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缺失现象探析

2014-04-29韩璐

今传媒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把关人网络

作者简介:韩璐,女,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新媒体研究。

摘 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挑战,“把关人”缺失现象严重并引发严重后果。本文首先对“把关人”理论进行回顾并分析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新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把关人”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把关人”;网络;网络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65-02

当传统的“把关人”理论遭遇当前日新月异的网络传播环境时,其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效力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开放性、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形态的交织性等特点,在不少网络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把关人”缺失的现象,不仅扰乱了网络世界的传播秩序,也影响了物理世界的稳定与和谐。

一、“把关人”理论及其新内涵

(一)“把关人”理论概述

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论述了“把关人”这一概念,认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概括来说其观点就是,大众传媒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是可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1]。此后,又有不少学者如巴斯、吉伯、麦奎尔等对“把关人”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使之逐渐成为传播学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

(二)网络传播环境中“把关人”理论的新内涵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把关人”理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把关人”的数量急剧增长。本文将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把关人”分为以下几类。

1.政府。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环境中,“把关人”受制于我国的新闻体制,自然要遵循我国政府的领导。自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间我国政府不断认识到对互联网环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制定互联网相关法规等方式间接对网络传播进行“把关”。

2.传统把关人。这里所说的传统“把关人”主要是指以新华网、人民网为代表的,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新闻网站。这部分“把关人”是传统传播环境中的“把关人”,在网络传播的“把关人”构成中,他们依然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3.二次把关人。二次“把关人”是相对于传统“把关人”而言的。根据我国《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商业网站没有新闻的采访权,只有综合性网站如新浪、腾讯具有刊载新闻的资格,但是他们登载的新闻只能出自传统媒体。因此,没有采访权的商业新闻网站在进行信息的转载时无疑成为二次“把关人”。

4.网民。网络环境中,网络媒体的门槛被空前的降低,“人人都有麦克风”,那么相应的就出现“人人都是把关人”的现象。作为信息增值转化力量的第三极,网民成为网络传播环境“把关人”构成中数量最大的组成部分。

二、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的表现

(一)低价值信息泛滥

当不少人还在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便捷而欢呼时,另一些人已经开始因为信息泛滥而叹息。随意翻翻各大网站、各种微博、论坛甚至QQ空间,有多少信息真正有用呢? 笔者随意浏览2014年1月22日某商业网站的新闻,发现其娱乐新闻首页中导航区正下方的一条图片新闻如下:题为《吴奇隆见跟拍不爽 一步三瞪镜头》,正文以五张图片从左右两个角度展示吴奇隆的眼神,并配发文字说明为:日前吴奇隆抵达上海,穿着长大衣潮范十足,拎着包下车后走进酒店。发现有媒体跟拍先是瞪了一眼,然后回头直接走进酒店。暂不说图片中有吴奇隆闭着眼睛且肢体动作奇怪的瑕疵,以及文字说明中明显的语病,单从五张照片均不能让笔者等人感觉到吴奇隆有瞪跟拍者的意思。诸如此类的新闻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在于虽有“把关人”但却不能严格起到把关的作用,致使这样的低价值信息能够通过“把关人”的关口流向受众。这样的新闻无疑浪费了媒体资源,也极大的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媒体的格调。

(二)虚假报道频现

从2001年到2013年,《新闻记者》杂志已经连续13年评选我国的假新闻,而且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评选下去。如果说早期的虚假新闻以出现在传统媒体上的居多,那么近几年来网络则成为虚假新闻的重灾区。2013年12月3日,一则名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的图片报道被多家门户网站采用,引发网友热议。该报道称“一名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并称老外被碰瓷掏了1800元。而后真相大白:老外不仅无牌照驾车且闯红灯撞伤了大妈,并用不流利的汉语骂人。虚假新闻的出现固然与当前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不无关系,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把關人”未能真正担负起把关责任,使假新闻流向市场,鱼目混珠,混淆视听。

(三)黄色新闻倾向严重

今天我们用黄色新闻来指代那些“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以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新闻报道”[2]。黄色新闻原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业激烈竞争的产物,也是新闻业发展不成熟的标志,而如今,在我们的网络传播环境中,黄色新闻随处可见。2013年4月下旬,河南郑州某男子酒后将头伸出车窗外吐酒时与一辆货车相遇,男子伸出的头部被快速行驶的货车撞掉,但身体出于惯性却坐回车中。一时间不少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如嗜血的苍蝇般,围绕这一事件进行大肆报道,如《醉酒男子伸头吐酒被撞掉头颅 血肉模糊甚是恐怖》《男子伸头吐酒被撞掉头颅 场面血腥如恐怖片》《男子伸头吐酒被撞掉头颅 血腥场面异常惊悚》等,甚至有一则名为《男子伸头吐酒被撞掉头颅 “无头尸”吓坏小孩》的新闻还在标题下配上大幅未经任何技术处理的现场图片以增强效果。众多媒体在对该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不仅不注意规避这些问题,反而不厌其烦的描述事件现场甚至用了“恐怖片”“惊悚”这样的语言。试想一下,如果此类新闻或图片被儿童看到将会产生何种影响?当今网络新闻传播中黄色新闻倾向可谓愈演愈烈,而且规模有扩大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把关人“有意缺失”或其把关不力有直接关系。

(四)网络恶搞毫无底线

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非主流文化,网络恶搞一经出现就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由表达权利的向往,也迎合了当前的娱乐化潮流。在释放情绪、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网络恶搞表现出不少积极的作用,如《春运帝国》等,但用网络恶搞来扭曲文化、搬弄是非的现象近来频发,所带来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网络短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中的所有画面全部出自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的主人公潘东子从抗日小英雄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市侩庸俗的富家子弟,其余人物形象也都被无厘头颠覆篡改,短片出版单位也变成了“八七电影制片厂”。网络恶搞作品的创作者大多是个人或某小团体,那么“把关人”基本就是创作者自身,即“人人都是把关人”,因此也意味着“把关人”可能缺失。

三、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的途径探析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阅读新闻,面对不断增长的网民数量和上述种种由于“把关人”缺失导致的后果,这一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一)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立法存在“起步晚、基础较差、涵盖不全面”的问题。“网络媒体有其特殊的产业发展规律与技术特点。在制定有关网络媒体的政策与法规时,要避免鸵鸟政策。[3]”因此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制定部门应在现有法规及网络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针对网络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典型现象、不良现象、特殊现象,尽快完善现有的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制定出适合网络发展新格局的法规制度。例如针对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的因“把关人”缺失而出现的虚假新闻并导致社会混乱的现象,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罚款、关闭网站等形式进行处罚。

(二)二次“把关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商业新闻网站作为传统把关人之后的二次“把关人”,其作用极为重大。二次“把关人”不仅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责任感意识,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关系,明白自己作为中转站和放大器的重要性,在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时做到不断章取义,不为点击率而删改或增添内容。

(三)适当给予商业新闻网站采访权

尽管我们在前文中提到二次“把关人”即商业新闻网站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商业新闻网站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需要大量有价值的消息来填充版面,吸引受众眼球并赢得点击率。但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商业网站不能自行寻找有价值的新闻,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新闻网站除了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还积极的从微博、朋友圈、论坛、空间等地点寻找新闻,但上述网站的新闻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与其让商业新闻网站制造新闻和传播虚假新闻,适当给予商业新闻网站采访权是十分必要的。

(四)网民增强把关意识

网络传播门槛的降低使每个网民都成为“把关人”,而且网民作为“把关人”比起其他类型的“把关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做一名合格的“把关人”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当网民进行信息的生产时要做到不捏造、散布、传播虚假消息、情緒化言论,从源头上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当网民在微博论坛里同步完成信息的消费和传播时要力争做到不转发、传播未经证实及非理性的消息,避免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面对急剧增长的网民数量和“把关人”缺失的不良现象,网络应如何进行有效地把关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把关人”缺失问题的解决从宏观上要依赖于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从微观上要依靠每位网民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童兵.假新闻屡禁不止的缘由[J].新闻记者,2011(5).

[3]杨佳于.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文化定位和角色缺失[J].东南传播,2009(3).

[责任编辑:思涵]

猜你喜欢

把关人网络
自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平台“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