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中国画教学行动研究
2014-04-29刘学峰
刘学峰
一、问题缘起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受西式教育与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其生存境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前美术教育中,来自在西方的素描、速写、色彩、雕塑以及现代综合绘画、设计、电脑绘画、摄影等等加起来的比重要远远大于中国画的教育……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绘画形式——中国画的启蒙和传承情况究竟如何,带着疑问笔者对小学国画教学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在中国画启蒙教学中出现的三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1.学校对小学美术课中国画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论文开题前期,笔者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国画鉴赏知识的了解,家长和学校对儿童国画审美能力培养的关注程度,学校在国画实践教学和国画鉴赏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以及孩子们对国画的喜爱程度等诸问题拟了一份调查问卷,对长清实验小学三四五年级的12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了四五年级的80份问卷进行统计(问卷内容及具体结果见附录),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想学国画,而该学校的美术课中却没有开设国画课;学生们对国画的知识掌握比较医乏;学校从来没组织过学生对美术馆或者博物馆进行过参观;鉴赏课中国画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2.当前小学美术教师的国画教学能力普遍偏低。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小学美术教师来源多是各师范类以及综合类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其国画素质培养基本依赖于在大学时代时间比较短比较集中的国画课程,对国画的理解大多是停留在简单的用笔与用墨以及构图等图式层面上。例如:在对济南某重点小学的调查中,美术组共计十位老师,有三名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写意花鸟画,其形式基本是临摹作品,有五位对国画只停留在普通的常识上,调查中得知,其读师专的时候国画课还是开的,但只有半学期,“后来再也没画过,都忘记了,不敢画了。”
3.儿童国画教学方式存在争议。在儿童中国画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沿袭了以临摹为主的对国画传统图式的教学;另一种是以儿童自由发挥为主的儿童水墨教学。关于两种教学方法,一直存在争议。这让笔者产生一些疑问:儿童国画教学中以临摹为主的传统图式的教学方法是否真的已经落伍而起反作用了?儿童水墨教学是否真的是一种比较完美的国画启蒙方式?
综上,对于中国画的启蒙与传承问题,不论从受重视程度还是具体的实施结果来看,情况都不是很乐观,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三点对儿童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传统图式教学在今天的儿童国画启蒙中是否仍然适用?儿童水墨教学是否是一种比较合适的中国画启蒙方式?传统图式和儿童水墨在国画启蒙教学中是否能结合利用?
二、概念界定
1.传统图式教学。本文中的传统图式指的是传统国画中的经典样式,有比较成熟的技法体系、理论体系和鉴赏体系,例如传统国画中的画迹、画样、粉本、画谱等都在传统图式范畴内;传统图式教学,指的是沿用传统的国画教学方法,主要通过研究临摹传统图式来达到学习国画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2.儿童水墨教学。本文的儿童水墨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图式教学来说的,是指在儿童国画教学中,仍然使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工具,但抛开传统图式约束,结合儿童认知能力特点,以发挥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教学方式。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践,结合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质性访谈等方式来进行探讨与论证。
教学实践主要是采用不同的班级作为实验对照班,通过儿童水墨和传统图式两种教学方式下的反馈结果,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来研究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小学阶段当如何开展中国画教学。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四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国画的认知情况;家长和学校对儿童国画审美能力培养的关注程度;学校对国画实践教学和国画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孩子们对国画的喜爱程度。问卷共发放120份,三四五年级各40份,有效问卷回收112份,其中对四五年级的八十份问卷进行统计梳理,具体内容见附录。
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小学内部的美术老师、学生,以及青岛某少儿培训学校的老师与学生,由于访谈的比较随机,有的访谈内容只能凭靠记忆回答,难免会有些许出入。为尽量还原事情真相,笔者尽量选取差异最少的资料进行论证。
中国画是中国本土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技法与鉴赏体系。一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前人总结与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与经验,比如对各种程式化的归纳总结、诗书画印的综合培养、以及“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推广,在今天的儿童中国画启蒙中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当前中国画启蒙问题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把中国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生存发展的问题,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古代的启蒙教育方式,但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西式的教育模式,中国画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与中国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建立一个既不同于古代、又不同于西方、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画现代教学体系,不可能完全抛开传统,因为我们是在中国,进行的是中国画的启蒙教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