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达夫小说创作及其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研究

2014-05-30叶长安张晓芬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说创作郁达夫爱国主义

叶长安 张晓芬

摘要:郁达夫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展现了自身对于传统中国的热爱,同时又表现出了对当时中国民生多艰、积贫积弱的现状表示无比的痛心,并由衷地表达了内心对祖国民族昌盛、祖国富强的愿望和期盼。本文在探讨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内外因素的同时,研究了郁达夫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结。

关键词:郁达夫 小说创作 爱国主义

引言

在中国现代近现代的文学史上,作为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家,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众多读者以及专家学者的肯定,他所经历的文学道路和生活道路都是曲折而又深入人心的。其中,在郁达夫所创作的四十四篇小说当中,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主义”,让无数读者为之感动和深思。

一、郁达夫生平极其小说创作

(一)郁达夫的创作生平

作为近现代中国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小说作品的风格和创作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其主要的代表作为《过去》、《故都的秋》、《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其中展现出来的思维意识和丰富情感都具备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抗日战争开始后,郁达夫开始通过自己的笔来为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发声练习”,以开启民智、鼓舞抗日势气为己任,发表了大量的抗日爱国作品,表达了对于侵略者的憎恶和对祖国复兴强大的强烈愿望。郁达夫在1938年时曾经奔赴武汉,参与到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当中,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之后,郁达夫又于当年年底奔赴新加坡,应邀到新加坡办报,从事海外抗日救国运动。次年,星洲沦陷,郁达夫被迫流亡到苏门答腊岛,利用精通日语的便利条件,以日军翻译为身份掩护,利用职务之便,救助保护了大量的爱国华侨、当地居民以及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在此期间,郁达夫还发表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文章。

(二)郁达夫的小说创作风格

郁达夫曾于1921年,和成仿吾、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成立了创造社,并开始担任《创造月刊》、《创造季刊》、《洪水》等杂志的编辑,于1921年10月出版了小说集《沉沦》,并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在文学创作方面,郁达夫十分提倡“作家自叙传”的创作主张,也就是作者需要将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主题和素材都归结到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中来,并且能够以自身的笔法勾勒出自身的人生际遇、思想个性等。郁达夫的《沉沦》就是该创作理念的主要代表。在长篇小说《沉沦》中,郁达夫不仅仅大胆地描写了主人公“我”的性心理,表现了男女爱情以及性爱等内容,同时还将爱情的坎坷升华到了民族差异及文化、爱国情感等内容当中。

另外,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中,还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展现了社会底层民众的痛苦,并对传统道德观念等提出了疑问和挑战,表达了自身的浪漫情怀和自由追求,对当时的留学青年以及国内的民众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浪漫自由的中国文坛风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将郁达夫塑造成为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以日记体出版小说作品的作家。

(三)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历程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经历的增加,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开始不断变化。纵观其一生,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

郁达夫早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到1933年,在这十三年的时间当中,郁达夫共发表了百余篇散文和杂文等。这些作品中大多是他在日本留学归国之后,看到中国遍地疮痍时的痛心,也对自身前途以及国家命运的悲观感伤的心情。同时,郁达夫在这些作品中也开始探寻如何改变中国现状的方法,并在呐喊声中展现了其自身的强烈愿望和激进思想。在这一创作阶段当中,郁达夫表现出了自身强烈的个性,并且开始尝试创作“自叙体”的小说创作风格,以热忱、坦诚的文字进行自我剖析和情感宣泄,展现出了自身极具个性的声音,毫无遮掩地呈现出了一位身处动荡社会的苦闷心境。另外,忧郁感伤的情感基调也成为了郁达夫该时期小说创作的烙印,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小说的不同之处。

在1933年到1938年的创作时段里,由于受到白色恐怖的影响,郁达夫的创作开始转向了消极避世阶段,他开始流连于江湖山海,展现给读者们的完全是一段“名士”风度。1938年到1945年间,是郁达夫创作的晚期。这段时间内,郁达夫主要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运动,用自己的笔杆子来参加战斗,并写下了众多的爱国小说和争论文章,用自己振聋发聩的声音来鼓舞人们去进行参与到抗日的斗争中来。

二、郁达夫小说创作中对爱国情感的表達

(一)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憎恶和抨击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随之而来的“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让中国人民受尽凌辱,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最为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全面拉开序幕。在这生死关头,郁达夫开始改变了以往避世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理念,生活态度开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郁达夫开始用自己的笔杆作为战斗的枪杆,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文化战争中去,他开始以杂文、小说等形式揭露帝国主义疯狂的、惨无人道的侵略罪行,并对国民党的无能、软弱、卑躬屈膝提出了尖锐和强劲的抨击。郁达夫曾经说:“匈奴未灭,家于何有,我们这些负有抗战建国重担的男儿,自然要再接再厉,重上前线去尽我们的天职。”在加入到“文化界抗日联合会”等抗日团体工作中,郁达夫创作了数以万计的抗战文章,努力表达自己对抗战胜利的乐观情绪,坚定人们的抗战信心,唤起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抗战热情。

(二)表现出了自身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未来的肯定

作为一个心思细腻的自剖式作家,郁达夫十分注重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刻画,并展现了大胆、细腻、多愁善感、内省的精神特质,并且凸显了自身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审美情趣。其中,最能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对爱国情感的表达。

郁达夫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作家,注重对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大胆展现。在郁达夫代表作品《沉沦》中,郁达夫就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偏见展示得一览无余。在小说中,主人公“他”在被一个妓女问道是哪里人的时候,“他”因为害怕被日本的妓女歧视,因而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国籍——中国。这是一种明显的由国家带来的自卑,而这种自卑也最终酿成了“他”走向死亡——“弱国子民”的拖累造成的悲剧,不如说是他自己的几乎变态的性格造成的悲剧”,正是“他”内心和自身悲剧的宿命来源,也正是这种宿命,表达了郁达夫自身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但是,“他”对于祖国的未来却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他极端的做法,恰恰是一种对于让祖国苏醒、让国家振奋的方式。

(三)宣扬团结抗战必胜的信念

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郁达夫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去国外,都在为宣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进行不懈地创作。郁达夫不仅仅看到了中国常年积贫积弱、持久不振、军阀连年混战、无法一致对外等现状,也看到了其他国家的野心及弊端。因此,郁达夫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强调中国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自身的解放和独立。他的小说创作为中国各地的民众宣传了众多抗战的内容,并且对于提出正确的策略、战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郁达夫还在小说《沉沦》中对弱国子民“他”体现出了对名族糟粕文化的痛恨,呼吁人性的解放以及对文化学习的渴望,旨在展现对于海内外集体抗战、集体苏醒的迫切愿望,并肯定了抗战必然会获得胜利的信念。

总之,郁达夫始终以手中的笔作为对抗侵略者的武器,用文字来洗刷国人长久以来闭塞的心态,展现出了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和对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在抗战时期,郁达夫改变了以往的清淡文雅的名士形象,而是凸显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硬骨文人和战士的本色。语

参考文献

[1]郑万.郁达夫:民族意识的化身——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

[2]刘茂海.新时期以来郁达夫其人其作研究综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八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

[4]唐业亮.郁达夫小说中类型女形象的符号意义分析[J].青春岁月,2011(10).

[5]汪玉秀.郁达夫散文艺术美探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11).

[6]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附录·论八股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小说创作郁达夫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例谈家庭成长经历对张家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王安忆小说创作
论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的悲剧意识
余华小说作品中的暴力元素解读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