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围
2014-04-29赵杨
赵杨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学生普遍存在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思想,语文学科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本文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中职语文教学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效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重要地位;方法和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学校发展迅速,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势头迅速令世人瞩目,然而,有许多职业院校为适应教育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只是单方面追求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普遍存在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思想,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在工作中的几点感受和思考:
一、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摇篮。无论哪种知识、哪种能力的获得,都必须以语文作为前提,一句话都读不明白,哪里来的知识和能力。另外,学好语文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语文知识的运用。中职生具备较高语文能力,对今后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中职生去参加面试时,语言清晰、观点鲜明、言之凿凿,用人单位怎能不认可和满意,技能如何,用人单位未必可以当场知晓。但语文表达能力却很容易就让人一分高下,大多用人单位会从表达能力类推求职者的其他能力,如果因为语文知识的贫乏,理解能力的低下,表达能力的欠缺,中职毕业生变得不会思考、不会交际、不会学习,如何实现顺利就业。
尽管语文学科如此重要,但是我们面临的生源多数都是中专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生积极性较低,对语文课甚至其他所有文化课都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许多教师普遍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
中职学生正值花季,青春、热情、富有朝气,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他们中有不少人由于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走神、玩手机、打瞌睡都是难免的,因此教学中要注入快乐的因子,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是为师者不可缺少的“杀手锏”。
1.适当的幽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课中适当的加一些幽默的语言,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动力因素,有了兴趣,就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内容乐于探讨、乐于掌握,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幽默,益智明理,启发学习动机。比如有一次我给学生将《问说》的课后练习,其中一个问题是“夫自用,其小者也;身知其陋而谨护其失,此为害于心术者大”一句中为什么说前者是小者而后者是大呢?我分析了一遍之后有的学生还是感到不明白,我就跟她们说“自用,就是自以为是的人,这种人主要是知识见识有限,后者则是明知鄙陋还要拼命掩盖,这是明知故犯,完全是思想品质问题,前者如果说是一个笨蛋,后者则完全是一个地道的浑蛋。同学们哄堂大笑,一下子恍然大悟。
2.不断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性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继承华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学会做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职业,必须把学生当做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相处,让他们更加自信,通过不断激励,让学生敞开心扉,许多学生上课只习惯于记笔记做复印机,而不敢举手发言,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激励措施:凡是敢于回答问题的加分,而被点名者、闭口不言者扣分,把它作为学期学习考核、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平时的口语训练、作文训练也采取同样的策略,学生的自信不断增强,自然对学习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专业技术理论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和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
1.把口语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职生毕业后面临后面的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口语训练第一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其次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说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的使用普通话;再次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示、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常用的应用文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活动提供直接服务。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方法,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专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能力上下功夫,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中职人才。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