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汉字文化提高课堂实效

2014-05-07阮平春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牲畜甲骨文字形

阮平春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我们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地将汉字学知识,适度地运用到汉字教学中,真正将汉字的文化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灵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课例,谈谈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如何实施的。

一、展示字形,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生齐读课题后)

师:看到“田园”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田野、庄稼、农舍、动物……

师:绿油油的原野有了马、牛、羊这些动物,就更加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文中有个生词,就是马、牛、羊的统称,知道是什么词吗?

生:牲畜。

师:(出示“牲畜”,引导读准字音)从“牲畜”的字形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牲畜”指马、牛、羊等家畜。

(师示范书写“牲畜”,生书空。)

师:(过渡导入)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有了马、牛、羊这些牲畜,处处都是那么充满生机,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充满田园诗情的荷兰去看一看。

教学生字,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固定的环节,只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都可以适时进行。“畜”是本课的生字,在导入新课时,由课题中的“田园”一词引入,展示“畜”的演变过程,不仅让学生对其字形、字义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一开课就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第2、3、4自然段“白天牧场上牲畜悠闲自在的生活”做好了铺垫。这样,由“牲畜”一词导入,统领全课,一箭双雕。

二、追本溯源,了解背景

“汉字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运用汉字学的科学原理使其科学化……”(温儒敏语)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教学中,教师运用汉字学知识科学地解析汉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时,我把教学“奴仆”与了解课文背景相结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兵败会稽之后,越王勾践做出了什么决定?(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汇报)接着我边在黑板上画“奴”的甲骨文“■”,边解说:这是一个低头俯身跪着的女子,她两手交叉放在胸前,一副温顺听话的样子。尽管这样,旁边还是有一只男人的大手伸过来,一把抓住女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接下来在黑板上画“仆”字的甲骨文“■”(繁体写作“僕”),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很重的刑具,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主人还给他穿上带有动物尾毛的奴隶服,让他走在大街上。不仅这样羞辱他,而且还要他整天干重活。最后告诉学生,“奴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尊严、地位卑贱,还要给主人做牛做马、干许多重活的人。

这样引导学生追溯字源,从甲骨文“奴”“仆”的字形出发,了解勾践夫妇身为“奴仆”所遭受的屈辱,进而体会到越王兵败求和的无奈,以及勾践当时内心抉择的痛苦,为理解下文“卧薪尝胆”的内涵打好了基础。

三、表演创境,揭示中心

古文字所展示的图画,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更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水到渠成。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顾茅庐》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地站着呢?请同学们看这个“恭”字。

师: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的情形?

(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师:联系“恭”的字形,想想刘备应该是怎样站着呢?

(生改变站姿,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师:那么,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站着,站了多久?

……

通过小篆体的“恭”字,结合表演“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恭恭敬敬”的意思,读懂了刘备是如此虔诚,如此谦逊,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领略到了祖先造字的智慧!

四、角色体验,学习写法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语境,让学生通过角色进行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记住字形、掌握字义也就轻而易举了。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中的生字“讯”,我是这样设计的:(1)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说说课文哪里写得最有趣最生动。(2)根据学生的汇报——“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从中引出生字“讯”。(3)边出示“讯”的甲骨文“■”边解说:这是会意字,从口,从系(绳索),表示审问被绳索反绑着的俘虏或奴隶。小篆“■”改为形声字,从言,卂(xùn)声。(4)师范写“讠”讲解:“讠”表示与言语有关,“讯”本义是审讯,引申指询问,进而引申为音信、消息。在文中的意思是消息。(5)学生练习书写。(6)采访学生: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想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呢?(7)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

在具体的语境中,形象地展示“讯”的甲骨文与小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不仅记住了“讯”的字形、字义,提高了对汉字的运用和书写能力,而且通过角色体验,趣味盎然地体会到了课文拟人手法的妙用。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我们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地将汉字学知识,适度地运用到汉字教学中,真正将汉字的文化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灵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课例,谈谈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如何实施的。

一、展示字形,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生齐读课题后)

师:看到“田园”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田野、庄稼、农舍、动物……

师:绿油油的原野有了马、牛、羊这些动物,就更加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文中有个生词,就是马、牛、羊的统称,知道是什么词吗?

生:牲畜。

师:(出示“牲畜”,引导读准字音)从“牲畜”的字形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牲畜”指马、牛、羊等家畜。

(师示范书写“牲畜”,生书空。)

师:(过渡导入)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有了马、牛、羊这些牲畜,处处都是那么充满生机,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充满田园诗情的荷兰去看一看。

教学生字,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固定的环节,只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都可以适时进行。“畜”是本课的生字,在导入新课时,由课题中的“田园”一词引入,展示“畜”的演变过程,不仅让学生对其字形、字义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一开课就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第2、3、4自然段“白天牧场上牲畜悠闲自在的生活”做好了铺垫。这样,由“牲畜”一词导入,统领全课,一箭双雕。

二、追本溯源,了解背景

“汉字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运用汉字学的科学原理使其科学化……”(温儒敏语)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教学中,教师运用汉字学知识科学地解析汉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时,我把教学“奴仆”与了解课文背景相结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兵败会稽之后,越王勾践做出了什么决定?(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汇报)接着我边在黑板上画“奴”的甲骨文“■”,边解说:这是一个低头俯身跪着的女子,她两手交叉放在胸前,一副温顺听话的样子。尽管这样,旁边还是有一只男人的大手伸过来,一把抓住女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接下来在黑板上画“仆”字的甲骨文“■”(繁体写作“僕”),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很重的刑具,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主人还给他穿上带有动物尾毛的奴隶服,让他走在大街上。不仅这样羞辱他,而且还要他整天干重活。最后告诉学生,“奴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尊严、地位卑贱,还要给主人做牛做马、干许多重活的人。

这样引导学生追溯字源,从甲骨文“奴”“仆”的字形出发,了解勾践夫妇身为“奴仆”所遭受的屈辱,进而体会到越王兵败求和的无奈,以及勾践当时内心抉择的痛苦,为理解下文“卧薪尝胆”的内涵打好了基础。

三、表演创境,揭示中心

古文字所展示的图画,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更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水到渠成。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顾茅庐》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地站着呢?请同学们看这个“恭”字。

师: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的情形?

(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师:联系“恭”的字形,想想刘备应该是怎样站着呢?

(生改变站姿,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师:那么,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站着,站了多久?

……

通过小篆体的“恭”字,结合表演“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恭恭敬敬”的意思,读懂了刘备是如此虔诚,如此谦逊,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领略到了祖先造字的智慧!

四、角色体验,学习写法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语境,让学生通过角色进行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记住字形、掌握字义也就轻而易举了。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中的生字“讯”,我是这样设计的:(1)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说说课文哪里写得最有趣最生动。(2)根据学生的汇报——“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从中引出生字“讯”。(3)边出示“讯”的甲骨文“■”边解说:这是会意字,从口,从系(绳索),表示审问被绳索反绑着的俘虏或奴隶。小篆“■”改为形声字,从言,卂(xùn)声。(4)师范写“讠”讲解:“讠”表示与言语有关,“讯”本义是审讯,引申指询问,进而引申为音信、消息。在文中的意思是消息。(5)学生练习书写。(6)采访学生: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想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呢?(7)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

在具体的语境中,形象地展示“讯”的甲骨文与小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不仅记住了“讯”的字形、字义,提高了对汉字的运用和书写能力,而且通过角色体验,趣味盎然地体会到了课文拟人手法的妙用。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我们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地将汉字学知识,适度地运用到汉字教学中,真正将汉字的文化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灵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课例,谈谈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如何实施的。

一、展示字形,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生齐读课题后)

师:看到“田园”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田野、庄稼、农舍、动物……

师:绿油油的原野有了马、牛、羊这些动物,就更加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文中有个生词,就是马、牛、羊的统称,知道是什么词吗?

生:牲畜。

师:(出示“牲畜”,引导读准字音)从“牲畜”的字形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牲畜”指马、牛、羊等家畜。

(师示范书写“牲畜”,生书空。)

师:(过渡导入)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有了马、牛、羊这些牲畜,处处都是那么充满生机,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充满田园诗情的荷兰去看一看。

教学生字,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固定的环节,只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都可以适时进行。“畜”是本课的生字,在导入新课时,由课题中的“田园”一词引入,展示“畜”的演变过程,不仅让学生对其字形、字义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一开课就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第2、3、4自然段“白天牧场上牲畜悠闲自在的生活”做好了铺垫。这样,由“牲畜”一词导入,统领全课,一箭双雕。

二、追本溯源,了解背景

“汉字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运用汉字学的科学原理使其科学化……”(温儒敏语)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教学中,教师运用汉字学知识科学地解析汉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时,我把教学“奴仆”与了解课文背景相结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兵败会稽之后,越王勾践做出了什么决定?(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汇报)接着我边在黑板上画“奴”的甲骨文“■”,边解说:这是一个低头俯身跪着的女子,她两手交叉放在胸前,一副温顺听话的样子。尽管这样,旁边还是有一只男人的大手伸过来,一把抓住女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接下来在黑板上画“仆”字的甲骨文“■”(繁体写作“僕”),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很重的刑具,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主人还给他穿上带有动物尾毛的奴隶服,让他走在大街上。不仅这样羞辱他,而且还要他整天干重活。最后告诉学生,“奴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尊严、地位卑贱,还要给主人做牛做马、干许多重活的人。

这样引导学生追溯字源,从甲骨文“奴”“仆”的字形出发,了解勾践夫妇身为“奴仆”所遭受的屈辱,进而体会到越王兵败求和的无奈,以及勾践当时内心抉择的痛苦,为理解下文“卧薪尝胆”的内涵打好了基础。

三、表演创境,揭示中心

古文字所展示的图画,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更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水到渠成。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顾茅庐》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地站着呢?请同学们看这个“恭”字。

师: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的情形?

(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师:联系“恭”的字形,想想刘备应该是怎样站着呢?

(生改变站姿,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师:那么,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站着,站了多久?

……

通过小篆体的“恭”字,结合表演“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恭恭敬敬”的意思,读懂了刘备是如此虔诚,如此谦逊,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领略到了祖先造字的智慧!

四、角色体验,学习写法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语境,让学生通过角色进行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记住字形、掌握字义也就轻而易举了。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中的生字“讯”,我是这样设计的:(1)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说说课文哪里写得最有趣最生动。(2)根据学生的汇报——“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从中引出生字“讯”。(3)边出示“讯”的甲骨文“■”边解说:这是会意字,从口,从系(绳索),表示审问被绳索反绑着的俘虏或奴隶。小篆“■”改为形声字,从言,卂(xùn)声。(4)师范写“讠”讲解:“讠”表示与言语有关,“讯”本义是审讯,引申指询问,进而引申为音信、消息。在文中的意思是消息。(5)学生练习书写。(6)采访学生: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想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呢?(7)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

在具体的语境中,形象地展示“讯”的甲骨文与小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不仅记住了“讯”的字形、字义,提高了对汉字的运用和书写能力,而且通过角色体验,趣味盎然地体会到了课文拟人手法的妙用。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牲畜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添一笔变个字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为什么给牲畜喂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