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014-04-29张明国白夜昕
张明国 白夜昕
[摘 要]阶梯式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等发展形式的重要补充;它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它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必然性、等级性、线性等特征而不能反映其个体性、偶然性、随机性、非线性等特征,难以反映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等发展向度;它为发展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阈,为生态文明发展和中国梦实现提供了理论判据,发展生态文明和实现中国梦要根据中国国情探寻中国特色的阶梯式发展之“道”。
[关键词]阶梯式发展;普遍性;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4)01-0000-05
关于事物发展的形式,迄今曾经有“圆圈式发展”(黑格尔)、“螺旋式上升”(恩格斯、列宁)、“波浪式前进”(毛泽东)等表述。朱训在概括和总结其矿产勘查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梯序次递进律”[1](pp.23-24)等规律。其后,他又将其推衍到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等领域,创立了“阶梯式发展理论”[2],试图以此探寻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之“道”。这种表述和其他种表述有何关系?这种把来源于某一个具体领域的理论推衍到广泛而抽象的领域的科学性或合理性何在?能否运用该理论探寻目前政府倡导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之“道”?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
一
阶梯大致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台阶和梯子,即循台阶、梯子前行,它是人类为前行而运用技术使用直接或间接的物质材料建造出来的物质性工具,具有生成性或建构性、效用性等特点,可称之为“物质性阶梯”或“技术性阶梯”。二是指事物运动或发展的途径或过程。它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运动或发展形式的比喻性或解释性描述,具有解释性、寓意性、生动性等特点,可称之为“解释性阶梯”。阶梯的概念意味着阶梯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悠久的物质性阶梯的发明史和解释性阶梯的认识史,这可从阶梯的起源体现出来:第一,在物质层面,它起源于人类为逃避猛兽进攻而爬树或依托天然斜坡登高,并受之启发制作的梯子。其中,受爬树(踩登树杈)的启发制作了木梯,受斜坡的启发制作了台阶(阶梯)。木梯(云梯)可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最早发明的。原始的人力“升降梯”可能是古埃及人最早发明的。1203年,法国人制作了畜力起重机。以后,英国人又研制了液压升降机。1854年,美国机械师奥迪斯发明了电力升降梯。从此,阶梯便不断地被使用并在其中得到了发展。第二,在解释层面,它大致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描述审美发展形式的“审美阶梯说”(外在美→心灵美→行为美→习俗美、产品美→制度美→知识美→美的理念)和古代中国庄子解释事物发展形式的“递进论”(万物起源于气,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由于发明阶梯的原料和启示都来源于自然界,因此,承认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先在性,就要承认阶梯存在的先在性,这是认识阶梯的重要前提。阶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的效用性和解释性一直被贯穿于其中,并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凸显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征。
阶梯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它存在和使用的跨时空性:物质性阶梯的普遍性主要是指它能够满足不同时空域中的人类登高(或下降)、前进(或后退)的需要;解释性阶梯的普遍性主要是指它能够使人类对认识对象(或对其自身认识)进行跨时空性解释,满足其认识和表述的需要。阶梯的普遍性在朱训的论文中得到了论述: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阶梯性(物质世界存在的阶梯性、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梯性、人类生活存在的阶梯性),人类认识运动的阶梯性(自然界认识运动的阶梯性、人类社会认识运动的阶梯性)。从“万方数据资源(主网站)”上检索到以“阶梯”为研究对象的汉语学术论文共15141篇。其中,自然科学:7843篇;技术科学:5321篇;社会科学:1693篇;人文科学:642篇(检索截止时间:2013年3月20日)。同时还检索到存在于各学科中的阶梯及其相关汉语术语(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阶梯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物质性阶梯主要存在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中,解释性阶梯主要存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阶梯的普遍性意味着可以将它由某一个具体领域推衍到广泛而抽象(如社会、文明等)领域,由此可把生态文明和中国梦置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阶梯之中,并与其他阶梯相关联,按照“阶梯式发展理论”,并借鉴其他文明和社会的阶梯发展经验进行建设和发展。
阶梯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存在和使用的时空性:第一,物质性阶梯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时空域中的阶梯在材料(木制、铁制、铝制、钢筋混凝土结合等)、形状(旋转式、垂直式、折叠式等)、结构(台阶式、升降式、盘旋式等)、功能(楼梯、观光梯、天梯等)、驱动力(人力、电力、机械力等)、存在(固定和移动、倾斜和垂直等)等方面,它反映出不同时空域中的人类的价值诉求和客观的物质条件关系的对立统一。第二,解释性阶梯的特殊性体现在对不同时空域中的事物(物质、社会、思维等)演化的形式的比喻性描述:由小到大(数量或规模)、由弱到强(强度)、由低到高(态位)、由简单到复杂(性质或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熵)等,它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认识的多样性。表1和表2不仅反映出了阶梯存在的普遍性而且还反映出其存在的特殊性(多样性)。阶梯的特殊性意味着不能忽视甚至无视阶梯所处时空条件而机械无条件地从一个领域推衍到其他领域,不能忽视甚至无视生态文明和中国梦的特殊性而机械地把它们置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阶梯之中,与其他阶梯相混同,并以传统阶梯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阻碍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中国梦的特色阶梯发展之“道”的探寻。
阶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存在如下辩证关系:第一,阶梯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阶梯的特殊性体现其普遍性。阶梯的效用性存在于不同时空域中人类依据其目的性诉求及其认识和创造力而创造的阶梯之中,并通过不同形式、种类的阶梯体现出来。第二,阶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阶梯的普遍性在不同时空域中,依据人类不同的目的和价值诉求及其认识和创造能力而转化为特殊性;阶梯的特殊性在相同的时空域中,依据人类相同的目的和价值诉求及其认识和创造力而转化为普遍性。阶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意味着前者以后者为其展现的条件和限度,后者以前者为其展现的依据和基础,意味着阶梯的存在和使用是有限的、有条件的但不能是无限的、无条件的。由此,既可以把生态文明和中国梦置于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阶梯之中,依照“阶梯发展理论”并借鉴其他社会和文明阶梯发展的经验去建设和实现,同时又要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探寻其特色的阶梯发展之“道”。
二
发展是指“从低级向高级、从无序向有序、从简单向复杂的上升运动”[3](p.151)。发展在总体上有三种方向:一是“单一水平的转化,即同一等级形式间的变化”,二是“下降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有序向无序、从较复杂向较简单的变化”,三是“上升运动,即同下降相反的变化”。[3](p.154)由于发展是事物的运动、变化、矛盾和联系的过程,因此,承认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先在性,就承认事物发展的先在性,这是认识事物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的上述观点体现出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发展的普遍性主要是指事物发展的跨时空性。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根本动力,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的主要依据。显然,跨时空存在的事物的运动、矛盾和联系的普遍性就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跨时空性,即发展在时间域中超越具体时代界限不可逆地前进,它在空间域中超越具体地域的限制,以同一等级的变化和等级间的变化(上升或下降)形式展现出来。发展的普遍性还体现在该术语存在的普遍性。从“万方数据资源(主网站)”上检索到以“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共6138879篇。其中,自然科学:2336656篇;技术科学:1407530篇;社会科学:2025243篇;人文科学:369450篇(检索截止时间:2013年7月25日)。同时还检索到了存在于各学科中的发展及其相关汉语术语(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发展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具体微观性发展主要存在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中,抽象宏观性发展则主要存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发展的普遍性意味着所有形式和领域的发展都有共同的性质且相互关联着,由此可以把某一具体领域的发展模式推衍到其他领域。发展的普遍性导致对事物发展必然性、上升性等特征的认识:①发展是必然的(“发展是硬道理”)、上升的,不能以回归的态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以停滞的心态对待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用发展的视角看待它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②发展是联系的、持续的、全人类的,不能割裂生态文明和传统文明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国梦,必须从全球化和全人类的视角看待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高级文明形态)和中国梦(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国梦),借鉴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发展的特殊性主要是指事物发展的时空性。事物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受制于一定的时空条件,表现出多元性或多样性的特征。描述事物发展的诸多形式,如“圆圈式发展”、“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发展”、“阶梯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持续式发展”等,论述事物发展的各种内容,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都是这种特征的生动反映,都是事物发展在不同时空域中的展现。发展的特殊性意味着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又各有其自身的特性,不能无限制、无条件地把某一具体领域的发展模式机械地推衍到其他领域。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导致对事物发展的偶然性、下降性等特征的认识:第一,发展是复杂的,它受一定时空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偶然性、或然性等特征,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或路径和已知的规律,不能沿袭和照搬传统的或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必须在发展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道”。第二,发展并非是直线上升的,它受一定时空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出现下降或倒退,反映出发展的曲折性、非线性。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梦的奋斗与实现都可能存在诸多险阻和困境,对此要有必要的心理预备和承受能力,正视并克服之,凭借奋斗取得胜利。
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存在如下辩证关系:第一,发展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发展的特殊性体现出其普遍性。发展的运动、变化的性质存在于不同时空域中的发展的形式和内容之中,并通过它们体现出来。第二,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发展的普遍性在不同时空域中转化为特殊性,即表现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发展的特殊性在相同的时空域中转化为普遍性,即表现出相同形式和内容的发展。第三,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表明,不能极端地肯定其中的一方而否定另一方。黑格尔把发展称为概念或精神自身的辩证运动,并以思辨的形式强调发展的普遍性、必然性、等级性、上升性、线性等特征,忽视发展的特殊性、偶然性、随机性、下降性、非线性等特征。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他主张发展的(普遍性)本质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4](p.81),同时,他又强调其特殊性,即主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5](p.53)。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意味着前者以后者为其展现的条件和限度,后者以前者为其展现的依据和基础。阶梯式发展蕴涵着发展的普遍性,可以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将其从某一领域推衍到其他领域,但这种推衍只是相对的、有限的,不能是绝对的、无限的。生态文明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蕴涵发展的普遍性,也和阶梯式发展相关联,但同时又要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探寻其特色的阶梯发展之“道”。
三
阶梯式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发展是有阶梯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的发展是“从一个台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它“是一个上升的、前进的运动过程”、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它的“上升阶段之间都是质的飞跃,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它“在认识的每个阶段上,都包含‘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上升过程”[6]。
“阶梯”之所以能够和“发展”相关联,反映或比喻性地展现发展的形式,它主要基于其如下拓展性含义:第一,它自身凸显出连续性(后阶梯和前阶梯相联)和间断性或层次性(后阶梯不同于前阶梯且高于前阶梯)的统一、融涵(后阶梯寄身于前阶梯之上)和超越(后阶梯据于前阶梯之上)的统一。第二,它在被应用时,实现了(沿梯而上的)上升和前进的统一、(沿梯而下的)下降和后退的统一。第三,它在(同一台阶)水平方向上,实现了停滞性、重复性运动,预示事物发展前的积累和准备。第四,它在被应用时,实现了(通过螺旋梯)迂回上升、曲折前进和(通过直梯)直线上升和前进的统一。第五,它符合发展的三个(总体)方向:“单一水平的转化,即同一等级形式间的变化”;“下降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有序向无序、从较复杂向较简单的变化”;“上升运动,即同下降相反的变化。”[3](p.154)阶梯的这些含义规定了发展的路径或过程,阶梯是发展的阶梯,发展也是阶梯的发展。正因如此,许多发展的研究者科尔伯格、卡罗尔·吉利根、亨兹·沃纳、让·皮亚杰、R.佩克、哈贝马斯、罗伯特·塞尔曼、埃里克·埃里克森、J.M.巴尔德温、希尔瓦诺·阿里厄蒂、普罗提诺等在研究发展问题时都提出了许多种阶梯发展理论。
阶梯式发展的含义、阶梯和发展间的关联及其各自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定了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第一,阶梯式发展具有普遍性。阶梯式发展的间断和连续的统一性、前进和上升的统一性等普遍性反映了发展的本质属性,即“事物发展具有随时间从一个台阶跃进到更高一级台阶的属性”,“无论是客观物质世界,还是人的精神世界,都具有这种属性”,“这种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域、主观域和社会域事物之中”[2]。因此,它成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各领域发展的一种普遍形式(如企业阶梯式发展、产业阶梯式发展、教育阶梯式发展、技术阶梯式发展等),它们相互关联,互相通约,可以用“阶梯”对其发展进行比喻性解释或描述(表2)。朱训把地质领域中的阶梯式发展模式推衍到其他领域,并创立了“阶梯式发展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由此也可将其推衍到生态文明和中国梦的发展领域,并用该理论进行认识和解释。第二,阶梯式发展具有特殊性。阶梯式发展的整体性、必然性、等级性、线性等特征,只能反映具体事物发展的相应特征和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向度,它不能反映事物发展的个体性、偶然性、随机性、非线性等特征,也难以反映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等发展向度,它只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种发展形式,它不能和其他种发展形式(如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发展等)无条件地相互通约(因为它“没有‘波浪式前进形式中那种波峰与波谷之分,也没有‘螺旋式上升形式中那种前进式上升与复归式上升之分”[1](p133)),只是对它们的“重要补充与发展”[7](p.23);各个领域的阶梯式发展也不能无条件地相互通约。因此,不能以阶梯式发展代表或取代其他发展形式,不能机械地从某一领域的阶梯式发展推衍到其他领域。生态文明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多种模式,阶梯式发展只是其中的一种模式,因此,要根据中国国情探索和选择最佳的发展模式。即使选择了阶梯式发展模式,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其他阶梯式发展理论和经验,要考虑它的特殊性,寻求其特色的阶梯发展之“道”。第三,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它的特殊性反映其普遍性。阶梯式发展存在于地质领域(或其他自然领域)、社会和思维领域乃至生态文明和中国梦(社会)领域之中,它们各自的发展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阶梯性,符合阶梯式发展的规律。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在不同时空域中转化为特殊性,即表现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阶梯式发展;阶梯式发展的特殊性在相同的时空域中转化为普遍性,即表现相同形式和内容的阶梯式发展。地质领域的阶梯式发展、生态文明和中国梦(社会)实现的阶梯式发展等都是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在不同时空域中转化为特殊性的体现,它们即相互关联、相互通约,可以相互推衍和借鉴,又各自其相对独立性,不能机械地推衍和效仿;它们的特殊性各自在其相同的时空域中又被转化为普遍性,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发展模式,对本领域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结束语
发展哲学是在20世纪人类在发展中出现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它围绕发展的本质、动力、主体、价值、规律、模式、机遇、战略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发展和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制度选择、社会公平、政治秩序、文化摩擦、国民素质、全球化、人的发展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研究,形成了发展规律理论、发展质量理论、发展评价理论、发展预测理论等基本理论,以及经济增长论、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循环发展观、自由发展观、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其中,探讨发展的形式或模式是一项重要内容,并已经形成了诸如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持续式发展等多种发展形式或模式,从而为促进发展研究提供了许多研究视阈。
阶梯式发展在总体上强调发展的上升和前进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在实践中强调勇于创新,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善于反思,为发展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阈。它以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为理论基础,论证了阶梯式发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为生态文明发展和中国梦实现提供了理论判据。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如何才能使其始终保持阶梯式发展?其发展的内在机制何在?对此,笔者将另文论述,也愿与读者共勉。
[参 考 文 献]
[1]朱训.找矿哲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2]朱训.从矿产勘查过程看认识运动的“阶梯式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10):7-11.
[3]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朱训.阶梯式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重要形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12):1-8.
[7]朱训.朱训论文选——自然辩证法卷[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8]AMSTEIN, SHERRY. A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AmericanInstituteofplanners,Vol.35,1969.
[9]Arnstein,Sherry R.“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JAIP,Vol.35,No.4,July1969,pp.216-224.
(张明国,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哲学博士;白夜昕,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 张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