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
2014-05-05黄英
黄 英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0)
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
黄 英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0)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的原因。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输液反应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首先单因素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反应常见危险因素的差别,然后以输液反应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i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输液反应发生率为9.95%;试验组过敏史、与其他药物联用及滴速>60次/min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其他药物联用输液反应发生率为单用的1.769倍;有过敏史者输液反应发生率为无过敏史者的1.214倍;滴速>60次/min者输液反应发生率为滴速≤60次/min者的1.162倍。结论既往过敏史、与其他药物联用及滴速过快为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热毒宁注射液为临床中常用的中成药制剂,虽然疗效确切,但输液反应发生率较高[1]。目前研究多局限于输液反应报道,但其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尚缺乏深入研究。笔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年龄≥18岁;配合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102例,男性56例,女性46例;年龄18~72岁,平均(49.88±5.12)岁;对照组923例,男性509例,女性414例;年龄18~74岁,平均(50.09±5.20)岁。两组在年龄及性别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将在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4 h内发生输液反应患者定义为试验组,将未发生输液反应患者定义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皮肤病病史、药物联用情况、输液速度。首先单因素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别。然后,以输液反应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i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样本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液反应发生率共纳入1025例患者,其中102例发生输液反应,输液反应发生率为9.95%。
2.2 两组输液反应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试验组过敏史、与其他药物联用及滴速>60次/min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龄及皮肤过敏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输液反应危险因素的单因素比较n(%)
2.3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以输液反应为应变量(是=1,否=0),以过敏史(是=1,否=0)、与其他药物联用(是=1,否=0)、滴速>60次/min(是=1,否=0)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其他药物联用输液反应发生率为单用的1.769倍;有过敏史者输液反应发生率为无过敏史者的1.214倍;滴速>60次/min者输液反应发生率为滴速≤60次/min者的1.162倍。
表2 输液反应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既往过敏史为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提示有过敏史者为无过敏史者发生输液反应的1.214倍。热毒宁注射液含有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而绿原酸是一种常见的致敏物质,通过与蛋白质上的氨基酸结合形成免疫原性复合物而致敏[2]。这提示医护人员,对既往有任何药物过敏史及过敏体质患者均应慎用热毒宁注射液,如果必须使用,则需加强巡视,及早发现过敏反应并及时处理。
与其他药物联用为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提示与其他药物联用者为单用者发生输液反应的1.769倍。徐玉玲等[3]研究表明,热毒宁注射液与化学药物配伍后渗透压低于人体正常范围,而导致输液反应高发。在热毒宁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提及不可以与青霉素、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同时配伍使用。然而,临床中热毒宁注射液与青霉素类等抗生素续用情况极其多见,这是输液反应高发的重要原因,建议必须联合用药时,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管路,或更换输液管路。
滴速过快也为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提示滴速>60次/min者输液反应发生率为滴速≤60次/min者的1.162倍。尚未见滴速对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的报道。但既往很多研究[4]表明,降低输液速度可有效降低中成药制剂的输液反应。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尽量控制热毒宁注射液的滴速,尤其对于是输液反应高发人群,更应控制滴速,最大程度地降低输液反应。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既往过敏史、与其他药物联用及滴速过快为热毒宁注射液输液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提醒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对既往有过敏史者慎用热毒宁注射液,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联用,控制静滴速度。
[1]宋阳琴,李红.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首都医药,2012,5(10):39-40.
[2]王强.热毒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40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B):69-70.
[3]徐玉玲,王永香,张静,等.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的渗透压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7(3):285-286.
[4]崔玉焕.不同速度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观察[J].医药导报,2008,27(4):482-483.
R595.3
B
1004-745X(2014)01-0168-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91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