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实践上机课的兴趣培养
2014-05-30侯晓辉
侯晓辉
【摘 要】当前,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学生上机更倾向于玩网络游戏,上网等,而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普遍呈下降趋势,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上机课中保持浓厚兴趣,学有所用,以用促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实践上机;兴趣;培养
当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计算机已经相当熟悉,不再像以往那样保持一种神秘感。然而部分学生以为信息技术无非是会使用电脑,上上网查查资料诸如此类,而他已经会了,是不是可以不用学?可以把一些上机课用来上网放松?用来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或者干脆把宝贵的时间让给其他学科?而当他们得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要最终通过会考检验这一情况时,他们又自然联想到了要努力掌握这门学科中的各个知识点即可,争取获得又一个高分。当然,考试作为一种考核水平、检验知识的手段,无可厚非。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一种积极进取、求知若渴的兴趣呢?
一、在适当的情境中激发兴趣
例如在上excel图表这一节课时,我结合当下热门的“低碳”话题,引导学生朝发展新能源——太阳能角度思考,同时适时出示了一份各城市日照时间数据表,学生自然联想到了将这份数据表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图表就凸显了出来。再比如,上声音的获取和处理这一课时,如果按照以前的老方法,无非是提供一段清唱歌曲和一段伴奏,再让学生利用goldwave软件进行加工处理,学生没有一种参与感,积极性普遍不高。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自己录制声音,再处理自己的声音的这么一个课堂设计,同时找了一个乐清民歌“对鸟”作为载体,请学生自己来演唱,录制的是简短的两句话,简单、可操作性强,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而学生又可以在语音语调或者内容上加入自己的一点创意。几个班级上下来,发现课堂积极性和活跃程度都非常高。
二、在操作实践中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需要善于思考,有想法。而学生通常习惯于老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据我观察,一个是因为惰性,另一个是因为思维的局限性。学生紧紧跟住老师的步子,并且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基本要求是已经达到了,但缺乏思维的拓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无趣,每次上课只求快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等待下课。不仅浪费时间,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只会了机械的操作。日复一日只会让学生变得被动学习,容易导致学生会了操作,但换个形式就束手无策不会做的情况。在教育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在讲求素质教育的时代,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由于思维的局限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加以适当的引导,比如在做“小动物们在干嘛”这个放大镜效果的遮罩动画时,部分同学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这个时候我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用按钮来控制动画的播放呢?”引导他们为做好的动画添加一个控制按钮。实际上按钮是下一堂课的内容,但是部分水平较好速度较快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的适当提点下摸索、尝试着去制作一个按钮并实现按钮控制动画,这不仅促进了他们的能力提高,而且也让他们有一种突出的自豪感,别人还不会的东西他们已经提前学会了,也能逐渐培养起部分学生爱钻研的好习惯。
三、用话语、动作调节气氛
课堂不如电影那么生动好看,所以略显单调。如何让课堂生机勃勃起来,有时候需要教师的授课艺术魅力。比如其中一堂flash课中有这么一个题目:为元件“小鸟”进行适当的修改,让其能够正常显示。原来这只小鸟的翅膀一直都显示在画面中,但是身体却时有时无。如果老师照着题目念一遍,学生非但印象不深,注意力也难以被吸引。我当时是这么提醒学生注意的:“这里有一只非常奇怪的小鸟!”配上抑扬顿挫的语调,下面的学生立马开始对这只蹩脚的小鸟哄笑,有的学生嚷道:“我来把它变得正常!”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热烈,学生兴趣高涨。
四、展示优秀作品为他人纠错
学生辛苦做的作业,总希望老师认真看一看,或者表扬一下,或者对他还不足的地方提点一下,能够使他进步。我会把一些优秀作品在下一堂课的时候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其他学生在看的同时,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思路:“原来还可以这么做的。”也激励了他们在本次课中完成得更好,希望自己能成为下一次被展示的对象。
五、阶段性总结,拓展学生思路
平常学生学的知识都是比较零散的,虽然老师自己脑海中有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存在,但学生大多并没有很好地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通常学过之后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一些阶段性的总结,并帮学生拓宽思路。总结本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提点。比如,学了photoshop之后,可以用来处理自己的照片,让自己和某个明星进行“合影”,去掉自己照片上恼人的青春痘等等。比如,学了goldwave声音处理之后,是不是可以自己录制一些歌曲,网上找来伴奏,制作一张自己的个人唱片呢?让学生学有所用,以用促学。
综上所述,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已经不再是一个罕有物品,它正在逐渐失去它曾经的神秘感。想要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上机课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热情,想让他们能够自发地不断探索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