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料库驱动的《六祖坛经》三译本比较

2014-05-14宋伟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尊者译本语料库

宋伟华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文学、绘画、雕塑、音乐以及语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翻译史上第一篇谈论翻译思想的文字就是有关佛经翻译的[1]。然而,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关注的是佛教典籍在中国的译入,相较而言,对于中华佛典的汉译外研究则寥若星辰。本文拟在自建多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对佛教史上唯一一部由中国本土僧人撰述而被尊称为“经”的佛门典籍——《六祖坛经》的其中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进一步促进六祖慧能大师思想对国际禅学和人类文明的影响,推动典籍英译研究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所裨益。

一、语料库驱动的《六祖坛经》三译本比较

《六祖坛经》,全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也称《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千百年来,《六祖坛经》不仅影响着华夏大地,而且对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等英语世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30年,《六祖坛经》的首个英译本SutraSpoken by the Sixth Patriarch,Wei Lang,on the HighSeat of“the Gem of Law”(Dharmaratha)(以下简称黄译)由上海有正书局(Yu Ching Press)出版,译者是中国学者黄茂林 (Wong Mou-Lam)居士[2]。1932年,美国佛蒙特州 (Vermont)出版的A BuddhistBible中收录了曾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美国传教士德怀特·戈达德(Dwight Goddard)对黄译本的改译The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以下简称戈译)[3]。1953年,英国伦敦出版了由英国佛教协会(The Buddhist Society,London)创始人,大律师克里斯玛·韩福瑞 (Christmas Humphreys)修订的黄译本The Sutra of Wei Lang(or Hui Neng)(以下简称韩译)[4]。三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译者在翻译同样一部禅宗典籍时会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显著差异?这些异同对于我们今后的禅宗典籍外译工作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本研究将利用语料库研究工具WordSmith 5.0(以下简称 WS)和 ParaConc等软件对这三个英译本及其相应的中文源语文本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5]中的《六祖坛经》原文(以下简称丁本)为研究素材进行检索分析。

(一)《六祖坛经》三译本高频词对比

表1 各词表前20位的形符

(二)《六祖坛经》三译本主题词分析

语料库中“具有超高复现频率的词”称为主题词(Key Words)[7]。研究者们通过分析观察文本中的主题词,可以发现观察文本的词汇使用特征。在比较分析不同的译本时,也常常通过分析主题词来发现不同译者的风格异同。运用WS中的主题词功能(KeyWords),对比三译本的词表,结果显示黄译与韩译的词汇使用并没有显著差别,而“Arya”和“i.e.”这两个词在戈译中的使用频率则显著低于黄译和韩译。

检索结果显示,“Arya”在黄译中出现了27次,韩译中出现了25次,而在戈译中的出现频次为0。通过文本观察,我们发现黄译和韩译中的“Arya”一词均集中出现在《付嘱品第十》。黄译的“Arya”有26次出现在此品中的第147句,即六祖大师向弟子交待禅宗法统时所言:

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婆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侯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拏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

此句共出现了26次 “尊者”,黄译全部译为“Patriarch Arya”,韩译则将其中的25处“尊者”译为“Patriarch Arya”(除了“十五、迦那提婆尊者”译为“15th Patriarch Kanadeva”),而戈译中则没有此句的相应译文。

“Arya”在黄译中还有一次是出现在《付嘱品第十》中的第224句:

10月初,吉兹博士表示,她的团队不久后也将发表成果。他们此前一直在等待S2进入下一个轨道运行阶段,然后再观测一次。

“达摩所传信衣、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永镇宝林道场。”

此句中的“达摩”,黄译作“Arya Bodhidharma”,韩译是 “Bodhidharma”, 戈译为 “the First Patriarch,Bodhidharma”。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曾经发现“i.e.”(“即”)一词在黄译和戈译中使用的显著差异:“i.e.”一词在黄译中出现了60次,而在戈译中出现频次为0;黄译中的“i.e.”共计有58次出现在文内的圆括号中,属于文内注释;而对于这些相同的中文源语文本戈译则往往采用不加注的方式处理(经统计,共有38处不加注,6 处使用括注,16 处无相应译文)[8]。对“i.e.”一词在韩译中的检索显示,该词在韩译出现39次。进一步观察发现,韩译使用的39处“i.e.”也出现在黄译中的相同位置,而黄译中出现的另外21处“i.e.”,韩译则并未出现。如:

(1)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黄译:Day after day,instead of trying to free yourselves from this bitter sea of life and death,your men seem to go after tainted merits only (i.e.merits which will bind one to be reincarnated in one of the Dhatus or planes).

戈译:but instead of trying to free yourselves from that bitter sea of life and death,you men,day after day,seem to be going after tainted merits only.(戈译无加注)

韩译:Day after day,instead of trying to free yourselves from this bitter sea of life and death,you seem to go after tainted merits only(i.e.,merits which will cause rebirth).

(2)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

黄译:For example,in that Sutra,King Ko Kwai Tak,a Bodhisattva asked Buddha whether those who commit the four paragika,(gross misconduct.They are murder,stealing,incontinence,and falsehood of a serious nature)or the five deadly sins,(i.e.Patricide,Matricide,Setting the Buddhist Order in discord,Killing an Arhat,and Causing blood to flow from the body of a B uddha)and those who are Icchantika(heretics),etc.,would eradicate their’element(literally root)of goodness’and their Buddha-nature or not.

戈译:For example:in that Sutra King-ko-kwaitak,a Bodhisattva,asked the Buddha whether those who commit the four serious sins,or the five deadly sins,or are heretics,etc.would thereby root out their’element of goodness’and their Buddha-nature.(戈译无加注)

韩译:For example,in that Sutra King Ko Kwai Tak,a Bodhisattva,asked Buddha whether or not those who commit the four paragika (acts of gross misconduct),or the five deadly sins,and those who are icchantika (heretics),etc,would eradicate their’element of goodness’ and their Buddha-nature.(韩译未用i.e.)

(3)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

黄译:What we have to do is to purify our mind so that the six Vijnanas(six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i.e.consciousness dependent upon sight,sound,smell,taste,touch,and mentation)in passing through the six gates (sense organs)will neither be defiled by nor attached to the six sense-objects.

戈译:What we have to do is to so purify the mind that the six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sight,sound,smell,taste,touch,mentation)in passing through their six sense-gates will neither be defiled by nor attached to their six senseobjects.(戈译括注)

韩译:What we have to do is to purify our mind so that the six Vijnanas(aspects of consciousness),in passing through the six gates (sense organs)will neither be defiled by nor attached to the six sense-objects.(韩译未用 i.e.)

(4)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法成佛。

黄译:May all sentient beings of the Dharmad-hatu (sphere of Law,i.e.the Universe)instantly understand the Law and attain Buddhahood".

戈译:No translation.(戈译无相应译文)

韩译:May all sentient beings of the Dharmadhatu instantly understand the Law and attain Buddhahood".(韩译无加注)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三位译者在具体词汇的使用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总体而言,黄译更倾向于保留《六祖坛经》原文的原汁原味,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六祖大师的思想,不惜在译文中大量使用加注,使译文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文化特色。戈译则更多地体现了译者对文本的操控,《六祖坛经》中大量的文本在戈译中没有相应的译文。韩译对译本的处理介于忠实源语文本和易于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之间,译本中既有对源语文本的明晰化处理,但采取的却不是黄译大量使用加注的方式。

(三)《六祖坛经》三译本平均句长分析

平均句长指的是文本中语句的平均长度,以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等句末标点为计算标记。通过分析不同译本的平均句长,可以发现不同翻译文本语句应用的复杂程度和翻译文本的可读性。

表2是运用WS统计出的丁本及其三个英译本和BNC语料库的平均句长信息。数据显示,三译本在平均句长方面均明显高于中文源语文本。这表明为了使译文便于译文读者接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将源语文本中隐含的信息在译文中明确地表达出来,使翻译文本表现出明显的明晰化特征。而从译者的语言文化背景来看,本族语译者与非本族语译者的译文在平均句长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三个译本中戈译的平均句长最长,黄译次之,韩译最短;与BNC语料库相比,黄译的平均句长最接近英语本族语原创文本(差额为0.29),其次分别是戈译(差额0.48)和韩译(差额0.7)。检索结果表明,译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对于译文语句应用的复杂程度和文本的可读性并没有显著影响。

表2 《六祖坛经》中英本与BNC语料库平均句长

(四)《六祖坛经》三译本篇章结构分析

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中的《六祖坛经》中文文本共十品。在汉英语篇对应方面,黄译和韩译的10个章节分别与中文源语文本的十品在篇章层面一一对应,而戈译只有9章。研究发现,戈译没有与中文源语文本《疑问品第三》相对应的章节,其余章节也未能与中文源语文本一一对应,一些章节甚至对中文原本的段落做了显著的改动[8]。上述发现再次证明了戈译所表现出的译者对文本的操纵。

二、《六祖坛经》三译本异同的动因分析

“翻译不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语言转换,而是受到各种语言文化因素制约的社会行为或文化与历史现象”[9]。对于三译本所呈现出的异同,我们理应将其还原到译本产生时的具体社会文化语境和历史背景中,去探析造成译本异同的深层原因。

(一)译者自身的因素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翻译目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对目标读者的判断等都会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方法的运用。黄茂林居士作为禅宗弟子,翻译《六祖坛经》是为了向欧美等英语世界译介六祖大师的禅宗思想。为了“不失本宗”,译文的遣词、构句和谋篇处处尊崇《六祖坛经》中文源语文本,使译本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异质文化特色。

德怀特·戈达德(Dwight Goddard)是美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教义期间首次接触到了佛教,后于1928年在日本的禅宗寺院专门研修佛学。其翻译《六祖坛经》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美国本土的普罗大众认识禅宗,接受禅宗思想”[8],从而解决基督教无法解决的欧洲文明所带来的问题,拯救当时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帮助美国人民获得解脱。

克里斯玛·韩福瑞(Christmas Humphreys)是英国御用大律师,也是英国最早皈依并推广佛教的人士,曾于1924年在英国伦敦创立英国佛教会(Buddhist Lodge,London)(英国佛教协会的前身), 并曾编著多本大乘佛教书籍。为了使《六祖坛经》能够更好地引导西方社会走向和平,使更多的人获得心灵的 开 悟 (“May it play its part in guiding Western thought and action into the Middle Way which leads to peace and to the heart’s enlightenment.”)[4]7,1952年对黄译本进行了修订。

(二)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的影响

翻译不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翻译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黄译于1930年在中国上海正式出版,此时国内社会整体环境正值中国近代史上的“黄金十年”,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水平等均处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1932年在美国出版的戈译遭逢的却是在华尔街股市暴跌 (The Wall Street Crash of 1929)重创下的大萧条。戈译的出现正是戈达德(Goddard)期望借助六祖大师的开悟,藉由禅宗的智慧使美国民众得以脱离苦海的结果。韩译出版于1953年的英国伦敦,此时的英国社会已经完全脱离了二战的影响,社会生活正在全面复苏,民众对未来充满乐观与希望。韩福瑞(Humphreys)希望修订之后的黄译能够更好地帮助民众认识禅宗,领悟禅宗的智慧,引领社会走向和平。

三、结语

本文在自建《六祖坛经》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文原本及其相应的三个英译本的检索分析,发现三个译本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翻译文本的语际显化特征,但黄译和韩译更倾向于忠实中文源语文本,而戈译则更多地体现了译者对文本的操纵。三位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生活背景以及身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大环境对于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译者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译本的高频词使用和语句的复杂程度以及译文的可读性并没有显著影响。中国本土学者在中华典籍外译的宏伟工程中一样大有可为。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好环境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中国本土的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理应“在加强中英语言与文化修养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从事汉籍的外译工作,为在新世纪弘扬中华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10]。

[1]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M]//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2]Wong Mou-Lam.Sutra Spoken by the Sixth Patriarch,Wei Lang,on the High Seat of“the Gem of Law”(Dharmaratha)[M].Shanghai:Yu Ching Press,1930.

[3]Dwight Goddard.The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M]//A Buddhist Bible.Vermont:Thetford,1932.

[4]Christmas Humphreys.The Sutra of Wei Lang(or Hui Neng)[M].London:Luzac&Company Ltd.,1953.

[5]丁福保.《六祖坛经》笺注[M].香港:香港佛教流通处,1919/2002.

[6]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3.

[7]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85.

[8]宋伟华.《坛经》黄茂林英译本与Dwight Goddard英译本比较[J].中国科技翻译,2013(1):19-22.

[9]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5.

[10]潘文国.译入与译出——谈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2):42-45.

猜你喜欢

尊者译本语料库
降龙尊者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读郑重《十八应真像册》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