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音乐课堂,学生成长平台
2014-04-29喻晓斌
喻晓斌
一、趣味课堂,快乐成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音乐学习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审美情趣,产生审美追求。
1.游戏激趣,增强动力。为了激励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课堂上加入游戏比赛的元素,运用有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教学,学生会非常喜欢的。有时是歌曲接唱,有时是问题抢答,有时击鼓传花表演。学生在激烈、好玩的游戏比赛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表演激趣,寓教于乐。艺术不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教学方法角色化、趣味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运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学习,让学生在所扮演的角色角度来体验、思考。比如《大鹿》这首歌曲,曲调比较平淡,fa音多次出现,音准不容易掌握,学生不易学会。我就请学生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扮演小兔的学生表现出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学生表演出乐于助人的精神。然后再分组表演,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这样新颖生动、寓于童趣、角色化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的兴奋点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让他们在精神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并对音乐学习感到乐趣无穷,达到了“以趣激学、以学促趣”的目的。
3.器乐激趣,提高素养。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巧妙的运用打击乐与教材旋律、节奏配合,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大大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运用竖笛演奏,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竖笛吹奏的新鲜感和探索心理,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音乐课从只“动口”变成了既“动口”又“动手”,使那些嗓音条件不佳,对歌唱心有余悸的学生“化阴为晴”。这样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二、实践课堂,生活成长
“模仿体验探究”教学模式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创新求异的基本理念。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良好的基础。
1.模仿中感知。在音乐学习中,模仿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百鸟朝凤》就是音乐大师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所模拟再现出的百鸟和鸣的情景。因此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探寻音乐,进行模仿与感知,利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感知音乐的节奏、音色、力度。
2.体验中感悟。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意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新课程标准对音乐体验活动高度重视,倡导学生在获得愉快的感受与体验下充分展开想象,富有独立见解,获得审美感悟。音乐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激发人们精神的火花,拨动人的心弦。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兴趣,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体验音乐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内心体验,才能使他们体验内化,理解升华,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如教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时,让学生在查找相关的资料、欣赏、模唱、模奏、律动、创编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感悟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实现体验的内化和升华。
3.探究中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自主探究比任何形式的说教更为有效,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给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发现、探索、创新的主体。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勇敢地将自己“赶下台”。如:在学会《黄莺鸟》这首歌后,我引导学生:“人的身体是最美的乐器。”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身体器官作为乐器为歌曲伴奏,请学生自主设计节奏和声势。学生们有的用嘴模仿乐器奏出旋律,有的用舌头打“嘟”,有的模仿鸟鸣声,有的用口哨声、击掌声、跺脚声、拍腿声伴和,有的还加上了表演动作。学生调动全身所有部位,一些学生动情地唱,一些学生以美妙的人身乐器为歌曲伴奏,把黄莺鸟歌舞栖息的情景和灵巧活泼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这种“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自主探究中得到了发展。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