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6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4-05-05代瑞花周淑丽米学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1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出血急性

朱 娜 代瑞花△周淑丽 米学丽

(1.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9;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6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朱 娜1代瑞花1△周淑丽2米学丽1

(1.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9;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经过常规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常规护理方法及简单康复训练,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为评价指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焦虑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较普通护理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相关功能的恢复,同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综合康复训练急性脑出血术后恢复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常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治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脑出血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及疾病优质护理理论为指导,研究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自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62例患者,年龄37~84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病诊断标准[1]及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1±6.2)岁;发病时间(2.0±0.8)h;出血量(26.4± 20.7)mL。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8.3±5.9)岁;发病时间(2.1±0.6)h;出血量(25.8± 21.6)mL。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的常规护理方法及简单康复训练;实验组则采取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时间为6个月。常规护理、护理健康教育[2-3]及综合康复训练[4]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2.1 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情况,连接多功能监护仪以监测病情,必要时予以吸氧。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躁动者加床栏或约束带以防止坠床,神志清楚者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护理健康教育(1)防止出血加重。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在发病24~48 h内避免搬动,必须搬动时应保持患者身体的长轴在一条直线上,以免牵动头部;安置患者于侧卧位、以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若患者有面瘫,可取面瘫侧朝上侧卧位,有利于口腔分泌物的引流。(2)防止血压增高。每30分钟测血压1次并记录;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剧烈咳嗽、打喷嚏、躁动、用力排便等;遵医嘱正确、及时地应用降压药物,调控血压在比较平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的水平,以免影响脑血供;若发现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3)对症护理。注意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保护患者发生意外伤害;加强感觉、运动障碍肢体的皮肤护理,预测皮损的危险因素并尽量避免或消除,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每2小时翻身1次,随时观察皮肤

受压情况并按摩受压部位,以保持皮肤完整,预防压疮形成。(4)心理护理。患者神志清醒后,评估其心理状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以利于其纠正心理障碍。(5)生活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 h内应暂禁食,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24 h后生命征稳定、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严重消化道出血时,可开始鼻饲流质饮食并做好鼻饲管的护理;不能鼻饲者改为胃肠外营养,一般静脉输液控制在1500~2000mL/d,输液中要随时调整滴速并观察患

者有无肺水肿、脑水肿症状;如患者意识清醒后有吞咽困难,应评估吞咽困难的程度,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进食安全,并做好误吸急救的准备;每日2次进行口腔护理,以增进食欲;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遵医嘱应用软化大便的药物,但禁止灌肠;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体力的恢复。(6)用药护理。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并根据血压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用呋塞米,要注意血清电解质变化。应用硫酸镁时,须注意观察呼吸、循环情况及昏迷程度,硫酸镁不可漏出血管外,以免发生组织坏死,静脉推注不能过快,以免导致一过性头晕、头痛和视物模糊等。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以中药活血化瘀类药物,对患者下肢,尤其是足部进行药物擦拭和足浴治疗,增强患者血液循环。

1.2.3 综合康复训练(1)全面性按摩。采取安抚性推摩、擦摩,轻柔的揉、捏等方法,待肌肉适应了按摩刺激时,再逐步加重手法。按摩顺序可先从头部开始。用拇指揉摩患者头部5次,用手揉拿患者上肢5次,然后再用手指在肌腱部位做弹指法1~2次,同时捻揉和活动各指关节。下肢屈曲数次,并用拇指揉按足背面各趾间数次。按摩的时间和力量应因人而异,年龄大和体弱者。按摩的力量要轻,持续的时间要短。每次按摩一般持续20~30min,每日1次,5 d为1个周期。(2)主动及被动运动。被动运动包括将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和上举等;前臂要内收、外旋;肘关节要屈、伸、旋前、旋后;腕关节要屈、伸、旋转;手指要屈、伸,做各指和拇指的对指、分指运动;髋要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旋转;膝关节要屈、伸:踝关节要跖屈、背屈、内翻、外翻;足趾要屈、伸等。每次每个关节活动20~30次,活动结束时,将患肢放在功能位置。主动运动包括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可外展肩关节,同时还要做向后的运动,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并做握拳和伸掌运动;还应锻炼患者手推、拉和抓持物体。能下地患者采取先原地踏步,再练习迈步的训练方式。若患者抬脚有困难时,可在患者的脚上系一条绳子,由扶持者协助提脚迈步,逐渐过渡到自己扶持物体行走。

1.3 评价指标以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程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5],根据分数将患者分为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和重度焦虑(>69分)。以此为基础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焦虑程度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焦虑程度评分(分,±s)

表1 两组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焦虑程度评分(分,±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n 治疗前SAS评分实验组31对照组31治疗后SAS评分轻度中度重度74.4±8.9 48.6±5.2*△18(58.06)10(32.26)3(9.68)75.9±9.3 58.1±6.6*9(29.03)15(48.39)7(22.58)

2.2 两组患者经护理及康复训练后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

表2 两组经护理及康复训练后并发症发生率(n,%)

3 结论

脑出血类似于中医的“中风”、“偏枯”、“薄厥”等,其发生与气血逆乱而导致阴阳失调密切有关。本病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在情志过极,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用力过度,在气候骤变的诱发下,致瘀血阻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形成本病。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因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为主。由于该病的并发症较高,因此治疗后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极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脑出血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及疾病优质护理理论为指导,研究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急性脑出血的中医优质护理提供临床治疗依据。结果显示,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较普通护理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明显[4],能够有效地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相关功能的恢复,同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0.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2-33.

[3]刘娜艳.基底节出血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66.

[4]江雪英.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护理要点[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1):70-71.

R473.6

B

1004-745X(2014)01-018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104

△通信作者

2013-09-22)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出血急性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