古典诗词在语言上一直承袭着一种对语言的变形,它在语法上的基本特征是对词性的改变、对词序的颠倒以及对句子成分的省略等,这样的语法方面的特点主要能够达到的功效是能够建立中国古典诗词的音乐美,从而给阅读者拓展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词性的改变方面,例如王维的“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等等,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这几个著名的诗句中,其中的“饮”、“冷”、“绿”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颠倒词序方面,则主要为意境服务,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一句中在主宾倒置的时候,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了分属主宾位置,增强了诗句的动人性。

二、文学翻译语言能力培养

在文学中,学生对语言的把握直接影响到了翻译的水平和翻译的效果。翻译教学从教学目的上来说主要是鼓励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英语技能和熟练阅读、运用、翻译有关资料或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本身的英语基础和个体能力的差异,在长时间的学习中,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由此使翻译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在这样的状态下,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当下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

(一)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学生在文学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个体因素就是对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在涉及到具体篇目翻译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翻译风格和翻译习惯下产生的译文,在这样的了解和广泛接触下,学生能够对不同译本和不同风格的翻译,包括用词、用句及意境的选择上都做出详细的了解,并将其储备为自己的可用知识,由此在翻译能力的培养上就起到了知识储备库的作用。

(二)对精彩案例的详细推敲

教师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精彩的篇目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在这些选择中,可以注意到对具体句子或文章的翻译应当是十分精彩、耐人寻味的。这样的推荐和选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优秀英文表达的爱好与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一部分学生在日后的翻译中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与操作,可以说对学生来讲极大地提高了其语言的翻译能力和自信心。

(三)结合不同的形式与练习

在文学翻译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应当涉及到不同的形式和多样的练习。这其中不仅仅应当是传统的课本教学和对教材的研究,还应当结合更多的形式,例如影视、音乐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近年来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引进也成为了学生的兴趣点,由于我国的学生在长期的基础教育中有着扎实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和对古典诗词的熟悉,在此基础上,对古典诗歌的涉及和翻译练习就成为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方面。

三、文学翻译的中国古典诗词选材分析

(一) 选择有意象美代表的诗词

在文学翻译中,首先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选材上尽量满足意象美的选材要求。对意象的合理把握与理解能够促进我们参透语言背后的语言,找到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在翻译过程中,不少翻译课堂中都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简短而精炼的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简单明了,就描述了诗人在月色下独自对月而生发出来的一系列动作,但是在这些动作的背后,却有着作者更想要表达的拳拳之心和思乡之情。在翻译课堂的引用中,一个翻译的难点在于并不能直接省去主语,而在原诗中,诗人并没有强调主语是谁,这就使得翻译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困难。而在成功的翻译中,则时刻注意协调这些原诗中意境和英语语言翻译特色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意境的美感,体会到诗人的精神实质。

(二) 选择有音韵美的诗词

在文学翻译中,教师还应当注意选择充分突出诗歌音韵美的诗词来进行现场教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音韵美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甚至是规定性的要求。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构造中,极为详细地划分为了五言、七言等格律诗,更有明确的句子构成要求,同时也因为流派、风格的不同呈现出具体的变化。在这样的状况下,翻译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选择具有音韵美的翻译诗词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原诗的创作特点,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其译本的规则和独到之处。例如,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更加富有韵律感的具体诗歌,比如对杜甫诗歌的翻译研究。杜甫一向被称为“带着脚镣舞蹈”的诗人,也就是说,他在诗歌的韵律和规矩上十分工整,能够在有限的格律要求内创作出大气而充满美感的诗歌,对杜甫诗歌的选取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翻译的韵律感。杜甫的《秋兴八首》更是对仗工整、意义明确的系列诗歌,对翻译课堂教学中培养韵律翻译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同时,在翻译韵律诗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引导和推荐学生用地道的英语和翻译方式,尽量不要出现原诗中韵律工整而译文韵律凌乱的不理想状况,而应当借助和运用英语诗歌中的许多元素和知识进行加工,使其译文和原文都呈现出诗歌这种题材的韵律美感。

(三) 选取形式美的素材

中国古典诗歌向来在形式上处于一种别出心裁的地位,所以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这一特点的尊重和契合。在翻译中注重形式美感的把握。例如在翻译课堂中,不少教师选择了《春怨》这首诗,其原文是:“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许渊冲的译文在形式上完全遵照了原诗的形式美,出现四行每行五字的工整性,字数也相同,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形式美感。在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类似的选材,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中国古典诗词形式美的把握和科学翻译。

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已经逐渐成为了翻译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素材和内容。在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教学中,选材是尤为重要的,科学合理的选材有利于我们把握中国古典诗词在语言、意境和形式上的多种特点,同时也能够促进我们在翻译中遵循诗歌规律,扎实积累翻译素材、培养翻译能力。语

参考文献

[1]黄建华.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教学中的具体策略[J].语文建设,2013 (20).

[2]刘冬妮.跨文化交际下的翻译研究[J].学理论,2011(13).

[3]田惠刚.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1994(30).

[4]周丽琴.哲学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与中国古典诗词英译[J].2011(01).

[5]徐定喜.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与翻译[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15).

[6]董丽娟,刘晨曦.简论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文化再现[J].作家,2011(28).

[7]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1).

[8]张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本体现出的翻译美学[J].文学教育,2013(15).

[9]张晶晶.从图示理论比较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J].青年文学家,2011(10).

[10]杨士焯.论硬汉翻译写作学的构建[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01).

猜你喜欢

语言特征文学翻译古典诗词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物流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莱尔《老年的浪漫》英译本语言浅析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