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效果

2014-05-06翟红印许予明谢晓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8期
关键词:脑性终板肌张力

翟红印,许予明,谢晓明

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效果

翟红印1,2,许予明2,谢晓明1

目的观察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2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包括功能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药物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痉挛肌肉运动终板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价患儿功能区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痉挛程度,采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改善,MAS分级明显降低,MDI和PDI评分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能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减轻痉挛,改善智力发育。

脑性瘫痪;痉挛;运动终板;药物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

[本文著录格式]翟红印,许予明,谢晓明.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 (8):776-779.

脑瘫是指从受孕开始至婴儿期,以大脑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以前出现。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长期或终身残疾,是目前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1],其中痉挛型脑瘫患儿约占60%~70%。肌肉运动终板通常是指运动神经分支经过肌肉或运动终板密集的部位(采用电刺激来定位,使用最小的电刺激就可以激发最大肌肉收缩的部位即为运动终板聚集处),注射药物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2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情况,分别采用综合康复加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和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瘫康复中心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230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及分型[2]。

纳入标准:①引起脑瘫症状的损伤是静止的、非进行性;②引起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的病变部位在头部;③症状在2岁之前出现。排除标准:①并发感知觉障碍、癫痫及其他异常;②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推拿、物理因子和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①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经颅磁治疗、低频电疗仪、电子生物反馈和中频电疗仪)[3-5],每天1次,15 d为1个疗程,间隔15 d继续下一个疗程;②功能训练主要是Bobath运动疗法[6],每天由治疗师采用Bobath运动疗法在康复中心治疗45min,其余时间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在康复中心指导家属进行训练。30 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方法。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方法如下。①药物配制:100 ml生理盐水加维生素B1300 mg、维生素B121 mg配制成混合液。②肌肉运动终板定位:根据瘫痪肢体部位及伴随症状。双上肢屈曲取肱二头肌;拇指内收取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前臂内旋取旋前圆肌;坐不稳取竖脊肌;尖足取腓肠肌;足内翻取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采用SY-ME-108型肌电诊疗仪(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先用表面电极采用3 mV左右的刺激强度,经皮探测引起肌肉收缩最明显的地方确定为运动点;然后用0.3 mm或0.5 mm的针电极在运动点进针,刺激强度为0.1 mV,边刺激边进针,引起肌肉收缩最敏感的地方确定为运动点。经电刺激确定肌肉运动终板后,选择2~3个运动注射点,每个注射点距离2 cm,用龙胆紫做标记。注射药物1~1.5 ml,每周一、三、五注射,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0 d进入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评价

1.3.1 临床疗效采用周平秋等提出的小儿评估标准[7],包括运动功能、症状与体征评价及治疗后进度评估等。参考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

①显效:总分提高20%或以上;②有效:总分提高1%~19%;③无效:总分未提高,甚至减少。

1.3.2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根据脑瘫患儿的年龄所能达到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级,参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A区(卧位与翻身)的四级法给予分级[8]。

1.3.3 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量表中等级分为0、Ⅰ、Ⅰ+、Ⅱ、Ⅲ、Ⅳ级[9]。0级,无张力增加;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静止肌紧张程度轻微增加,表现为抓放时,或运动到极限位时阻力的少许增加);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的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并始终呈现一定阻力;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的被移动仍比较容易;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Ⅳ级,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1.3.4 智力发育测定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共同编制的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10]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er developmental index,PDI)的评定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如果数据满足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中非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5.476,P=0.019)。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n)

2.2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Ⅲ级动作完成(62.6%)明显高于对照组(34.8%)(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比较[n(%)]

2.3 MAS

两组治疗后痉挛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治疗后0级无明显肌张力增加占15.7%,对照组治疗后0级无明显肌张力增加占5.2% (P<0.05)。见表4。

2.4 智力发育评分

两组治疗后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MDI、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对比[n(%)]

表5 两组智力发育治疗前后评分对比

3 讨论

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是通过在运动终板聚集区注射药物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运动终板采用电刺激定位,使用最小的电刺激就可以激发最大肌肉收缩的部位即为运动终板聚集区,注射点一般在运动终板密集区(多在肌腹中点)。

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报道比较多[11-12],肌肉运动终板注射相关报道比较少。肌肉运动终板药物疗效的机理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局部针刺损伤肌纤维及肌肉水肿产生神经阻滞,降低了肌梭的敏感性。②局部注射1~1.5 ml注射液导致压迫性传导阻滞[13],肌肉传入冲动阻滞可降低肌梭的敏感性,减少Ⅰa传入冲动,减弱ɑ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14],从而降低四肢肌肉的肌张力,提高肌力。肌肉运动终板注射选择的靶肌肉更具体、准确。本研究结果显示,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在提高脑瘫患儿疗效、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临床治疗中发现脑瘫患儿的肌肉神经存在继发性损伤,有肌纤维变性、结缔组织增生[15-16],肌肉体积缩小,肌肉顺应性下降,肌力差等[17]。通过肌肉运动终板注射来营养修复病变的肌肉,通过神经系统反射弧的负反馈作用,降低肌肉的肌张力,提高肌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此前的研究发现,刺激外周肌肉运动终板,不仅能改善脑瘫患儿四肢的肌张力、提高肌力,对中枢神经也有修复作用[18]。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根据患儿多动不易配合的特点,可以保持对局部肌肉较长时间的刺激,且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抑制肌肉痉挛性收缩,在预防异常姿势的固定、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改善ROM等方面效果显著。

注射药物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19]。维生素B1能使神经细胞兴奋,调节神经体液,提高肌肉的传导性和兴奋性。维生素B12可以修复损伤的神经,促进髓鞘和轴突的再生,促进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刺激神经组织内核酸与蛋白合成及修复、维持有髓鞘纤维功能[20],且注射用维生素浓度越高,效果越好[21],有利于痉挛型脑瘫神经系统的恢复,使受损的肢体维持于正常姿势。

Bobath法是一种运动疗法。脑瘫儿童脑神经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强,通过运用正确的手法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产生正确的反应,通过反复的刺激和训练,使其逐渐发展为正常的运动模式,是目前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22]。

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既可以修复继发性外周肌肉损伤,还可以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通过综合治疗,进一步激发脑和机体的代偿能力,抑制异常运动姿势,建立正常运动模式,从而明显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1]秦贞薇,戴家兰,韩廷奎.脑性瘫痪152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2):124-125.

[2]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刘璨,王跑球,刘跃琴,等.推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0): 960-962.

[4]林小苗,宋雄,邹林霞,等.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1):26-28.

[5]李司南,童光磊,张敏,等.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能力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 8(24):737-738.

[6]陆远.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4):420-421.

[7]周平秋,颜华,张惠佳,等.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初探[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 (18):3072-3073.

[8]Russell DJ,Rosenbaum PL,Cadman DT,et al.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a mea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therapy[J].Dev Med Child Neural,1989,31(3):341-352.

[9]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痉挛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06-909.

[10]范存仁.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8:1-10.

[11]黄启军,杨杰,刘振寰,等.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脑瘫伴言语障碍62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 (3):30-33.

[12]翟红印,韩东伟,苏春娅.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双上肢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 (5):461-462.

[13]孟庆云,刘顺锁,刘志双.神经阻滞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5.

[14]谢晓云,魏源.局部药物治疗中枢性肌痉挛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671-674.

[15]孙薇.脑性瘫痪患儿神经肌肉的病理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47.

[16]关丽君,董顶宝,王岩,等.痉挛型脑性瘫痪14例腓肠肌超声影像改变[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2012,38(1):47.

[17]侯梅,王海桥,孙殿荣.脑性瘫痪患者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继发性病变及康复策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 (3):238-240.

[18]翟红印.肌肉功能定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60例[J].河南中医,2010,30(9):912-914.

[19]孙莉,翟红印,苏春娅.穴位与肌肉定位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33-35.

[20]王贤娴.维生素B1、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体会[J].现代中医药,2011,31(3):45-46.

[21]Lu YJ,Hong GX.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response to target muscular injection of methyl cobalamin in rats[J].Chin J Clin Rehabil,2006,17(10):184-186.

[22]陆芳,李芳.Bobath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注射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24(34):3710-3711.

Effect of Drug Injection in Muscle Motor Points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ZHAI Hong-yin,XU Yu-ming,XIE Xiao-ming.Rehabilitation and Treatment Centre for Cerebral Pals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5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rug injection in muscle motor points o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Methods230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11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cluding functional training,physical therapy and medici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jection of vitamin B1and vitamin B12in muscle motor points in addition.They were assessed with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and psychomoter developmental index(PDI)of CDCC Infant Me Ntal Development Scale.Results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improved,MAS score decreased,the scores of MDI and PDI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P<0.01)in both groups,which were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Drug injection in muscle motor points can improve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relieve spasm,and improv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erebral palsy;spasm;motor end plate;drug injection;Vitamin B1;Vitamin B12

10.3969/j.issn.1006-9771.2014.08.018

R742.3

A

1006-9771(2014)08-0776-04

2014-03-07

2014-04-30)

1.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瘫康复科,河南郑州市450052;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市450001。作者简介:翟红印(1974-),男,汉族,河南兰考县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脑瘫、脑炎后遗症、精神发育迟缓的康复治疗。

猜你喜欢

脑性终板肌张力
脊柱终板炎的研究进展*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